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线出行”。
不造车的华为“出车”了。
4月17日,北汽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正式发布纯电轿车阿尔法S,其中搭载华为HI基础版车型,支持高速道路自动驾驶,高阶版车型则支持城市道路自动驾驶。
去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即Huawei Inside。华为希望作为一级供应商(Tier1),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汽车。
此次,搭载华为HI版的极狐阿尔法S,既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首次落地,也是华为初次展现L4级的自动驾驶能力。
为了能够实现城市道路自动驾驶,华为也下了重本。与极狐阿尔法S合作的自动驾驶方案中,包括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以及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在内的33个智能化部件。
这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自然也是价格不菲。
在极狐阿尔法S发布会上,共推出了六款车型,包含四款售价25.19万元-34.49万元的“普通车”,以及两款售价38.89-42.99万元的“华为HI版车”。
也就是说,华为HI版的极狐阿尔法S比普通版车型要高出13.7万元,而特斯拉(TSLA.US)城市自动驾驶系统FSD国内售价则为6.4万元,这意味着华为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贵出不少。
“我个人觉得(阿尔法S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回答媒体时表示。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参数表,图源极狐官网
究其原因,现阶段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更贵,在于双方在传感器解决方案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
特斯拉采用了视觉算法的路径,主要借助摄像头,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对周边物体建模,同时将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这一路径的好处是摄像头成本低,但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有局限性。
华为则采用了激光雷达路径,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通过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馈判断周边是否存在障碍并生成点云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但缺点就是成本较高。
去年底,华为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峰会上,首次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并宣称要将成本压缩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
不过,即使华为将激光雷达成本压下来了,但高级别自动驾驶还面临法律法规问题。在全球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权责界定依然没有明确,这一问题无法解决,也就无法真正让用户“解放双手”。
华为自动驾驶体验虽然做到了L4级,但从法律依旧归属L2级,这意味着责任主体还是驾驶员。在此情况下,当下有多少消费者会为了自动驾驶技术多花10万元,这或许还要打个问号。
无论如何,当前作为可量产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华为HI的实力不容小觑。今后,随着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智能汽车量产上市,自动驾驶技术或将加快进入城市。
1. 华为“量产”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刚驶入一条两边都停满车的小道,对面的汽车已经在七拐八拐中驶入交汇点,而恰巧另一侧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突然横向窜出。
此时,一阵急切的“叮铃铃”警告提示音响起,面前中控大屏上陡然出现红色警示图像,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但驾驶员的双手依旧没有触摸方向盘,任由车辆自行处理突发状况。
在曝光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测评视频内,驾驶员全程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即使遇到复杂路况也任由系统自行处理,而这条测评视频也近乎完美展现了华为HI的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能力。
极狐阿尔法华为HI版自动驾驶测评,图源42号车库
据华为介绍,在城市通勤场景中,搭载华为HI的极狐阿尔法S已经可实现覆盖城区、高速、停车场的全场景点到点通行。
具体而言,华为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智能识别红绿灯,并判断做出停靠还是继续行驶;当车辆在无待转区的路口,能够与对面直行和左转车辆进行交互并完成左转等行为。
相比高速道路,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复杂度堪称恐怖,更何况国内路况错综复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彼此交汇,这就需要车辆具有极高精度的识别能力,并且有极强运算能力实时控制车辆做出准确动作。
由此可见,能够实现城市间自动驾驶实属不易,而且当前大多数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还无法实现识别红绿灯,特斯拉也仅能实现前车停止后跟随停车,无法识别红绿灯。
近期,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提供三种高阶自动驾驶模式,即NCA(导航巡航辅助)模式,ICA+模式和ICA(集成巡航辅助)模式。
当下,NCA模式仅限北上广深开放,车内预制了高精地图,用户在地图中输入目的地,即可开启此功能;ICA模式则可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ICA+模式则介于NCA模式和ICA模式中间,该模式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但无法实现点对点自动驾驶。
“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这不比特斯拉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
华为自动驾驶演示,图源华为HI新品发布会 在华为的规划中,在今年底合作车企的智能汽车量产后,北上广深会先提供高精地图,此后每三个月会提供一系列新的城市,到2022年覆盖8个以上城市,2023年覆盖20个以上城市。
除此之外,华为在自动驾驶算法领域方面也已经投入五年,其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中央计算单元正是由华为ADS(全栈自研垂直整合方案)部门自研的域控制器,可支持400TOPS/800TOPS两档算力。
与此同时,在4月18日举办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21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云服务产品部总经理廖振钦还表示,华为高精地图支持所有主流的高精地图标准,同时还将开放多图商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高精地图的数据更新。
华为很清楚,即使自身拥有“全栈”能力,但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所以建立了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整合上下游服务商,共同打造智能汽车。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共有2000多人,华为表示还将持续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入,2021年在研发上投入预计将达到10亿美金,未来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投入上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
在外部合作上,华为智能汽车BU在全球也建立了200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可见,随着华为对智能汽车的投入,其也将加速“量产”高阶自动驾驶汽车。
2. “华为版汽车”有何实力?
