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正常化之路可能是“上刀山”,警惕鹰派不及预期!

364 6月16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美联储正在逐渐接近一个漫长征程的起点,以实现与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关系正常化。

过去15个月,通过购买数万亿美元的债券,美联储为联邦政府和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而在本周为期两天的关键政策会议上,它可能会开始有关缩减支持力度的初步讨论。

即便如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真正付诸实施可能还在数月之后。

让华尔街和华盛顿戒掉美联储的慷慨并非易事。自新冠疫情去年3月进入美国以来,美联储已经吃进超过2.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相当于承担了同期联邦政府一半的预算赤字。

再加上其购买了大约8700 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导致金融市场着流动性泛滥,推动股市从疫情期低点上涨一倍。

“这就像刀尖上跳舞,”前英国央行决策者Charles Goodhart如此评价美联储面临的任务。“如果你做得不够,你会发现通货膨胀继续加速。如果你做得太多,你就会陷入金融危机和衰退。”

美联储官员曾表示,他们希望看到在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方面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然后开始缩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没有人认为他们即将实现这一目标,尽管有些人已经要求开始减码讨论。

正如鲍威尔多次指出,就业人数仍远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根据5月就业报告,还缺大约760万就业。而尽管通胀最近意外加速——5月CPI同比上涨5%——但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官员认为这一上涨是暂时的,原因是经济重新开放时出现的暂时瓶颈和去年同比基数较低。

MacroPolicy Perspectives总裁Julia Coronado?6月14日发推特问道,“美联储干嘛要通过提前加息和打击需求的方式来解决瓶颈驱动的通胀?”

前美联储官员、现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工作的David Wilcox表示,相反,在多年通胀不达标之后,决策者会在缩减刺激力度方面宁可多一些耐心。

鲍威尔的职业生涯和前景也意味着耐心。2013年担任美联储理事的时候,他与其他决策者力促时任主席本·伯南克撤回量化宽松,结果是金融市场发生“减码风暴”。

明年2月,他自己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将到期,鲍威尔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麻烦。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avid Folkerts-Landau等人在6月7日的报告中写道:“虽然美联储是一个独立机构,但其领导层——明年有待重新任命——并不能完全无视政府和民主党国会的意见,而他们不希望转向更加先发制人的政策立场。”

上周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中,约四分之三的人预计美联储将在8月至年底之间宣布开始削减购买规模,三分之一的人预计要等到12月才会启动。

不仅减码的时间众说纷纭,它的构成和节奏也是莫衷一是。

在房价飙升的情况下每月继续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在内部和外部都面临批评。副主席Randal Quarles上个月表示,美联储在减码讨论中“肯定”会考虑这个问题。

交易员在美联储决策前削减美元空头头寸

投资者在周三美联储宣布政策决定之前减少对美元的做空,因担心偏向鹰派的政策可能被低估。此举导致空头再度陷入与强韧美元的角斗。

美元连续第三天上涨,过去五天中也有四天走高。与此同时衡量看涨和看跌期权平衡的风险逆转指标表明,看多情绪达到了4月以来之最。

德意志银行首席国际策略师Alan Ruskin说,如果鲍威尔周三开始就抑制通胀发声,投资者就应建立美元兑加元和日元的看涨头寸。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Bipan Rai则青睐短线美元兑欧元和加元看涨期权。

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正延续上周的涨势,交易员在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挫的同时削减美元空仓,这一与直觉背道而驰的举动助燃了美元的涨势。现在市场聚焦于美联储有关资产购买缩减或通胀预期的任何线索,又回头关注现在边际走高的收益率。

Brown Brothers Harriman策略师Win Thin说,“鉴于美国收益率面临的风险偏于上行,美元可能会受益于债市对美联储和通胀前景的重新定价。”

他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不变,但官员们对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且将上调利率预测。他们还有可能谈论放缓资产购买速度的过程。

美元在2021年迄今起伏不定,目前比年初上涨约0.4%。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华尔街在美元走向上仍存在分歧,而美联储若发出明确信号,就有可能再次动摇当前主要看跌的投机者。

相对而言,美联储利率决议前,美元偏向多头,非美货币和黄金偏向震荡走弱。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考虑到美联储前几个月的表态,尤其是多次坚定的向市场传达通胀是短期现象的观点,而且目前美国就业市场缺口依然巨大,本周美联储决议鹰派不及预期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如果是这种情况,届时美元可能会在利率决议后面临震荡下跌的风险,金价则仍有机会重拾涨势。

本文选编自“汇通财经”,作者:和尚;智通财经编辑:魏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