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股前瞻|冲击“CPU第一股”,海光信息凭什么?

800 11月20日
share-image.png
胡湘圆 股市里的有趣灵魂~

发展自主可控芯片对于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芯片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电、汽车,大到工业、航空,都有它的身影。而自2020年起由于缺芯引起的汽车“芯”痛、家电“芯”慌等事迹,也再一次让外界领悟到的芯片自主可控重要性。

值此之际,前不久六大国产CPU公司之一的海光信息冲刺科创板IPO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具体而言,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光信息”)于11月8日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悉,本次海光信息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6亿股,募集资金91.48亿元,且主要用于多个芯片研发项目。

(图片来源:海光信息招股书)

据悉,一旦海光信息此次成功上市,其将很有可能冲击“CPU第一股”的宝座。此前,另一大CPU芯片设计公司龙芯中科已经完成科创板一轮问询的回复。

那么,在冲击“CPU第一股”的道路上,海光信息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背靠中科曙光,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海光信息的前身是“海光有限”,由天津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随后于2020年经过整体变更成为股份公司并设立海光信息。

IPO前,该公司暂无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按持股比例来看,中科曙光(603019.SH)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2.1%。与此同时,私募大佬葛卫东也现身海光信息的股东名单中——据悉,葛卫东实际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海光信息2.2%的股权。

(图片来源:海光信息招股书)

中科曙光作为高性能计算机龙头企业,连续多次拿下超算Top100份额国内第一,其在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海光信息背靠中科曙光,这恐怕也是其自现身资本市场便引人注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业务结构来看,海光信息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产品主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截至报告期末,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处于验证阶段,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

(图片来源:海光信息招股书)

据财报数据披露,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收为0.48亿元、3.79亿元、10.22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增长约690%、170%,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增长速度仍处于高增的状态。截至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为5.71亿元。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海光信息的核心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海光CPU系列产品,包括括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CPU又是核心来源中的“核心”,报告期内占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88.45%、85.70%、76.91%和68.02%。此外,截至报告期末,海光DCU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虽然营收处于高增长通道,但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仍处于亏损阶段——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录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24亿元、8290.46万元、3914.45万元和4171.68万元。

深究该公司的亏损原因,不难发现,这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事。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研发支出较大,以及股权激励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金额较大。

众所周知,CPU是典型的“高精尖”行业,需要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工作。报告期内,海光信息累计研发投入达到了40.5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了200.56%。受集成电路行业特征、高端处理器特殊的产品成本结构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其研发资本化比例占比较高,分别为83.06%、69.67%、43.59%和46.72%。

不得不说,在上述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助力下,海光信息也的确构筑了一定竞争优势,综合毛利率持续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18至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3.84%、70.17%、67.67%和70.28%,均高于同行业平均的56.94%、60.99%、59.36%和59.09%。

基于上来看,在高增长和毛利率的助力,海光信息扭亏为盈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CPU赛道前景可期,海光信息竞争力如何?

毫无疑问,海光信息所处的CPU赛道是大有可为的。

据悉,CPU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件,本质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于解释计算机指令和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并负责控制、调配计算机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原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以及半导体封装材料,产业链主要涵盖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

首先来看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态势。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增长,产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9.33%;2019年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总收入为3304亿美元,同比下降15.99%;2020年因贸易摩擦缓解,加之数据中心设备需求增加、5G商用带动各种服务扩大、车辆持续智能化等因素,2020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为36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2%,市场重回增长态势。

(图片来源:海光信息招股书)

而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发展、诸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孕育新市场机会,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国产替代巨大机遇: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达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1%。巨大的下游市场配合积极的国家产业政策与活跃的社会资本,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

细分来看,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所以下面不妨来探讨一下x86CPU芯片未来的增长空间。

根据IDC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和路数分布情况进行推算,2020年中国x86CPU芯片出货量为698.1万颗。假设2021年至2025年路数分布情况与2020年保持一致,则2021年芯片出货量将增长9.1%,2022年至2025年将保持9.0%左右的增长,预计在2025年芯片可以达到1066.2万颗,x86CPU芯片未来在我国仍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片来源:海光信息招股书)

那么,CPU行业前景可期之下,海光信息的市场地位如何呢?

将目光拉回到海光信息的竞争力上。目前,海光信息、海思半导体、龙芯中科、上海兆芯、天津飞腾、成都申威等均为国产处理器研发的主要企业。由于产品定位和技术来源不同,这些处理器厂商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海光信息和上海兆芯的产品兼容x86指令集,海思半体的鲲鹏处理器和天津飞腾处理器兼容ARM指令集。

自2018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并成功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并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海光DCU系列产品已于2021年3月正式进行了产品发布,报告期末已经完成小批量生产,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

背靠中科曙光,处于前景可期的蓝海赛道,旗下部分CPU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种种利好下,海光信息的成长性不言而喻,而这也是其吸引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求人不如靠自己?福特(F.US)、通用(GM.US)纷纷开始造芯片了

11月19日 | 刘岩

多晶硅的世纪之争

11月19日 | 智通编选

狙击高通(QCOM.US)!联发科针对安卓高端机市场推出新5G芯片

11月19日 | 魏昊铭

芯聚能半导体获得国投创业独家投资

11月19日 | 刘家殷

英伟达(NVDA.US)Q3挖矿芯片销售额环比暴跌60%,Q4销售前景黯淡

11月18日 | 马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