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

359 2月24日
share-image.png
浙商证券 打造全国一流白金研究所!

乌克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身处黑海地理要塞是粮食出口大国和欧洲能源通道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北抵白俄罗斯,南通黑海,西联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北约各成员国,东部接壤俄罗斯。

一是乌克兰地区尤其是克里米亚半岛在军事领域的战略意义突出。乌克兰正处于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间。在乌克兰西部: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四个北约成员国直接接壤。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已于今年2月初派遣美国第82空降师的3000名士兵进驻波兰,直抵乌克兰边境。在乌克兰东北部: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家临近。独联体集约组织是主要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组成的军事同盟。乌克兰约50%的边境线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接壤。乌克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能够充当俄罗斯与中欧各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同时,克里米亚半岛具有数个良好的天然港口,例如曾经作为黑海舰队驻扎地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克里米亚地区也是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主要争议地区。

二是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盟进行天然气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输送渠道之一。欧盟国家的天然气消费40%依赖俄罗斯,而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超过1/3需要过境乌克兰。

三是乌克兰是重要的“欧洲粮仓”。乌克兰大面积处于平原地区,其中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仅有的4块黑土区之一,占全世界黑土资源的40%,为农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2019年,乌克兰谷物出口量达到4065万吨,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达到8.7%,全球份额仅次于美国。根据欧盟海关发布的粮食进出口数据,2020-2021市场年度,在参与统计的10种主要粮食作物中,乌克兰在5种作物的进口份额排名中位于前五,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粮仓。

乌克兰身处北约东扩的要塞使其成为地缘焦点

在重要的战略背景下,乌克兰是美国推进北约东扩的下一站(毗邻国家基本已经全部吸收加入北约)。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体现,美国在通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系列军事活动大幅提升中东区域的影响力后,意图通过北约东扩进一步增加在东欧以及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乌克兰处于接壤里海和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地带,是北约东扩和俄罗斯战略红线的关键。1994年第13次布鲁塞尔会议,美国领导的北约正式在布鲁塞尔外长会议上提出其北约东扩战略。第一轮东扩为1999年吸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将北约东部防线外推。第二轮东扩为2004年进一步吸收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成员国数量增至26个,此轮东扩一方面向东推进边界,另一方面以俄罗斯为中心自北向南形成波罗的海-黑海-高加索-中亚的弧线,对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区域的出海口形成压制;此外,本轮东扩中北约曾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中承诺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但由于俄罗斯的反对未能成功。乌克兰南邻里海、东接俄罗斯,是俄罗斯西南方向的重要通道;格鲁吉亚则具有毗邻里海、接壤俄罗斯战略位置,在对俄罗斯里海海域形成包围和北约东部沿线东扩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五轮东扩分别为2017和2020年接纳巴尔干半岛上的黑山和北马其顿加入北约。

由历史回溯可见,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是北约东扩的重要抓手,上述两国东扩推进受挫的主要原因来自俄罗斯的阻碍。一旦北约东扩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对俄罗斯形成自北向南的战略包围,压制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战略优势,挤压陆上战略缓冲区。因此俄罗斯出于边境安全考虑希望阻碍北约过分扩张,继而频频引发军事冲突,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和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均是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引发地缘摩擦的表现。

在乌克兰和北约关系逐渐密切的过程中,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理念使得俄乌危机子2014年起持续发酵,尤其是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亲俄力量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抓手。2010年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当选,2013年亚努科维奇决定暂缓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引爆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乌克兰危机爆发。时任总统在被亲欧派弹劾后被迫下台,亲俄居民占比较高的克里米亚地区则召开克里米亚入俄公投;军事冲突也明显升级爆发“顿巴斯战争”等,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也参与其中;最终相关冲突以2014年9月《明斯克协议》的签署告一段落。但乌克兰自2014年起便一直由亲西方总统执政直至当下的泽连斯基。

本次俄乌冲突再次升级的核心原因仍是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

本轮乌克兰危机的演绎表面源自于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提出并要求美国及北约签署的安全保障协议(提出北约不再东扩、不接受乌克兰作为北约成员等要求),核心仍是美俄深层次的全面对抗。

