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予中科创达(300496.SZ)“优大于市”评级 价值区间170-187元

506 10月20日
share-image.png
杨万林

智通财经APP获悉,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予中科创达(300496.SZ)“优大于市”评级,预计2021-23年营业收入为40.5/54.35/70.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20/10.56/14.05亿元,EPS为1.7/2.48/3.31元,维持21年动态PE100-110倍,PS为17.76-19.54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70-187元。

海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营收同比增长约48%,业绩持续高增长。

公司披露三季报预告,2021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8%,2020年三季报营收17.87亿元,则2021年对应三季报营收约为26.45亿元;归母净利润4.23-4.53亿元,同比增长45%-55%。单Q3公司营业收入约为9.51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1.46-1.75亿元,同比增长24%-49%。

回顾公司近三年三季报情况,2019三季报/2020三季报/2021三季报预期营收分别为12.74亿元/17.87亿元/26.45亿元,同比增长42%/40%/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2.92亿元/4.23-4.53亿元,同比增长51%/88%/45%-55%。可以看到,公司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收入的季节性波动对单季度增速波动有所影响。

单Q3来看收入端,营业总收入2019Q3/2020Q3/2021Q3E分别为5.39亿元/7.38亿元/9.51亿元,同比增长68%/37%/29%。2019/2020年,单Q3收入增速较高。

观察公司营业总收入不同季度占比:2018年Q1-Q4公司收入占比分别为19%、20%、22%和39%;2019年Q1-Q4公司收入占比分别为18%、22%、30%和30%;2020年Q1-Q4公司收入占比分别为17%、23%、28%和32%。2018年Q3收入占比22%,2019年Q3收入占比30%,该行认为公司收入的季节性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季度收入增速数字。

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空间极其广阔。

根据新华网援引人民日报消息,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303.2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保持在15%左右。

今年第一季度,L2级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7.8%,新能源车中的L2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0.9%。预计到2025年,我国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50%。该行认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处于逐渐提升的阶段,以十年维度来看,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不断丰富,中国AIOT产业正在高速成长。

10月15日,公司与小米IoT平台合作,中科创达-米家接入认证实验室正式落成,将围绕提升米家接入产品的质量,和小米IoT平台一起,对质量标准、测试方案、用户体验研究、竞品评价体系,以及智能家居的新技术与新场景进行探索;同时还将为小米的生态链和三方合作伙伴提供接入认证相关的技术指导、标准解读、测试方案定制、测试验证以及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10月14日,IDC发布《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约1亿台,同比增长13.7%;2021全年出货量预计2.3亿台,同比增长14.6%。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

该行认为创达掌握基于底层操作系统的核心软件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丰富产品和业务矩阵,在高速增长的智能驾驶和IOT市场中将充分受益。汽车业务方面,自公司成立便和高通达成了战略合作,长城智能驾驶搭载高通芯片,有望为三方在智能驾驶时代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物联网方面,鸿蒙引爆物联网市场,该行认为鸿蒙将拉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同时创达可以通过不断延伸物联网品类,不断丰富合作伙伴快速发展物联网业务。

风险提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相关阅读

东吴证券:维持中科创达(300496.SZ)“买入”评级 行业持续景气 助推业绩稳健增长

10月20日 | 杨万林

东方证券:首予中科创达(300496.SZ)“买入”评级 目标价152.19元

10月19日 | 刘家殷

国元证券:维持中科创达(300496.SZ)“买入”评级 目标价161.7元

10月18日 | 刘家殷

西部证券:维持中科创达(300496.SZ)“买入”评级 业绩增长稳健 期待业务多点开花

10月18日 | 杨万林

海通证券:维持东方财富(300059.SZ)“优大于市”评级 价值区间46.35-49.36元

10月18日 | 杨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