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风起 订单斩获颇丰的超威动力(00951)到底有何看点?

91705 5月23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节选自“雪球”,作者roczhou,原标题《从若干信息碎片粗看超威动力》。

两家铅酸蓄电池龙头,财报上的东西和大体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也没什么好多说的。只针对当下的情况和投资决策,粗略思考下,不一定对,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理性探讨。主要看了超威动力(00951),天能动力(00819)还没完全看透,说多少是多少吧。

目前来说,投资超威的话,主要就是考虑几个逻辑点:

1. 双寡头和去产能逻辑

两家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占据市场80%以上的份额,并且因为环评的门槛抬高了,后续新进比较难,两家可以坐食这部分市场。这部分预期类似于去产能,2016年去产能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造纸、煤炭、钢铁、化工等,很多都翻倍了。这两货去年的涨幅大概也主要跟这个逻辑有关,不过今年杀下来又差不多回到了原点。

既然还在提价,就是这种去产能垄断的再确认,而且原材料铅价也在回落了,那么这个逻辑还是可以期待的。随着锂电替代的趋势逐渐确认,两家再互相杀存量市场的意义不大了,再互相斗就只能说是脑子进屎了。

2. 新业务发展情况

如果只有上面一个去产能的逻辑,支撑还是不够的,毕竟所处的行业不是造纸、化工等变化不大的传统行业,如果没有新的业务创新,就只能坐吃山空,等着慢慢(也可能很快)被淘汰——铅酸电池市场被挤压是确定的趋势,看到资料说最新的政策草案,低速电动车都要求使用锂电池了。至于铅酸的什么“黑金升级”之类的,最多也就是个改善,虽然网上广告软文挺多,但实际口碑似乎并没那么好。

关于新业务这块,翻了下去年年报,第12页:

但是具体的情况没有详细说,比如究竟有没有订单、有多少订单、有哪些客户等关键信息,只好自己找各种资讯。

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方面:

a. 启停电池

b. 新业务锂电池

c. 低速电动车/物流车

d. 储能业务

而且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是有没有形成订单?有没有形成投产?而不是一些访问考察、调研、合作意向之类的虚文玩意。而且这些信息必须能够互相印证,并且能和报表的情况相印证。

首先从公开的资讯找印证:

【No.1】从斩获36.8亿采购订单说起 看超威如何激战2016动力电池市场(2016/5/30)

动力电池供不应求掀起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充浪潮,动力电池企业基本都在采购自动化设备、优化产线提升制造工艺释放产能以消化订单。

近日在重庆市合川区政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超威集团联合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峰论坛”上,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创元”)与包括南京金龙、东风特汽、芜湖宝骐、国宏等国内11家整车企业签订了总价值达36.8亿元的动力电池配套购销协议。这标志着超威集团在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和市场开拓方面又实现了新的飞跃。

超威创元首席运营官孙高潮:我们在长兴本部分三期投资建设动力电池项目,前两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将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亿瓦时,目前已经达产10.26亿瓦时,还有一个多亿瓦时的产能将在今年7月份投产。第三期项目总投资6个多亿,生产设备已经到位一半,明年6月份正式达产,项目建成以后总产能将达30亿瓦时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在系统集成上进行了战略布局,这和另外两个方面的需求形成系统配合:一方面是和整车厂的配合,把我们的生产线摆到车厂的前端,从设计到生产到服务和整车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是在资本合作层面形成更好的基础和广泛性,我们在每一个地方和其它投资方进行投资进行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建设。

目前整个战略布局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包括系统集成里的BMS、工艺设计、组装材料等方面的研发。这一次和11家整车厂签订的采购协议也包含了动力电池模组、BMS等在内的整个动力电池系统。

【No.2】超威动力(00951):LEAD INTO GOLD——超威动力与天能动力的前世今生(2015/10/21)

其中说:对于未来业务发展,两家公司方向有所不同。超威会开始在启停电池方面下工夫,而天能则开始做锂电池和低速电动车电池。双寡头未来各自错位发展,决定了未来发展中的非理性因素大大减少

但实际情况显然与这种论调并不符合,那篇有点老了,感觉形势变化得很快。如果还按那篇形成的印象去套,可能偏差就有点大了。

在【No.1】中,最重要的第一个信息是这个36.8亿的订单,差不多占了去年营收的17%多,这只是上半年的,而且基本上应该还没有在2016年的报表上体现——去年超威锂电子营收确认的只占1.54%。另一个重要信息是规划的总产能是30亿瓦时。

这个规模是个什么概念呢?查到这个:

【No.3】29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最新收入曝光,成绩斐然!(2016/12/1)

宁德时代:2016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35亿元

比亚迪:2016年比亚迪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收入约45亿元

沃特玛:2016前三季度,沃特玛实现营业收入约46亿元,净利润约5.7亿元

微宏动力:2015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

其他的不多说了,文章中都有。当然这个里面挤进来的抢食的鱼还是挺多的,但还并没有形成绝对的龙头。产能过剩似乎也始终是一个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

而30亿瓦时的产能,大概相当于3GWh吧(应该没算错吧,说错了哪位提醒我哈先谢过了),而【No.3】中提到2016上半年宁德时代出货量是1.56Gwh,比亚迪是1.62GWh。

如果按上面沃特玛的净利率来算,这部分可以增厚接近4个亿的利润?

