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科创板上市委员会通过,将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不超过3776.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中金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关注的是,禾川科技在两年前就曾试图登陆资本市场。2019年4月,其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并报送了辅导备案文件,但该次计划最终于当年年底终止。禾川科技当时给出解释称,终止决定主要鉴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可见这次的冲击科创板也是有备而来。
锚定工业自动化领域,伺服系统收入占比超八成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自2011年11月成立,禾川科技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公司自主研发掌握了涵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的一系列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而公司也基于核心技术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产品涵盖控制、驱动、传感、机电四大部分,持续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
而公司涉足的产业链更是包括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光伏、锂电池、包装、纺织、物流、机器人、木工、激光等行业,并覆盖了工业富联、宁德时代、顺丰控股、三通一达、隆基股份、捷佳伟创、先导智能、蓝思科技、埃夫特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从财务数据角度来看,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3.13亿元和5.44亿元,期内复合增长率为38.65%,2021上半年营收亦达到3.69亿元,整体呈现稳健快速的成长趋势。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达到4973万元、4763万元、1.06亿元、5397万元。其中,伺服系统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比重八成以上。
在此其中,伺服系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分别实现收入2.32亿元、2.7亿元、4.64亿元和3.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14%、86.44%、85.63%和91.72%。
为保持竞争优势,公司一贯重视持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近三年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181.59万元、4546.99万元、6740.71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0.84%、12.39%、14.53%,呈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10人,占员工总数的22.93%。
目前,公司共拥有18项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外观设计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技术层面上来看,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伺服系统三环综合矢量控制技术、高级智能调整算法技术、高速高精度编码器技术、高速总线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伺服系统、PLC等产品中。
同时,公司还实现工控芯片技术的自主可控,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SIP芯片集成了主控MCU、存储、运动控制算法和工业实时以太网IP,目前已实现对外销售;在产品层面,公司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工具全面管控产品研发流程,坚持“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规格工业设计”的产品开发策略,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把产品核心平台技术与行业应用技术相结合,动态调整产品定位,在快速迭代通用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行业定制化产品,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将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
据招股书显示,禾川科技拟募集资金8.01亿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数字化工厂、杭州研究院、营销服务网络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市占率不高,但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传统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外迁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包括精密机械、锂电设备、3C电子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重要成分,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行业角度上来看,禾川科技主打的伺服系统是在变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产品,指通过闭环控制的方式使一个受控的机械装置位置、速度、加速度分别得以被控制的系统,可通过快速响应性、功率密度、稳定性和工作精度等指标来对伺服系统的性能进行衡量。从硬件上看,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与编码器组成,三者在硬件上互相独立存在。
伺服系统系统的下游行业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及半导体制造设备、机床、工业机器人、锂电制造设备等领域。就市场规模而言,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8-2020年,国内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由24.5亿元增长至203.7亿元,CAGR增速达到19.30%。
2020年国内外疫情控制差异使得国内制造业快速进入景气状态,推动2020年伺服市场规模达到201.68亿元,同比增长17.16%。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伺服市场中,通用伺服市场规模占比约为80%,专用伺服市场规模约为20%,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外资品牌厂商凭借品牌与技术优势依然占据了我国60%-70%的市场份额,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中高端市场(高速、高精度定位、精密加工等应用场合)。以三菱、安川、松下为代表的日系伺服系统占据了市场的前三名,占比合计超过30%,紧随其后的是台系伺服的台达和欧系伺服的西门子,而以汇川技术和禾川科技为代表的的国产伺服厂商虽然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市占率仍然较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禾川科技的市场份额在在国产品牌厂商中位列第二,但与首位的汇川技术(300124.SZ)中间仍然有一定差距。数据显示,汇川技术去年营收115.11亿元,且今年上半年营收已达82.74亿元,相较于此,禾川科技去年全年收入5.44亿元,体量上远不及汇川,市场份额亦有所不及。
不过,禾川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产品性能方面已基本和汇川技术持平,但相比国外龙头公司,公司在产品运行精度、稳定性、品牌知名度等多个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