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新博弈”。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引爆资本市场的关键词。
12月4日凌晨,荔枝因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车载音频方向的合作,股价应声上涨近103%。无独有偶,此前,美团因投资理想汽车,在第三季度实现58亿的收益增长,受此驱动,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因持有美团股票而在同期实现96%的净利润暴增。
不止如此,据新博弈统计,半年时间里,与新能源相关的汽车品牌大都出现了指数式的市值飙升,蔚来市值翻了10倍还多,特斯拉、恒大汽车(00708)的市值涨幅分别达到250%、334%,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自上市后的短短几个月里,市值涨幅也分别达到97%和114%。早先入局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01211)市值逼近5000亿,传统车企中发力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品牌也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市值攀升。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式暴增,不少人开始将新能源汽车的股市现象与早前的互联网股市泡沫相比。
一项直观的数据是,根据雪球数据,A股、美股、港股三大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总市值分别为6.27万亿元、6.86万亿元、0.92万亿元,合计为14.05万亿元。而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A股157家传统车企平均市值为209.4亿,合计约为3.29万亿。
由此可见,仅在A股,新能源汽车总市值已达到传统车企总市值的近两倍,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前,仅特斯拉一家的市值就超越了A股传统车企的总市值,新博弈所统计的其他9家累计市值为2.14万亿,也占到A股传统车企总市值的65%以上。
资本的追捧显而易见,但是,像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等新兴的新能源车企,目前还很难实现盈利。这也更加验证了,新能源汽车在股市的价值虚高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在泡沫破碎之前,炒热这片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不想提前离场。
新兴势力累计融资近千亿,风口的洪流裹挟着资本泡沫而来
说起新能源汽车,就绕不开外资车企特斯拉。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特斯拉过去11个月内,市值已经翻了6倍。作为对比,特斯拉在美国所有上市公司中,目前的市值仅次于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五大巨头。
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规模,关键在于,特斯拉所尝试的方向,除了能源革新之外,还拉近了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之间的距离。随着特斯拉软件系统的持续更新:司机座椅记忆、手机解锁汽车、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技术实现,车主用于购买软件系统的费用占比越来越高。Q3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来自售卖FSD的递延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再加上,特斯拉的车辆价格呈下降趋势,坊间甚至开始戏称“特斯拉是买软件送车”。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本身卖一辆车赚一笔钱的商业模式被打破,由汽车延伸出的软件消费成为额外的收入来源。新能源+科技成为新能源汽车引爆资本市场的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国内那些新兴的新能源车企也都逐渐瞄准了智能化的研发方向。小鹏汽车从发展之初,就确定了智能自研的方向,前不久IPO时的招股书中,小鹏汽车也将其智能自研的能力作为与其他公司的核心区别。
不过,蔚来目前也已经开始发力自研芯片,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将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王凯纳入麾下,推进智能化研发。国内新兴车企的发展方向与特斯拉早期的发展高度相似。
但是,特斯拉发展到如今的体量,伴随着长期大量的研发投入。据了解,特斯拉每年的研发费用在100亿元左右,2011年前后,特斯拉的研发费占营收的比例都在60%以上,2013年之后逐渐摊薄至12%左右,直到近两年才下降到7%以下。
这种“摊薄”并不意味着研发投入降低,而是伴随着技术型产品变现而逐步降低。反观国内,小鹏汽车2018年、2019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5亿元、20.7亿元,尽管同样占营收的60%以上,但与特斯拉的投入体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地,据蔚来高管透露,蔚来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差不多在30亿元以内。而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理想汽车在今年第三季度用于研发的费用为3.345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66.1%。
然而,尽管研发投入不断加码,但国内新兴车企离实现盈利还有一段距离,目前的发展更多地还是靠融资“续命”。
天眼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目前已先后融资11次,其中,仅公开披露融资金额的就超过236亿元;蔚来的公开融资金额更是将近400亿元;小鹏汽车的公开融资金额也在312亿元以上,三家累计融资额近千亿。此外,哪吒汽车也在最近完成了20亿元的C轮融资。而在这些新能源汽车新兴品牌背后的投资方中,不乏腾讯、阿里、百度、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头部玩家。
资本市场的看好也逐渐使一些“跨界者”加速入场。例如,从事金融、地产的宝能集团,收购了持有长安标致的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并宣称年度总产能将达到330万辆;恒大也在成立了恒大汽车之后,提出年产500万辆的目标。
但是,在短期内,这样的产能规划是完全不切实际也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售比例预计将达到20%,较此前下调5%,大约为500万辆。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跨界者入场意欲何为难免让人存疑,至少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资本狂潮正在埋下种种隐患。
11月26日,发改委发布了一则《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其中便明确指出,要求各地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及拟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项目,包含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和完成投资等情况。
狂潮之下,裸泳者还能隐藏多久?
传统车企千亿资本入场,技术、产能优势深度释放
尽管泡沫终将会破灭,但汽车行业向清洁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2020 年 4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宣布,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由原定的 2020 年底延长至 2022 年底。同时,原则上 2020-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相较于2019年实际退坡70%的速度更为缓和。
政策导向对行业的发展刺激无需赘言。而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大汽车品牌的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例如,截至11月底,特斯拉已经在国内大陆市场建成了500座充电站,且在未来不排除向其他品牌开放使用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较早入场的比亚迪,现在已经走上国内汽车行业的头部位置。11月初时,比亚迪的市值曾一度达到5000亿以上,位列全球汽车厂商第四位。相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生力量,转型而来的比亚迪同样将研发作为重点发力方向。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84.21亿元。这也使得比亚迪在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今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2.7万辆,同比上涨138%。
此外,在价格和短距离出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的小微型新能源汽车,也在今年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今年7月下旬新推出的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预计到年底销量将超过10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车型;长城旗下的欧拉也在8个月内销量连续上涨,今年10月,同比涨幅更是达到352%。相对应地,长城汽车(02333)在半年内实现了215%的市值飙升,上汽集团也从6月之后扭转了股价下跌的趋势,并实现40%的涨幅。
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将迎来更多大体量的传统车企入局,大众、宝马、现代、北汽、丰田等都将把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步子迈得更大,而在他们的规划中,要么建立自身的智能化研发优势,要么与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进行合作。
今年10月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其中,宁德时代时电池产业的巨头之一。11月20日,沃尔沃也发布了首款搭载HMSfor Car华为系列产品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7天后,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于立国也透露,将和华为联手打造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BT。
除此之外,丰田早在 2017 年就曾宣布,预计到 2030 年,其新型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 550 万辆,并随后将这一规划时间提前5年完成。并且,丰田已正式创办软件公司 Woven Planet Holdings,发力车载软件、自动驾驶等技术。
大众集团则规划到 2025 后年至少推出 80 款新能源车型,并斥资70亿欧元建立汽车软件部门;宝马集团预计在2023 年之前至少推 出 25 款电动车型,其中至少 13 款为纯电动汽车;现代集团计划到 2025 年推出 16 款电动车;戴姆勒提出到 2022 年,所有车型都将同步提供电动款,预计将有 20 款以上。
与之相伴,传统车企中的头部入场必然携强势的资本而来。其中,现代旗下的起亚集团将投入约 870 亿元布局新能源产品,大众集团更是拿出 660 亿美元布局新能源产品,合约4310亿元。
显然,传统车企的大面积入场将使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况变得更加复杂,行业新兴实力虽然抢先一步,但面对在资本和产能上更具优势的传统车企,发展或将更加艰难。
(编辑:王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