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加速推进专项债 明确9个重点领域

285 12月16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12月1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2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就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在进度上加快推进专项债券项目开工和建设实施。今年专项债券的较大比例是在下半年发行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在明年一季度使用,可与明年发行使用的专项债券形成叠加效应,对扩大明年有效投资将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进展情况监测调度,督促各地方对尚未开工的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推动尽快开工;对在建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实施。通过压实地方责任,促进专项债券充分发挥效益。

全文如下

看过来!发改委12月份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请问如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孟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地方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指导督促各地方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有关工作,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工作层面看,重点是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投向上加强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管理。按照国务院部署,财政部和我委明确了交通、能源等9个方面的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并且联合制定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也就是明确了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哪儿、哪里不能投。通过严格落实投向领域管理制度,确保专项债券精准用于政府主导、早晚都要干、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近日,我委已对地方报送的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从投向领域方面进行了筛选,形成准备项目清单,这将为明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打下扎实的项目基础。

二是在前期上抓紧做好明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前期工作。今年7月份,我委已提前部署各地方抓紧抓早开展明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前期工作。下一步,为推动明年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我们会指导督促各地方在近几个月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拟发行专项债券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专项债尽快发行。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拟发行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度的审核把关,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

三是在进度上加快推进专项债券项目开工和建设实施。今年专项债券的较大比例是在下半年发行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在明年一季度使用,可与明年发行使用的专项债券形成叠加效应,对扩大明年有效投资将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进展情况监测调度,督促各地方对尚未开工的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推动尽快开工;对在建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实施。通过压实地方责任,促进专项债券充分发挥效益。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

目前全球通胀蔓延,这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两节”将至,是否会影响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两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

孟玮: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宽松政策、供给瓶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物价水平明显上行,许多经济体CPI、PPI升至多年高位甚至创历史新高。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特别是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我国PPI一度快速上行。但总体看,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从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看,11月份,我国CPI、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2.3%和1.2%,1—11月份平均分别上涨0.9%和0.8%,涨幅远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随着部分前期价格上涨过快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局面逐步得到缓解,PPI环比涨幅由上月2.5%大幅收窄至零,同比涨幅收窄0.6个百分点。

关于您关心的“两节”保供稳价工作,2022年元旦、春节临近,为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近期我委密切监测市场运行情况及价格变化,多次召开视频会议并印发通知,对做好今冬明春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部署并开展调度。从市场情况看,重要民生商品供给充裕、价格基本稳定。今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和猪肉供应充足,冬菜开始大量上市也推动了前期上涨的蔬菜价格出现回落。从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看,保供稳价工作扎实有力。特别是各大中城市普遍充实了小包装成品粮油,加大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做到了“库里有货”。总体判断,“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是有保障的,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指导各地稳定生产、充实商品储备、加强产销衔接、做好应急预案,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采取储备投放、平价销售、畅通调运配送等有力措施,为“两节”期间价格的平稳运行,为广大群众民生消费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印发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请问现阶段如何看待工业和工业经济运行问题,振作工业经济运行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孟玮: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数据,从数据看,当前我国工业运行总体平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方案》,按照问题导向,重点从打通堵点卡点、挖掘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实施方案》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握和推进,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切实落实稳增长的各项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牢牢把握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着眼于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做好政策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第二,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供应链阶段性堵点卡点增多,供需循环不畅。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为重点,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工业经济畅通循环。

第三,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应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紧紧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机遇,完善能效约束标准,稳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工业扩能、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第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眼于破除制约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发展信心,稳定良好增长预期,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认真抓好《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切实推动4个方面16条措施更好发挥作用,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今年以来化肥价格保持高位。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稳定今冬明春化肥生产的通知》。请问目前化肥生产的情况如何?明年春耕农民用肥是否有保障?

