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业务风生水起,美版“饿了么”DoorDash(DASH.US)业绩大爆发下也有“隐患”

21092 11月18日
share-image.png
赵芝钰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食品配送应用DoorDash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该公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ASH。DoorDash最近一次估值为160亿美元,该公司在上市前已经筹集了25亿美元。下面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四件事:

卫生事件期间订单激增

卫生事件让餐饮外送服务迅速盛行,DoorDash今年业绩大爆发。2020年前三季度,其市场订单总额(GOV)飙升至165亿美元,而2019年全年GOV也仅为80亿美元。

在2020年的前九个月里,DoorDash营收为1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87亿美元。在收入增长的同时,DoorDash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收窄至1.49亿美元,2019年同期录得净亏损5.33亿美元。

但好消息是,DoorDash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3.15亿美元的正运营现金流,在2019年产生了4.67亿美元的负运营现金流之后,这是一个显着的改善。

CEO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招股书显示,DoorDash将提供三类具有不同投票权的股票。A类普通股将授予所有者每股一票的投票权。B类股票将附带每股20票,C类股票将没有投票权。提供多种股票已成为硅谷的常见做法,尤其当CEO同时也是公司创始人的时候。招股说明书称,Tony Xu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Andy Fang和Stanley Tang预计将签署一份投票协议,协议将赋予Xu对联合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票行使“指导投票和投票”的权力,这无疑会让Xu拥有该公司的全部控制权。

另外,尽管DoorDash尚未披露具体的发行区间和股数,但除了上述三位联合创始人,作为公司第四位联合创始人,Evan Moore多年前离开公司成为风险投资家,其总共持有4180万股B类股票。

配送机器人的出现

和其他零工经济公司一样,为了减轻运营成本,DoorDash也没有把旗下大批配送员当作正式员工,不然公司需要承担更多员工福利的保障,如健康保险和带薪休假等。

相比之下,这些公司宁愿花钱为员工属性的争议作斗争。此前加州法院投票通过22号提案,以允许优步(UBER.US)、Lyft(LYFT.US)及DoorDash等公司无需将司机归类为雇员。为通过该提案,这些企业共计投入约2亿美元,这也是加州历史上投入最高的提案游说活动。

与其他零工经济公司类似,DoorDash更倾向于使用机器人。尤其是在美国人工费用比较昂贵的大环境下(DoorDash每次送餐收取4美元至7美元的固定费用)。为此,公司引入了来自爱沙尼亚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研发的一款自动配送机器人,并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首次进行投放使用。

当被问及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工配送员时,公司管理层表示,该机器人目前的作用是作为配送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公司发现机器人可以让人工配送员避开短距离的订单,从而去配送金额更大、路线更复杂的订单,后者往往能给配送员增加收入。

加大营销换取市场份额

分析师表示,与网约车服务一样,外卖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激烈竞争,不同企业送餐服务互相之间替代性很高。面对激烈的竞争,这些公司也不得不打起了价格战。DoorDash一直利用给客户返利来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促销和营销支出也水涨船高。

根据分析公司Second Measure的数据,DoorDash在美国市场份额中处于领先地位,9月份送餐销售额占49%,而Uber为22%,GrubHub为20%。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DoorDash将高达101%的收入用于销售和营销支出,而仅仅几个月后,它就成为了市场领军者,这可能不是巧合。

据行业跟踪公司Kantar的数据,今年2月2日至4月27日期间,Grubhub在美国的广告支出为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DoorDash将广告支出提高了35%,而Postmates更是将广告支出提高了82%。

分析师认为,拼车行业已经意识到为了使市场合理化,公司不能一味地依靠促销活动,目前尚不清楚外卖平台是否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训。但显然可以看到外卖公司正在大肆烧钱,损失惨重,这或许未来将给企业带来了更糟糕的财务状况。

相关阅读

微贷网(WEI.US)宣布已重新符合纽交所上市规则

11月18日 | 玉景

游戏驿站(GME.US)大股东:公司应削减实体业务,向电商模式转型

11月18日 | 曾盈颖

赛诺菲(SNY.US)的Rilzabrutinib获得FDA的快速审批资格

11月18日 | 玉景

Roth Capital:疫苗竞争力不足,下调Inovio(INO.US)至“卖出”评级

11月18日 | 玉景

Palantir(PLTR.US)冰火两重天:索罗斯称对其早期投资感到后悔,对冲基金巨头科恩却大举买入

11月18日 | 赵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