从本轮冲突演绎的起点来看,普京与拜登早在2021年6月便已进行会晤并对乌克兰问题、网络安全、人权以及对俄经济制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其中乌克兰是否加入的北约的问题是最为核心的关切;白宫也在首次“普拜会”后发布名为“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并指出两国未来将继续展开双边战略对话;2021年12月次轮“普拜会”以及2022年1月10日美俄在日内瓦的安全谈判均是首次“普拜会”后的衍生产物。

2021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布美国与北约的安全保障协议草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草案针对北约相关问题提出的核心诉求包括:一是北约停止进一步东扩;二是放弃在俄边境附近部署打击性武器;三是北约在欧军事设施回退至1997年的状态(1997年俄罗斯与北约签订《俄联邦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本份文件中北约认可俄罗斯在欧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原则上仍然反对北约东扩保持反对但实质默认冷战后北约首轮东扩)。2022年1月,俄罗斯前后与美国、北约就安全保障协议中的相关诉求展开对话;美国和北约也在1月26日回复了俄罗斯关于安全保障建议的诉求,对话和答复中俄罗斯的诉求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至此以后,俄乌关系的恶化开始明显升级,两国开始在边境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欧国家开始对乌克兰进行军援,冲突逐步发酵至今。

解决乌克兰问题斡旋机制较多,本质仍需美俄达成战略妥协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是参与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核心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所有欧洲国家、前苏联解体国家以及蒙古,主要作用是为欧洲安全事务的谈判提供平台。该组织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会),最初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为建立安全对话渠道而召开,目前已逐步延边划缓解欧洲、中亚地缘政治冲突的重要平台。欧安组织的协定仅具有政治约束性并无法律效力。

诺曼底模式是欧洲各国领导人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平台,本质是一个外交洽谈渠道,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最重要的参与国。诺曼底模式早在2014年便已启动,最初是为解决2014年乌克兰危机而设置的,彼时亲俄武装和乌克兰政府军爆发剧烈冲突,而后俄罗斯派兵进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区域引发军事冲突,欧洲各国为平定乌东地区危机启动诺曼底模式并最终达成《明斯克协议》。该模式在本次冲突中也再次启用,2022年1月26日,“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在巴黎举行,德、法、俄、乌四方代表就缓和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会后四方也表示将加强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斡旋作用并落实“明斯克协议”。

《明斯克协议》是此前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和平方式解决外交问题的核心框架,俄罗斯宣布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这一框架。《明斯克协议》达成于2014年9月,是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而生,核心要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立刻实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双边停火,也是明斯克协议的最核心条款;二是确保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对双边停火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核查;三是通过乌克兰法律《关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特定地区的地方自治临时秩序》,本次俄罗斯宣布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也是对这一条款的违背。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诺曼底模式、明斯克协议本质均是解决俄乌冲突的载体,但问题能否解决的本质仍然取决于美俄两国,能否在以北约东扩为核心的一揽子问题上形成动态平衡。我们认为未来美俄形成动态平衡并僵持的概率较大,大类资产目前暂不需要考虑潜在战争风险,如战争真正发生,大类资产将转向黄金、原油、军工、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提示:乌克兰冲突强度超预期。

本文选编自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作者:李超、林成炜;智通财经编辑:谢雨霞。

相关阅读

俄罗斯或在48小时内全面入侵!欧美推进对俄新制裁,乌克兰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2月24日 | 许然

小摩:俄乌危机之下 美股机遇与风险并存

2月23日 | 卢梭

俄乌局势趋紧冲淡预期 市场押注欧央行12月才加息

2月22日 | 魏昊铭

俄股遭重挫创08年来最大盘中跌幅 卢布暴跌引发交易员疯狂对冲

2月22日 | 卢梭

俄乌紧张局势加剧+OPEC+或再拒绝超量增产 油价涨近每桶百元

2月22日 | 李均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