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持续分化,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在增速上背道而驰,9月新能源乘用汽车涔透率达到19%,市场高呼2025年的政策规划目标或有可能提前实现。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已连续五个月下滑,其中有四个月双位数下滑,且没有止跌的迹象,然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却气势如虹,按月保持同比翻倍增长。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5.7 万辆,同比增长1.5倍,涔透率达到17.3%,首九个月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渗透率提升至11.6%。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分化的时间点在今年4月份,从去年数据看,去年4月恰恰是燃油车销量回暖的月份,而新能源汽车要晚三个月,即7月份才开始止跌回升,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趁势崛起,按月翻倍增长。市场把燃油车销量下滑归因于“缺芯”,新能源车替代了部分燃油车产能。
大部分券商预计“缺芯”会持续至2023年,在政策驱使下存量中替代,新能源汽车将保持旺盛的成长能力。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这并不是好的消息,因为燃油车销量下滑导致业绩滑坡,但对于具有新能源汽车优势的车企来说却是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车企分化,有喜有悲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从上市的车企公布的汽车销量数据看,9月及第三季度传统车企销量基本是下滑的,但传统车企的新能车车型及新能源车企表现非常给力。如比亚迪(01211)Q3销量206055辆,同比增长86.73%,新能源车销量翻两倍,长城汽车于Q3整体销量虽下滑,而欧拉新能源品牌销量翻倍增长。
造车新势力因为都是生产及销售新能源车,因此也获得也非常不错的成绩,呈现翻倍增长画面。于9月及Q3,龙一蔚来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5.7%和100.2%,龙二小鹏汽车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199.2%,龙三理想于9月销量被哪吒赶超,此外,海外品牌特斯拉9月中国销量仅次于比亚迪,为52153辆,较8月增长了3.05倍。
合资品牌汽车核心车型为燃油车,因此在第三季度紧随着行业销量下滑,在9月份,各大合资公司销量大幅度下挫,一直保持强势的日系车及德系车也不例外。比如广汽丰田及本田9月销量分别下滑达40.37%和17.92%,东风本田销量下滑31.1%;德系车中宝马及奔驰一改往日辉煌,在7-9月月销均呈双位数下滑,首九个月,日系车及德系车市场份额分别为22.7%和23.5%,较2020年有所下滑。
销量反应在业绩上,第三季度,除了比亚迪,传统车企业绩预计不会好看,不过预计收入下滑幅度要低于销量,主要由于新能源车售价普遍比燃油车高,且大部分车企由车型价位上移,重点打造中高端优势车型,因此平均售价有所提升。在首三季度,列表的车企收入预计获得正向增长,而比亚迪则领跑同行。
近日前,特斯拉公布了三季度业绩,实现收入增长57%,净利润暴增389%,期间交付量增长73%,平均每辆交付价格是下降的,主要为价位较低的Model 3/Y 系列大幅增长,而Model S/X销量大幅下滑,可见特斯拉价格战略上的变化。比亚迪于第三季度销量大幅增长,预计收入及净利润非常可观,Model 3在国内直接和蔚来车型形成竞争,但国内新能源车增量市场蛋糕大,Q3及首三季度,各大造车新势力业绩或均翻倍。
市场空间大,龙头受资金追捧
2021年,特别是4月份以来,汽车行业市场格局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消费观逐步偏向于新能源车,在新传统车企推出的车型中,新能源车明显增加,造车新势力更是加大投入力度,这也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大幅增加的核心。而这种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碳中和政策及能源结构改变的迫切性。
去年9月份,政府明确提出2030 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2021年,各地政府大刀阔斧的执行政策,在能源供给端、需求端进行政策指导及干预,在供给端,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力,对煤炭等落后产能淘汰,在需求端,重心落在清洁出行,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出行需求主要包括公共出行和私人出行,各地政策主要通过公共出行的全面新能源车化,以及对私人新能车出行便利化扶持来带动新能源车消费,政策带动效果非常明显,新能源车需求得到快速释放。但是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迄今为止,充电覆盖、充电速度及续航里程问题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
充电桩的建设已经落后于新能源车的消费,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222.3万台,车桩比3.05:1,充电速度本来就很慢,特别是遇到节假日出行高峰,充电桩数量远无法满足需求。不过当前的问题并不是充电桩建设滞后,而是充电技术没有显著提升。
实际上,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谋求在充电技术及续航上有新的突破,比如蔚来及广汽,技术一旦有所突破,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将大幅度加速,2025年的规划目标将提前实现。今年特殊之处在于存量替代,在缺芯浪潮下,车企满足政策需求而选择性生产及销售。
在新能源车型替代市场中,汽车智能提升汽车品质,以及消费者体验,智能化成为各大车企获取市场份额最重要的筹码,智能化包括内饰、自动驾驶及电子设备等智能程度,小米及华为已经入局。科技大佬进军新能源车,但建设到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静待行业下一轮洗牌。
综上看来,今年车企分化,有喜有悲,新能源车按月翻倍增长,参与者业绩井喷,然而燃油车已持续多月下滑,传统车企业绩不堪。在政策路线下,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存量替代及增量空间都非常大,可关注细分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及比亚迪,其中比亚迪拥有电池到汽车整车生产完整的产业链,电池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业绩增长确定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