孟玮:

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市场价格波动走高,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稳定和价格合理,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政策的基础上,近期又陆续印发了两个《通知》,部署有关方面全力做好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并组建了工作专班,主动帮助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协调解决影响生产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化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根据调度情况,近期化肥生产总体正常,市场价格出现回落。以尿素为例,12月第2周,尿素产量同比增加10.5%,尿素平均批发价格较11月初的年内高点下跌14.3%。此前虽然部分地区个别时段煤炭、电力等供应出现紧张,但对尿素等化肥正常生产影响总体有限。随着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针对性保障重点企业开工等系列措施的落地实施,相信化肥生产要素供给将得到加强,化肥企业生产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明年春耕农业用肥供应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密切跟踪关注国内外化肥市场形势,视情及时采取针对性保供稳价措施。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记者: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发布,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孟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前提,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黄河流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等根本性问题。黄河流经区域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年均径流量仅相当于长江的6%,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长远发展面临的最大刚性约束。

另一方面,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保护不到位,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有高质量的发展,强调生态优先也并非不要经济发展。事实上,高质量发展十分强调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强调创新的核心作用,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美好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条件,也恰恰是沿黄河地区的普遍短板。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生态保护带来的巨大效益,深入挖掘生态资源蕴含的丰富价值,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领导小组部署,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从供给侧倒逼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快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促进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之间的良性循环和有机互促,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国家发改委就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开展专题调研,可否介绍本次调研的具体情况?当前为什么要研究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孟玮:

近期,我委价格司赴煤电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召开煤电企业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关于调研的具体情况,调研中,与会企业普遍表示,煤炭和煤电产业存在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从多年市场运行规律看,煤炭价格客观上存在一个合理区间,当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时,煤炭生产、流通、消费能够保持基本平稳,煤、电上下游产业能够实现较好协同发展;希望国家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综合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联动。除专题调研外,近期我委还多次组织召开由煤电企业、煤炭企业、行业协会、电力用户等多方主体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对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应该讲,当前既十分必要,又具备有利条件。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对推动煤电上下游协调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也具备有利条件。从上游看,经过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产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超过70%的产量和跨省外调量集中于晋陕蒙3省区,有利于通过抓住主要产区、重点企业,构建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从下游看,近期,通过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了“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为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联动创造了条件。经历了前一个阶段煤炭价格非正常上涨,各方面也期盼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适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引导煤炭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联动,推动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批复南京、福州、成都三个城市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请问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的整体情况如何?下一步是否会批复其他城市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孟玮: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及省会城市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着力点。此前,经国务院同意,我委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近两年,一些地方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开展都市圈培育工作,并印发实施了都市圈发展规划。目前来看,南京、福州、成都注重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作用,建立了都市圈推进协调机制,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均衡普惠、社会保障接轨衔接、政务服务联通互认等进展明显,应该说,这三个城市的都市圈发展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考虑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径,以及地方培育都市圈的基础和条件,有节奏有重点地指导都市圈发展。特别是会同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地方都市圈发展规划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有效衔接,由地方政府指导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和重点领域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都市圈内的超大特大城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发展。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近日,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首批25个枢纽建设名单,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未来将如何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落实?

孟玮: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工作部署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有关安排,经过认真研究,我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25个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截至目前,我委已牵头布局建设了70个国家物流枢纽,枢纽网络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一步,我委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或者通过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对国家物流枢纽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加快补齐相关枢纽设施短板,促进枢纽互联成网。

“十四五”时期,我委将按照“做优存量、做好增量、动态调整”的总体思路,重点从三方面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一是支持和引导已入选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提高建设质量,加快互联成网、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枢纽经济,优化物流大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二是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原则,分年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的枢纽布局建设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枢纽日常运行监测体系,对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运行监测情况和实际需要,适时对《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以及已入选年度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进行动态调整,优胜劣汰,确保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质量,为加快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卫视记者:

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中老铁路将如何带动区域互联互通?未来该铁路是否会与其它东南亚国家接通?

孟玮:

中老铁路建设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自2015年底该项目奠基以来,中老双方克服疫情困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了通车仪式。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是共建“一带一路”实打实的成就,是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典范,对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促进区域内国家互联互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老铁路通车后,通过与泰国米轨相连接,泛亚铁路中通道初步打通,中南半岛国家可通过中老铁路到达中国市场,通过中欧班列可进一步抵达欧洲市场,将促进区域国家之间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联通,提升相互之间经贸合作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在疫后复苏发展。

本文编选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黄明森。

相关阅读

发改委:11月份全国发电量6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12月16日 | 智通编选

发改委、工信部印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2月14日 | 智通编选

发改委: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12月13日 | 智通编选

发改委: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12月13日 | 智通编选

发改委等部门:到2025年数据中心和5G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12月8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