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标普500今年只剩很少的上涨空间 完全来自盈利增长而非估值

374 5月17日
share-image.png
JT²智管有方 JT²-智管有方是京东科技推出的提供一站式资管科技解决方案的资管平台,本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NLP、AI等技术,将综合性数据挖掘能力、前沿性金融资产建模和风控能力、跨资产跨市场的交易管理能力与实体经济与产业的洞察能力相结合,提供了数据分析、智能研究、销售交易、风控管理、视频栏目、远程会议等众多功能,服务机构超过2500家,覆盖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多类金融机构的交易、投资、托管、研究等各环节,用户数量超过18000个,助力各类金融机构增强资管能力。

高盛首席策略师大卫•科斯汀(David Kostin)上周五(5月14日)在一篇报告中表示,将2021年每股收益预测从181美元上调至193美元,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的表现优于预期,以及预计2021年剩余时间的每股收益将相对更强劲。

科斯汀还将2022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从197美元上调至202美元。全球重新开放、消费者储蓄增加,以及强劲的企业运营杠杆,这三者的结合将推动经济和利润增长的大幅复苏。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通常是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该行经济学家预计,2021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将平均为7%,2022年为5%。在2021年每股收益增长35%、2022年增长5%之后,随着GDP增速放缓,高盛预计2023年和2024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增长5%。

不过,高盛对近期表现乐观的关键原因是,科技类股和银行类股将迎来又一个火爆的季度,它们将从利率大幅上升中受益。

在行业层面,我们将2021年每股收益上调12美元主要是受金融类股(+ 7美元)和信息科技类股(+ 3美元)的推动。金融类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释放。虽然未来的储备释放情况难以预测,但分析师估计,自冠状病毒危机高峰以来建立的储备中只释放了36%。信息科技公司的收益,尤其是大型股票的收益,继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行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9%的销售增长和24.2%的创纪录利润率。科技公司在标准普尔500公司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长,帮助标准普尔500公司的利润率回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11.6%的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2021年市场表现强劲,但高盛对2022年的预期却不那么乐观。该公司对标普500指数的每股收益预估为202美元,较市场普遍预期低7美元,这主要是因为预计明年的企业税率将会提高。

我们假设,拜登税收提案的一个小版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获得通过。我们的每股收益估计假设联邦法定企业税税率从21%提高到25%,同时对外国收入征收更高的税率。预测税收改革对收益的影响为-5%,基于此,我们对2022年每股收益的预期从212美元(增长10%)降低到202美元(增长5%)。我们与投资者的谈话和我们税收篮子的表现都表明,投资组合经理没有将更高的税收纳入其预测,这意味着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对2022年的每股收益进行负面修正。

这一点,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是高盛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谨慎的原因。与许多华尔街同行不同的是,高盛拒绝通过上调标普目标价来推高股价走势。高盛对标普的2021年年终价格目标仍然是4300美元(比5月14日上涨3%),2022年仅上涨7%,即4600美元,这反映了高盛对美国股市将继续升值的预期,尽管预测增长速度比过去12个月要慢。

Kostin还指出,这种动态与经济增长见顶后开始减速的典型模式一致,美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今年晚些时候全球也将如此。这一阶段也与以下观点相一致,即收益增长将推动股市回报,而估值将停止扩张。

综合上述观察结果,Kostin得出结论称,标普500指数剩下的一点上行空间将完全来自盈利增长,因为未来估值只会萎缩。

Kostin指出,2021年剩余时间内,有三个因素将阻止估值进一步扩张:

1.美国经济增长减速

2.实际利率驱动的利率上升

3.税务改革可能通过。

策略师预计,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在2021年升至1.9%,2022年升至2.1%。更高的收益率将主要由实际利率推动,而从历史上看,这种组合对股市不利。此外,考斯汀还表示,今年晚些时候通过的拜登税制改革——即使被大幅削弱——应该会对股票市盈率构成压力。高盛预计,除了提高公司税率外,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的资本利得税率将提高到约28%(低于拟议的43%),但高盛称这些影响最终都是短暂的。

所以高盛仍然预计标普500指数将温和上涨(而不是下跌),而且所有这些上涨都将来自利润增长,高盛预计,到2022年,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将维持在21-22倍左右的水平。

考斯汀表示,他将标普500指数的股票风险溢价建模为增长预期、政策不确定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消费者信心的函数。在这里,考斯汀的模型表明,随着全球经济重新开放,股票风险溢价将继续下降,远远抵消2021年加息的影响。

本文选编自“JT²智管有方”,智通财经编辑: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