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8.2亿引发的“血案” 国农控股(01236)复牌之路疑云密布

87443 7月4日
share-image.png
田宇轩 智通财经专栏作家。

提及范平尹、杨元寿,年轻的股民可能对其并不知晓,但这并不影响二位对中国股市及券商作出卓越贡献。

20世纪80年代,台湾股市如火如荼,受信息、技术等客观问题,市场上极度需要一款可以分析股票的软件。于是,某券商找到并不懂电脑编程的电脑商杨元寿、范平尹,能否开发出一套股市分析软件?

鉴于市场需求,杨范二人找到另一个了解编程的医药检验师赵国孝,看能否联合做出相关软件。巧的是,赵国孝对此提议异常感兴趣,三个“门外汉”一拍即合,成立了一家公司,并通过求教、摸索,终于编出了此软件,又由于钱鼠在台湾是个吉祥物,有类似招财猫的意思。所以,三人将软件命名为“钱鼠”。

然而,随着1990年台湾股市的崩溃,“钱鼠”的市场扩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1992年,趁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杨、范带了11万美元,来到大陆,寻求商机。

1993年,就在中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钱鼠”得到了在上交所演示的机会,在通过了一次次免费培训、研讨会使大陆股民快习惯了这个系统后,该软件成为各大券商、营业部的必备分析软件。

几个月后,杨、范将其改名为“钱龙”,并在大陆创建了一家名叫乾隆科技(01236)(国农控股前身)的公司,主要开展金融领域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业务,以及经营农村金融、农业生产资料贸易、商贸综合体管理等业务。

抢占市场空白后,乾隆科技发展异常快速,于是在1999年12月7日,该公司奔赴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后在2011年8月29日成功转为主板上市公司,成为港股市场中的“证券数据库”。

发展到2013年11月13日,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实益及间接控制的百豪(香港)公司,宣布已完成对乾隆科技的全面现金收购要约。至此,该公司易主,并由1989年就加入河北农资的陈立军全盘把控。

陈立军掌权后,立刻向董事会提议将乾隆科技改为“国农控股”。而对于这次改名,董事会的考虑竟然是“供识别之用。”

是否起到识别作用,不得而知。但改名为“国农控股”后,该企业的发展似乎陷入瓶颈,如2013财年,净利润亏损2596万人民币;2014财年,净利亏损3275万;2015财年,净利亏6.07亿……

亏损同时,国农控股股价也是一路狂泻。智通财经从百豪(香港)接手至今的280个交易日来看,该股区间跌幅超过55%,每股减少1.47港元,损失巨大。

业绩亏损、股价下泄,2017年3月,国农控股还因疑涉一笔高达18.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存款“不翼而飞”的案件被港交所(00388)勒令停牌……在历史和现状的参合下,业内也调侃道,“供销社向来是命运多舛的结合体。”

解决18.2亿银行帐户才能复牌

被港交所勒令停牌已98天的国农控股,终于在7月4日早晨再度发声。只不过,如同往常,并没有带来复牌的好消息,而又是一则冰冷的“停牌”短公告。

事实上,据智通财经了解,在发出再度发出“停牌”的同时,早在6月中旬,国农控股就接到了港交所的复牌要求,即三条:

1、就子公司金额达18.2亿的银行帐户的存在,以及有关银行结余及相关交易的有效性展开法证调查,披露调查结果,评估对该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根据上市规则刊发所有尚未提交的财务业绩并解决任何核数师的保留意见;

3、向市场发布所有重大资料,供股东及投资者评估该公司状况。

按港交所给出的复牌条件,说来说去,就是得交代清楚18.2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帐户问题。反过来推论,国农控股在努力了19天后,仍选择继续停牌,要么还没向组织交代,要么是交代的令组织不满意。

不过,从该公司复牌努力轨迹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6月23日,国农控股曾发布了一条“暂停买卖近期发展之更新”的公告,表示法证审阅仍在进行中。

子公司玩过了火

18.2亿的银行帐户,究竟指代的是什么?

