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反弹已与经济脱节?看看贝莱德怎么说

13239 11月26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贝莱德BlackRock”,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自全球风险资产从3月份经历强势反弹之后,许多投资者都感慨“现在没有什么资产是便宜的了”。的确,如果换作在1995年,一个全债券的投资组合就可以达到7.5%的收益率目标。而在今天,如果想达到7.5%的回报率,某一投资组合中可能需要配置好几种不同类别的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杠铃式投资组合不失为一种创造稳健回报的策略——一方面在战术上配置部分能够产生收益的中等质量资产和股票,另一方面持有现金、黄金和其他替代性资产(如私募股权、基础设施资产等)。不过,除了知道如何构建投资组合,确保自己不受市场观点的左右也很重要。我们特意挑选出市场上存在的三大误导性观点,希望帮助大家避免“踩雷”。

误解一:“全球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股市却逆向走高,两者一定存在脱节。”如今,不少人认为,随着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股市的强劲反弹必然是无本之木。这其实相当于把苹果和橘子两种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他们没有意识到,股市和实体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却截然不同,二者不必然保持一致的步调,有时发展趋势甚至会完全背离。  

事实上,企业盈利与GDP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已大幅降低,甚至接近零相关。虽然卫生事件对酒店、餐饮、休闲、航空等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为轻微。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市场上占额较大的各行业领头羊,其雇员数量也比几十年前少了许多。虽然卫生事件期间的确有很小型企业面临着营收锐减和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但相比行业巨头,这些小型企业并不在股市中占有重要比重。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低估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

此外,大规模的财政政策也兜底了因卫生事件而减少的家庭收入,甚至提振了家庭储蓄,从而为消费与投资支出提供保障。

误解二:“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未来通胀率的大幅上升。”每当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时,市场都存在一种观点,即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胀风险的大幅攀升。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缺乏依据。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将在长期内构成通货紧缩的主要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将会帮助企业压缩闲置产能,通胀也将因此回到正常水平。此外,对于各国央行来说,通胀率略高于目标水平在短期内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央行不大可能放任通胀率远超其目标水平。

误解三:“科技行业当前的‘泡沫’堪比2000年初期。”继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一说,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科技行业的估值处于“泡沫”状态。事实上,全球五大科技巨头早已转型为平台型公司,并渗透到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科技超级周期”,许多人却还没有意识到。

科技革命是关于无形数据的消费。为了满足这种对数据的巨大需求,所有产品都将逐渐“智能化”。但全球无处不在的耐用品(包括汽车、电冰箱和飞机等)意味着这一科技超级周期的经济影响和和维持时间将堪比工业革命。在未来十年,联网设备的数量预计将增长至少15倍。

尽管市场一直在讨论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轮换,但我们只会重点关注拥有现金流可持续增长的企业。传统的价值投资是指选择交易价格低于其真正价值或账面价值的股票。虽然市净率仍然是最常见的衡量价值的方式之一,但传统的衡量方法无法用于确定无形资产(如数据)的价值。

因此,

这意味着,未来的科技企业不会像以往的企业那样,总是在一个为期四年的周期后就会出现盈利下滑的情況,而是会更持久地保持中等个位数水平的营收增长,其中行业巨头的增长显然将更为强劲。因此,现金流将会更加集中在科技超级周期中快速增长的行业巨头上,并且这类企业并不会受经济放缓的影响。

(编辑:李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