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于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内地投资者对境外资产配置有一定需求,料可成为金融开放的机遇。
他表示,留意到中国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正稳打稳扎地向前走,人民币国际化已逐渐见到成果,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加,而国内投资者也有同样需求。他认为,国内除了要开放资产、债券市场外,也要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控需求。陈家强称,香港具有合适的人才及制度,可分担国内的风险管理需求。
他指出,内港基金互认去年推出后,到今年4月底为止,香港地区销售国内的基金金额高达5900万港元,内地地区销售香港基金金额高达14.5亿元人民币,这显示出内地投资者对境外资产有一定需求。
陈家强称,“沪港通”开通至今运作成功,虽然过去一年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资金流动也有变化,但是截至去年底“沪股通”成交额高达1.6万亿人民币,“港股通”成交额也高达8000亿港元。此外,最近境内投资者持有港股的价值,首次超越海外投资者,显示内地投资者对内地市场以外的资产兴趣愈来愈大。
陈家强相信,今年4月“沪股通”改善结算安排,会令外资更多地参与上海市场。
陈家强表示,内地未来的开放政策,应考虑加强内地投资者在海外的资产配置,当中预计最快可以落实的政策为“深港通”,将“沪港通”的安排,进一步扩展至深圳上市的股票。
对于英国退欧公投问题,陈家强表示,事件对国际金融有影响,最近市场波动有各方面原因,但指总体来看,英国退欧与香港经济关系较小。
以下为,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6月13日在上海出席2016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六:开创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开场发言要点。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香港在国家金融开放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以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影响最为巨大。“沪港通”运作至今是成功的,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南向和北向的资金流亦不断发生变化。截至去年底,“沪股通”的累计成交额达1万64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累积成交额则有8000亿港元,是非常成功的。
最近“港股通”的每日成交额首次超越“沪股通”,境内投资者的港股持股价值亦首次超过海外投资者的A股持股价值,“沪港通”为国内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角色开始受到注意。进入4月,“沪股通”的结算安排获得优化,更能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我们相信未来外资参与上海市场亦会越来越热烈。
去年7月落实的内港两地的基金互认安排,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另一个里程碑,截至4月底,已在港销售的国内基金的销售额已超过5900万元,而已在内地销售的香港基金的销售额达到约14.5亿元人民币。内地投资者对境外的资产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以后的开放政策里,可以考虑加强给内地投资者境外的资产配置。
展望将来,我们现在最快可能落实的就是“深港通”,进一步把“沪港通”的安排引进深圳的股票市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即使过去一年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香港今年1至4月香港人民币实时支付系统(RMB RTGS)每天平均结算量仍达90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的9400多亿元相若,比前年的7300多亿为多。尽管人民币市场波动,香港的人民币交易量还是维持了非常高的水平。
香港市场在落实开放政策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以后如何更多的利用香港市场的情况,让更多投资产品可以进入香港市场,同时让内地投资者走出去,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带一路”在香港从政府层面、业界层面都在做研究和开展工作。现时我们看到香港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方面锁定几个方向。一是怎样跟不同的开发机构、银行合作。香港金融管理局设了一个平台,跟不同的业界、多边的金融机构合作。同时我们也鼓励香港的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除了融资以外,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希望结合香港过去的经验,把人才结合起来,发展“一带一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