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从Q1表现看2021年对冲基金交易六大趋势

3247 4月16日
share-image.png
JT²智管有方 JT²-智管有方是京东科技推出的提供一站式资管科技解决方案的资管平台,本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NLP、AI等技术,将综合性数据挖掘能力、前沿性金融资产建模和风控能力、跨资产跨市场的交易管理能力与实体经济与产业的洞察能力相结合,提供了数据分析、智能研究、销售交易、风控管理、视频栏目、远程会议等众多功能,服务机构超过2500家,覆盖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多类金融机构的交易、投资、托管、研究等各环节,用户数量超过18000个,助力各类金融机构增强资管能力。

本文来自“JT²智管有方”。

摩根士丹利最新Prime报告表示,3月份对对冲基金来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月份,尽管全球股指收高,但多数策略基金都出现亏损。报告指出,这背后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多头——全球多空策略对冲基金的多头头寸在本月落后于MSCI明晟国际指数近5.5%,这导致当月总阿尔收益下跌3.5%。

当月全球基金平均下跌约20个基点,而全球股票多/空基金平均跌幅略高,为-0.9%;与之相比,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AC世界指数(MSCI AC World Index) 3月份上涨了2.7%。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的最后一周,基金平均跌幅略微加大,但在最后几天得以反弹。年初至今,全球基金平均上涨2.9%,MSCI指数上涨4.7%,多/空基金平均上涨3.5%

以下是摩根士丹利最新机构经纪商报告中2021年对冲基金的6大主题:

首先关注的是全球对冲基金的仓位和杠杆

1. 对冲基金在3月份出售全球股票;全球多/空比率随着净活动而下降

3月份,对冲基金是全球股票的净卖家,不过净卖出主要集中在截至3月19日的那周,主要由美国和中国的推动——对冲基金在这两个国家都增加了卖空,并卖出了多头。尽管如此,北美是3月份唯一出现净买入的地区,而日本和欧洲都出现净卖出。

与3月份的抛售一样,全球的多/空比率下跌了,尽管它在较长期内仍然相当高。目前,这一比例略低于2.5倍。

2. 总杠杆率和净杠杆率(所有策略)均从近期高点回落

尽管所有策略的基金在3月份都增加了净多头和空头头寸,但平均总杠杆水平(所有策略)从3月初有所降低。值得参考的是,今年1月底,总杠杆率接近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各策略的净杠杆率在今年2月中旬达到2010年以来的高点后,3月份月底较月初有所下降。这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多策略/宏观基金和亚洲基金,两种策略的净杠杆率分别下降了8%和4%。

然后是北美仓位的4大主题:

1. 从2月开始的收益增加趋势在3月有所放缓,但总杠杆率仍在上升

1月份收益下降事件之后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多/空基金的收益重新上升,这是整个2月和3月初的情况。自那以后,收益增加趋势明显放缓。

2. 成长股和价值股减少了多/空回报;对冲基金开始向价值股方向转变

在整个2020年期间,做多成长股/做空价值股是比较有效的交易之一,这两个因素是去年alpha值强劲上升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然而,2021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两个因素现在是美国多/空头寸总回报率最大的不利因素。这种不利开始于2020年末,但直到上个月才开始看到对冲基金积极地从成长股转向价值股。

从资金流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轮动发生在3月19日和3月26日结束的那两周,这两周是过去一年最大的价值股买入周及最大的增长股卖出周。

3.对冲基金在3月下旬增持高质量股票

除了3月份净买入价值股外,对冲基金也是高质量股票相对较大的买家。大部分买盘发生在3月下半月,因为该因素开始跑赢大盘,这可能表明风险偏好下降,对冲基金青睐高质量的股票。投资者转向优质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型股转向大盘股。与价值股一样,对冲基金的高质量股净敞口也接近6个月高点,但自2019年初以来仍保持在24%的水平。

4.流向大盘股科技股的资金转为正面,而无利可图的科技股人气降温

与转向大盘股/高质量/大规模的趋势一致,对冲基金在3月底是大盘股科技股的净买家。对这批股票的净敞口已于3月初触底,因为2021年大部分时间(以及2020年末)资金流动都倾向于卖出,但最近几周大幅反弹。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对“不赚钱且又昂贵”的科技股的买入放缓,这与这些股平庸的表现一致。净敞口在2月底达到了一个高点,但是边际卖出量(做空增加)和相对表现疲软导致净敞口在过去12个月下降到第69个百分位。(智通财经编辑:张金亮)

相关阅读

“东南亚滴滴”Grab创全球最大SPAC之后 亚洲对冲基金带着钱疯狂赶来了

4月15日 | 华尔街见闻

梅尔文资本、Archegos只是意外?对冲基金一季度业绩创20年最佳开局!

4月12日 | 华尔街见闻

对冲基金大败局

4月12日 | 智通编选

大摩:错过特斯拉(TSLA.US)是最大的风险

4月8日 |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