3月28日,本该是国农控股发布2016财年业绩的静默期,但该公司突然说要延迟刊发。难道是业绩亏损的太厉害,怕面见投资者?俗话说的好,“丑媳妇也是要见公婆的。”何况,在上一个财年,投资者也见识到了国农控股是如何在营收1.59亿的情况下,净利润亏损6.07亿的“经营战略”。

就在业内猜测时,国农控股给出了解释。原因是一家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现正对涉及公司一家全资子公司的一个银行账户进行法证审阅及调查。诚如公司先前于2016年3月31日的公告所披露,一笔总共约人民币18.2亿元的款项已于2016年3月30日退回公司,并存入该银行账户。

公司核数师在审核期间,因为发现若干事件及资料使该银行账户的存在、有关银行结余及相关交易的有效性成为疑问,公司执行董事对此存在异议,故核数师建议进行法证审阅。公司审核委员会正委聘一家独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有关的独立法证审阅。

该独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7年3月13日开始进行法证审阅,并预期约在2017年四月中旬左右,完成实地工作及给审核委员会出具初步报告,惟可能因法证审阅的进展而需作延期;公司全部执行董事则认为,从公告日起计算,可以在未来7个工作日内将核数师提出的上述所有疑问完全核查清晰。

考虑到仍继续进行法证审阅及年度业绩仍未有最终定案,公司经恰当仔细考虑后,已决定现阶段不适宜刊发2016年度的公司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由于管理账目未必可能准确反映公司财务表现及状况,公司认为在现阶段刊发管理账目将会误导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及混淆其视听。

绕来绕去,原来是核数师怀疑银行账户而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最终演变成了停牌。至于停多久,完全要看法证审阅进度。

与中州证券的闹剧

说来也巧,子公司“惹祸”对国农控股并非新鲜事。

2015年7月,国农控股发布公告称,其非全资子公司中合盟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合盟达),从2013年起与中原证券(在香港以“中州证券”(01375)名义开展业务)签订多个融资租赁协议。根据协议,中合盟达同意在承租人选定的供应商购买各融资租赁协议所指定的若干设备,而这些设备将回租给承租人。

而截至公告日期,承租人仍未根据融资租赁协议支付中合盟达总额不少于570万的租金(包括利息款额)。因此,公司董事会认为,融资租赁协议可能会出现潜在违约。此外,承租人否定融资租赁协议的真实性。

智通财经查询国农控股在2015年5月13披露的公告了解到,公告称,中合盟达(作为出租人)与客户甲(其为独立第三方)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订立了5份融资租赁协议。根据融资租赁协议的总租赁款项约为人民币1.15亿 (约港币1.44亿)。

半个月后,国农控股就该租赁融资协议向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中州证券。

对于中农控股的“控告”,中州证券直接喊“冤”,并发布公告称,经再次内部查证,公司及或其附属公司从未与中合盟达签订过任何该等融资租赁协议,亦从未签署以中合盟达为受益方的任何担保函或接收到中合盟达的任何出租设备,也从未向中合盟达支付过任何资金。公司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公安部门报案。

半年调查,最后终于搞清,中州证券确实委屈。于是,国农控股“道歉式”公告:由于中原证券(承租人)指其并无订立融资租赁协议,于2015年7月,公司非全资附属子公司中合盟达已分别向北京公安机关及证监会就该事件作出举报。

剧情就这样被翻转,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告还最后变成“举报人”。对于这次“闹剧”,二级市场也是冷眼看待,截至次日(5月18)收盘,该股跌3个点,报价1.6港元。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国农控股(01236)法证审阅仍在进行中 继续停牌

5月16日 | 董慧林

国农控股(01236)于3月28日短暂停牌

3月28日 | 安琪儿

国农控股(01236)因核数师进行法证审阅延发2016年业绩 预期4月3日起停牌

3月28日 | 安琪儿

国农控股(01236)完成收购国农泰丰29%股权

1月6日 | 胡坤

国农控股(01236)附属拟成立大数据处理合资企业

11月29日 | 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