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港股投资者结构:目前仍是外资主导,但影响力不断减弱

34975 7月29日
share-image.png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和观点。

本文转自中信证券研究,文:杨灵修、秦培景、裘翔

香港作为中国离岸金融中心,投资者结构更加成熟和国际化。市场普遍认知香港市场由国际资金主导,但更核心的问题是,在不同行业中,外资的主导影响力如何?在不同市场阶段,外资和中资买卖和持股偏好如何?港资(香港本地资金)的影响如何?当前香港市场经历的“内地化”已影响哪些行业的定价?在这篇报告中,我们穿透投资者托管数据和分析海量的公开交易数据,对港股过去的投资者结构进行剖析,并通过基于数据,剖析不同投资者(如外资、香港本地资金、南向资金等等)的配置偏好,最后在重要市场窗口,看各类资金的行为异同。

穿透投资者结构数据,看港股投资者结构。

截至2020年7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港股各类投资者持股占比为个人8.0%、机构投资者51.8%、公司(含一般法人)21.1%、政府10.7%。从交易占比看,根据港交所最新报告,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占比不断下降,仅占10.3%,外地个人投资者占6%,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达到83.7%。即我们传统认知上的,港股由机构主导的市场。但如果对比美股,港股的机构化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美股机构持股:93%)。

香港市场目前仍是外资主导,但影响力不断减弱。

互联互通机制开通后,中资在香港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截至2020年6月30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3万亿港元,持股比例接近4.0%;更重要的是,股价取决于边际的成交,成交占比内地投资者达到14%左右(活跃时19%,比如今年初)。结合海量的托管数据,目前港股市场仍以外资为主,特别在科技、医药、消费以及地产板块的持仓市值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资金。与此对应的是,中资在半导体(28%)、银行(22%)、汽车(13%)、材料(11%)、医药(9.7%)等行业的持股占比过去几年有明显提升。

不同类型资金的配置偏好差异。

穿透海量托管数据,我们对比各类资金的偏好差异:

1)共同基金 vs 对冲基金,共同基金是最重要的港股机构投资者,重仓金融(35.4%)、信息技术(12.9%)和能源(9.0%),这和参照指数的权重也有很大关系。而保险、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更偏爱金融股,金融股占这些机构持仓的比重超过50%,对冲基金而言,更偏向可选消费,接近50%,可见其对宏观经济周期更敏感,也更偏向交易可选消费;

2)外资 vs 港资,外资整体来说对于科技、消费、医药的配置偏好较强,再看港资,虽然和外资有一定相似性,但总体而言,港资更偏好金融、房地产,这其中也有较多香港本地的公司;

3)南向中资主要重仓在银行(内地保险机构为主)、信息科技、房地产。过去几个季度,沪港深通基金对消费、科技、医药板块增配明显,虽然它们在整体南向资金占比仍然偏小。

解析重要市场时期窗口,各类资金的行为异同。

我们也对比了几轮重要市场时期的资金配置偏好:

1)2016-17年供给侧改革,国内经济复苏时期,南向资金跑步加配周期板块,但外资对于强周期板块的配置意愿依旧不强,以加配可选消费的汽车和运动服饰为主;

2)2018年贸易争端引发剧烈波动时期,可以明显看出港股与美股市场的相关性大幅提升,港股大幅下行往往伴随着外资大规模流出金融、科技等权重股,转向材料、能源、公用事业等避险板块;

3)2020年初“公共卫生事件”市场暴跌时期,外资出现大规模恐慌性抛售,而内地资金则加速“抄底”高股息率、低估值的银行板块。

风险因素:

海外爆发程度超预期;中美摩擦激化;国内信用环境恶化;新兴市场风险失控。

相关阅读

为减低私有化程序的行政开支 联合地产(香港)(00056)每手买卖单位将更改为80万股

7月28日 | 董慧林

香港6月出口额同比跌1.3% 进口额同比跌7.1%

7月27日 | 孟哲

余伟文:四月以来资金净流入近140亿美元 香港金融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7月24日 | 曾盈颖

中信证券(06030)附属因放弃优先受让权 与广州越秀金控资本形成共同投资关系

7月23日 | 张展雄

今年20多家港股公司开展“分拆上市”,5家已成功分拆

7月23日 | 瑞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