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新时代证券”
拜登财政政策的三层逻辑
3月31日拜登公布了Build Back Better计划的第一部分“美国就业计划”,后续还有第二部分“美国家庭计划”。可以从三层逻辑来理解拜登政府的财政政策,这三层逻辑层层递进,分别是: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中期来看征税未必严重抑制经济,长期来看拜登经济学提升潜在经济增速。
第一层,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拜登“美国就业计划”打算8年内投入2.25万亿美元,主要投向基建、能源、就业、研发等领域。2.25万亿美元分配到8年内,每年约占GDP的1%。“美国家庭计划”,涉及保健、医疗方面,约1万亿美元。两部分财政支出叠加起来,称得上“一代人只能见一次的投资”。
估计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还要考虑乘数效应,而财政支出乘数则受到融资方式、利率环境、贫富差距、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拜登寻求15年对企业和高收入人群征税2万亿美元来支持自己的Build Back Better计划。但征税何时落地还不确定,基建计划前期可能还是依靠发债融资。
在利率接近0且通过发债融资时,财政支出乘数最大,约为1.5。那么,拜登Build Back Better计划两部分加起来,前期可拉动美国名义GDP增长约3个百分点。后期美联储加息的话,财政支出乘数将会下降至1.1附近,财政刺激对经济的拉动也会减弱。不过疫情的好转,会抵消支出乘数的部分下降。
税收也会影响财政支出效果,是否会对财政刺激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这就是理解拜登财政政策的第二层逻辑。
第二层,中期来看,征税未必严重抑制经济。
税收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取决于贫富差距、征税方式。
1980年代以来,虽然美国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但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垄断能力,提升了资本收入份额,使得实际资本回报率仍维持在8%附近,这是美国股市长牛的根本原因。拥有人力资本的高技术人群以及拥有实物资本的企业家都获得了较高的回报。但是,普通劳工的收入份额下降,美国贫富差距差扩大。
一些新经济企业利用垄断能力获得超额利润,又进行“合理”避税,对这些企业征税很有必要。同时,美国经济的轻资产化以及更加垄断,已经使企业的投资动力减弱。对企业征税会影响企业利润,但是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或许没那么严重。
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储蓄率逐渐回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仍是贫富差距扩大,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上升。对高收入人群征税带来的消费的挤出效应没那么大。高收入人群的休闲机会成本较高,也不会因为收入征税而减少劳动供给。
可见,从垄断企业以及高收入人群征税,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没那么可怕。征税并不是完全地挤出投资,征税下的财政支出乘数在0.6左右。综合考虑融资方式、利率环境、疫情、财政支出节奏,拜登财政刺激对经济近期的影响强于后期。
第三层,长期来看,拜登经济学提升潜在经济增速。
民主党并不是不重视供给侧。次贷危机之后,经过奥巴马出色的供给侧改革,潜在经济增速提升,甚至达到了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拜登的供给侧改革和奥巴马的极为相似,比如教育、研发、能源方面,这有助于抵御疫情对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并提升潜在经济增速。
需求侧和供给侧是相互影响的,需求侧也会影响潜在经济增速,日本乃前车之鉴。税收减少贫富差距,长期有助于提升日益萎缩的需求,改善企业的盈利,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同时,工人薪资上涨,也会增加休闲的机会成本,吸引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们重新工作。这些都会拉升潜在经济增速。
除了经济方面,缩小贫富差距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拜登的目的在于弥合日益撕裂的美国社会,重圆支离破碎的美国梦。
故,从短期来看,在经济上升期,拜登财政刺激的时机、规模、资金来源或许有争议,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做到缩小贫富差距,仅此一项就使拜登经济学意义非凡。
(智通财经编辑:秦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