但是在【No.1】其中提到了一个《规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宣布采用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这也给相当一部分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风险,而超威恰恰不在已公布的企业目录中。

这个问题如果没解决,那风险就大了。所以又查到了下面这则报道:

【No.4】市场增长受阻于政策波动 看超威/天能/微宏动力如何逆流而上(2016/10/17)

超威动力(00951)8月份发布2016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其中锂离子电池产品销售收入达1.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成功入围第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将为公司在第四季度的锂电池业务爆发提供保障与支持。

也就是应该是在随后入了目录,那么上面的风险警报可以解除。

作为承担集团发展新能源业务的主体,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超威创元)现已形成了三元、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三大技术路线多种型号的动力与储能用锂电池生产体系。目前,超威创元总投资50.5亿元的锂离子电池技改项目正在进行,预计明年6月将形成30亿瓦时产能,年产值达110亿元。

总投资50.5亿,并且提到几种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技术储备都在进行。那么对于其就是传统的“铅酸电池”厂家的印象,是否到了要改变了的时候了呢?

以上锂动力电池部分。另外就是启停电池,跟德国MOLL合作(持有40%的股权及其全部的技术专利),这个事情从14年就开始搞了,15年年底做了试生产,总投资20个亿,应该说还是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年报只说去年年底开始投产了,但具体情况就没说,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这块我倒是蛮期待的,也许是最值得期待的看点?

【No.5】超威动力:行业格局稳定,利润水平触底回升(2017/3/30)

2014年4月,超威动力与德国铅酸动力电池制造商MOLL订立协议,在汽车启停电池领域合作。2016年4季度,启停电池正式投产。2016年12月同通用电气公司达成合作,成立合营公司开展储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还有一部分是电动物流车项目,总投资35亿。

【No.6】超威集团电动物流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6/7/8)

【No.7】超威集团投资35亿生产纯电动物流车(2016/10/25)

【No.8】电动物流车市场开启 超威集团首款电动物流车值得期待(2017/2/17)

至于储能电池,年报和报道中都只提到跟通用电气的合作,去年年底才达成,估计还有点远。而至于像“一带一路”、“电网应用”之类的,就更远了。

以上只是公开的媒体报道,我整理了一下,如果按时间顺序去看的话,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发展脉络的。不过报道终究只是报道,究竟是确实在搞了还是只是画了个大饼呢?比如,说好的36.8亿订单,在年报中好像也完全没有迹象呀(年报中没有任何关于“订单”的字眼,而且去年锂电池占应收也只有1.54%上文已述)?

这个我觉得可能要看现金流表,特别是“经营现金流”这一栏,有点蹊跷:去年年报净流入额只有5530.70万,而中报的时候还是3.31亿,也就是下半年是净流出的。而前几年的数据:

2015年净流入15.57亿

2014年净流入3.22亿

2013年净流入7.36亿

再看看今年1季度的简报,是净流出4.64个亿!

同比天能,天能去年净流入20.89亿,2015年+20.10亿,2014年+7.77亿,2013年+9.38亿。

如果只是单纯比较经营现金流,我也感觉会很吓人——怎么超威差了这么多?是不是经营恶化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了?

但如果结合上面的订单和投产信息来互相印证,应该可以认为是生产新品所致。因为是经营现金流,所以可以确定是投产的成品而不是厂房设备之类的。只不过这部分还没有在收入上确认,也就更没法体现在现金流入上。而具体是什么原因就无从得知了,如果不出问题的话,大概只是交付、收入确认的延迟和财报调节的缘故;否则就是黑天鹅,比如客户毁约不要了、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报废减值等,不过目前来看并没有这个迹象。所以应该还是前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迎来一段业绩的高增长期还是可以期待的。不过这个行业似乎门槛并不高,并没有具有很深护城河的标,不敢重仓,不敢久战——至少目前我是没有持有10年的打算的。

另外就是即便是36.8亿,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形成收入,这个还不好判断。目前能看到的只有数十个亿的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状态。

以上这些当然也给人一种摊子铺得有点大的感觉,能不能撑住,只能拭目以待了。(编辑:曹柳萍)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超威动力(00951)附属向供应商提出申索

1月27日 | 胡坤

中金:超威动力(00951)与GE Tech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维持目标价8.8 港元

1月4日 | 何鹏程

超威动力(00951)间接全资附属与 G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成立合营公司

1月2日 | 陈荣逸

超威动力(00951)附属重续与厦门马特电池生产物料加工协议

12月23日 | 贺广昌

超威动力(00951)22日完成发行5亿债务融资工具

4月25日 |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