“华为与三家车企合作打造三个汽车子品牌。”在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今年四季度开始,华为将陆续推出子品牌汽车。
一直以来,华为都再三明确不下场造车,而是以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与车企合作推出智能汽车。
目前来看,华为与北汽等汽车厂商合作,其模式为整车厂负责制造、动力等环节,华为则发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优势,提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智能化部件。
在近期媒体沟通会上,苏箐提到:传统车企的看法是把车作为基础,然后试图把计算机给嵌进去,但是华为的看法是,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一个外室,“这是本质的不同”。
对此,美团创始人王兴评论道:“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王兴的评论,图源即刻
也因为这一“本质不同”,传统车企可通过搭载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今后智能化浪潮中抢得先机,而华为也将成为车企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据连线Insight了解,华为与车企联合推出的智能汽车产品上,使用了华为自动驾驶方案的汽车会带有华为Inside的标识。
在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华为也举办了HI新品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五大新品,包括鸿蒙OS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4D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以及智能热管理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发布的新品已经量产,也就是可以直接为车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上,华为聚焦在计算平台、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及核心服务。其中计算平台基于麒麟芯片打造,显示平台包括车载智慧屏和AR-HUD。
可以说,今后华为核心技术能力,不仅会体现在手机领域,还会更多出现在汽车领域。
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作为一款面向汽车设计的平台,其支持一芯多屏、多并发、多部件协同等能力。
华为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图源华为HI新品发布会
具体而言,用户在手机上听音乐、看导航后,进入车内可以直接同步到车内系统,实现无缝流转。
当前,华为也已经与B站(09626)、高德地图、腾讯(00700)智慧出行、爱奇艺(IQ.US)等50多家应用伙伴达成合作。
此次新品发布会,华为还发布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可提供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中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是业内目前已经量产、最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稠密算力达到400TOPS,并且满足拥堵跟车(TJP)、高速巡航(HWP)、自动泊车(AVP)等多种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所需。
据悉,MDC810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搭载了16个摄像头,12条CAN总线以及8个车载以太网终端。该计算平台已经完成全部测试,发布即量产。
除此之外,华为也发布了可量产的4D成像雷达,其采用12T24R大天线阵列(12个发射通道,24接收通道),比常规毫米波雷达3T4R的天线配置,提升了24倍,比业界典型成像雷达多50%接收通道,这也是当前可量产的最大阵列成像雷达。
4D成像雷达继承了传统毫米波雷达极佳的测距测速能力,具有不受光线和雨雪天气影响,以及拥有非视距被遮挡目标的独特探测能力。
4D成像雷达“前前车”探测演示,图源华为HI新品发布会
简单来说,4D成像雷达具备“前前车”探测能力,即使被大型卡车挡住视野,其4D成像雷达也能探测到卡车的前车,以此提前预判与机动。
在发布会上,华为也宣布已经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以及完整的高精地图采集和制图能力,并且打造了“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帮助车企零基础构建自动驾驶开发能力。
不过,华为要想真正在汽车领域立足,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考虑市场接受度、法规开放度等现实性问题。
华为“出车”或许容易,但如何广泛覆盖市场并提高用户认知度,或许也是其重要问题。就像大家都认可搭载Intel芯片的计算机,华为什么时候成为汽车界的“Intel”,或许也是华为真正立足汽车界的时候。
3. 华为自动驾驶的“困局”
