方正策略:石油危机中的经济与股市逻辑

370 3月15日
share-image.png
方正证券 方正证券最新宏观、行业研报与观点。

智通财经APP获悉,方正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形势与石油危机异同。该行认为七十年代的大通胀在当下不会发生,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情况可能更像2011年至2012年经济周期的变化。同样是一轮货币财政强刺激后带来的复苏和通胀,也同样会随着政策刺激效果消失后通胀回落。往后看,更应该关注美国紧缩后需求回落的冲击,而不是持续通胀下不去的影响。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石油危机期间股市整体表现。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10月,导火索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8年年底,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两次石油危机爆发后,都引发了当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和大通胀。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全球股市股灾式下跌,但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全球股市不跌反升,市场没有对同一事件两次定价。

石油危机期间股市结构性表现。

第一,周期股特别是上游能源板块表现最好。但也要注意,能源板块超额收益是在油价上涨过程中实现的,一旦油价不涨,板块也没有超额收益。第二,广义消费类板块(必需、可选、医药)都不抗通胀跑输大盘,主要原因是其板块盈利增速缺乏弹性,跟不上名义经济增速快速上升。由前两点可以发现,对通胀方向的判断,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资产配置方向。第三,史上最强一轮小盘股行情。这说明股市风格(大盘风格小盘风格、成长风格价值风格),与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的关系都不大。成长风格或者小盘风格,完全可以在流动性收紧利率上升的环境中出现。

七十年代大通胀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该行认为石油危机不是大通胀的直接起因,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美国CPI同比已经达到朝鲜战争后最高水平。也不能完全归因于财政和货币刺激,八十年代以后货币同比增速、财政赤字占GDP等指标,都超过了七十年代,也没有看到类似的大通胀再度爆发。供给收缩会导致物价一次性升高,但持续通胀是每年涨价的概念,因此能够引发持续通胀的一定是需求力量。货币财政政策会影响总需求,但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产生的力量。在当时看,就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西方国家青年人口占比持续大幅提升,导致了总需求大爆发。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

本文来源于追寻价值之路微信公众号,作者:燕翔等,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

相关阅读

俄乌谈判缓和供应担忧+疫情反弹令需求承压 美油跌破100美元

3月15日 | 庄礼佳

高油价压瘪钱包 美国多州拟暂停征收汽油税

3月15日 | 庄礼佳

俄乌谈判出现“实质性”进展 美油跌破105美元

3月14日 | 玉景

没有行业能从制裁下的高油价中“独善其身” BBAE必贝证券:石油公司终因退出俄业务而蒙受损失

3月14日 | 陈诗烨

巴菲特仍获伯克希尔董事会全力支持 最新动作:加仓西方石油

3月13日 | 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