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打开估值抬升“窗口期”,关注有色板块四条投资主线

759 7月12日
share-image.png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和观点。

在国内降准的流动性改善时点,有色板块整体迎来估值抬升的机遇,当前时点持续推荐有色金属板块配置价值。建议围绕以下四条主线进行配置:

1)能源金属中围绕锂资源和业绩高确定性进行配置;

2)战略金属中围绕具备资源属性的核心标的;

3)工业金属中低估值+高成长为配置优选;

4)金属材料中占据关键节点的成长性龙头标的。

重点推荐厦门钨业、贵研铂业、寒锐钴业、抚顺特钢、赣锋锂业(01772)、盛新锂能,重点关注北方稀土、中矿资源、中国有色矿业(01258)。

宏观:降准“窗口期”打开估值抬升“窗口期”。

2021年7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应将释放约1万亿长期资金。我们认为此次降准处在国内PPI高点后和美联储实际收紧前的“窗口期”,有利于缓解国内阶段性的经济扰动。随着疫情控制下的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经济逐步恢复,在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下美元指数仍有望处于相对强势的状态。但在国内流动性相对改善时点,料将利于有色板块整体的估值抬升。

能源金属:三季度锂钴镍价预计开启新一轮上涨,资源保障是核心逻辑。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下游景气度持续向上,三季度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扩产备货周期,原材料需求较上半年预计增长20%以上。供应端始终缺乏有效增量,锂矿供应紧张程度尤其严峻,引发下游企业不断向上延伸布局。海外电钴需求超预期增长,钴价弹性同样不容忽视。我们预计锂钴镍价格将开启新一轮上涨,预计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涨至12万元/吨以上,钴价有望重回40万元/吨以上,镍价有望重回年内高点。

战略金属:稀土价格或趋势上行,战略金属的重估正在进行。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下游磁材的需求持续向好,叠加稀土库存处于历史相对低点,供给缺口驱动近期稀土价格快速反弹,我们维持2021年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价格高点或将分别突破60万元/吨、400万元/吨、1500万元/吨的判断。三季度《稀土管理条例》等政策或将逐步推出,叠加流动性宽松下的风险偏好抬升,供需、政策和流动性共振下,稀土板块和同作为中国特色战略资源的钨板块的价值重估仍在进行。

工业金属:铜铝价格高位持续性进一步强化,低估值+高成长标的为配置优选。

随着1)国内的全面降准支撑近期国内的经济活动,2)9/10月的消费旺季有望延续需求支持,3)疫情控制下的海外消费的逐季回暖,我们预计下半年铜铝价格的高位持续延长。但受铜矿和电解铝的供应逐步释放、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年内突破前高的可能性较低。在前期股价调整和二季报业绩大增的影响下,铜铝板块对应的A股/H股的2021年PE估值消化至底部。随着价格高位延续,成长性的矿业公司具备季度业绩环比持续提升的能力,为此板块配置首选。

金属材料:业绩和订单超预期释放,紧握龙头标的成长确定性。

长维度看,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高温合金、高端钛材、数控刀具、贵金属材料等细分子行业具备五年维度复合增速30%/25%/20%/20%的成长空间,且均存在国内公司集中度高和验证周期长的特点,对应的行业龙头呈现长期高增速的确定性高。短维度看,已披露中报预告的部分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在验证高景气的基础上催化板块上行。在1)季度业绩有望环比提升、2)流动性的阶段修复、3)PE估值在历史中枢之下的背景下,应紧握龙头的成长高确定性。

风险因素:

中国及美国货币政策变动超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供应超预期释放,中国需求变动的影响。

投资策略

在降准驱动的流动性释放背景下,当前时点持续推荐有色金属板块投资价值。建议围绕以下四条主线进行配置:

1)能源金属价格上涨将持续催化企业盈利增长,坚守板块的投资价值,围绕锂资源和业绩高确定性进行配置,推荐厦门钨业、寒锐钴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建议关注中矿资源;

2)需求驱动下,战略金属的价值重估仍在进行,具备资源属性的核心标的最为受益,推荐厦门钨业,建议关注北方稀土;

3)工业金属价格景气持续,低估值+高成长矿业公司为配置优选,推荐金诚信、紫金矿业(02899)、洛阳钼业(03993),建议关注中国有色矿业;

4)金属材料的景气度和成长性再度验证,紧握龙头标的的投资价值,推荐贵研铂业、抚顺特钢、中钨高新、宝钛股份。

本文选编自“中信证券研究”,作者:李超/商力/敖翀;智通财经编辑:庄礼佳。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投资额骤增近六倍!软银“愿景基金2号“据报在Q2加快收购

7月12日 | JT²智管有方

华尔街知名投资大佬:比特币下行趋势成立,最低可能跌至1万美元

7月12日 | 卢梭

李迅雷对话王庆:为何系统性风险不大,但机会总是结构性的?

7月11日 | 智通编选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文:允许风、光配套送出工程由发电企业建设,以更好推动我国能源转型

7月5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