“汽车业务周期比较长,经过两年的努力,今年将有多款使用了我们部件的重磅车型上市,正式开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规模商用新征程。”在HI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
从华为推出的HI新品来看,其提供了全套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且都具备业内领先水平,但这也建立在高研发、高成本的基础上,华为也做好了长期投入、不盈利的准备。
以华为首款“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为例,该车型搭载了华为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而华为L4级自动驾驶采用的传感器是激光雷达,成本较贵。
即使华为要将激光雷达成本压缩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但从当前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售价来看,这套以激光雷达为主导的方案价格依旧不菲。
华为激光雷达,图源华为
“激光雷达是个愚蠢的解决方案,谁依赖激光雷达谁就完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公开反对在自动驾驶技术中使用激光雷达方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激光雷达成本太高,尤其是多线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复杂。一般来说,激光雷达线束越高,精度也就越高,描绘出的物体表面轮廓也就越完善,而成本也随之增加。
以海外激光雷达企业Velodyne为例,其16线、32线、64线激光雷达对外售价,分别高达4000美元、4万美元、8万美元。相比之下,一个摄像头的硬件成本才几百美元。
为此,马斯克坚持使用视觉融合方案,在特斯拉硬件系统 Autopilot HW2.0中,搭载了8颗摄像头提供360度环视功能,包括前置三目摄像头,分别为长距窄视角、中距中视角和短距鱼眼,左右两侧还各有2颗面向侧前和侧后的摄像头,再加上1颗后置摄像头。
马斯克认为,既然人类能够通过视觉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安全驾驶,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也能通过视觉感知+算法决策来实现。
不过,虽然采用摄像头为传感器成本更低,但对系统算力的要求更高在自动驾驶汽车运动过程中,每颗摄像头每秒数据量会打造MB(1024KB)级别,八颗摄像头同时工作,可想而知数据量将会呈几何倍数增多。
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路线对比,图源德勤中国
华为采用的激光雷达为主的方案则相反,虽然激光雷达硬件成本高,但其采集到的的数据是规范化的数据包。
公开资料显示,以Velodyne生产的VLP-16 16线激光雷达为例,其每一帧的数据长度固定为1248字节,也就是大约1KB,而这颗激光雷达每秒的输出为480帧,算下来每秒的数据总量大约只有500KB,比纯视觉方案的数据少了一半。
当前,华为自动驾驶方案不输特斯拉,正是因为采用了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在《财经》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华为员工表示:“离开了激光雷达,算法上我们是没有优势的。”
可见,华为要想让更多用户购买搭载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其必须将激光雷达价格降下来,否则很难让用户接受。
在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公布价格后,绝大多数网友也多40万的价格直呼太贵,买不起,“这一价格买BBA不香嘛,为什么要买北汽”。
除了成本问题,华为还需要面对法律法规的现实,这也是所有带有自动驾驶的车企共同面临的问题。
华为为极狐阿尔法S打造了L4级自动驾驶的体验,但法规上依旧属于L2级。“自动驾驶要想发展迅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必须把功能、体验和法律责任解耦,否则车厂会非常小心,给你提供最安全,但基本等于废物的功能。”苏箐提到。
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图源华为HI新品发布会
早在2017年,奥迪A8已经推出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水平的量产车,该车能在60km/h以下,实现L3级的TJP(交通拥堵自动驾驶)功能,然而至今该功能还是不能正式“上路”。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主要体验的依旧是L2级辅助驾驶,而且当前大部分消费者或许不会多花10多万,就是为了日常极少使用的自动驾驶功能。
可见,在今后“华为版汽车”量产的过程中,其既要通过规模降本效应来摊销高昂的研发成本,实现成本大幅降低,还要应对各国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开放度。
“我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把技术做到全球最顶尖,然后解决真正的问题。”苏箐表示。
华为短期面临的“困局”,在今后将得到解决,而那时自动驾驶或许也已经成为城市标配。
(智通财经编辑:庄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