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银观点”,作者:邵子钦,薛姣。
尽管港交所(00388)前三季现货和衍生品收入均同比下降9%,但由于投资收益和沪港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1%和45%,所以归母净利润仅下降1%。预计日均成交额(ADT)有望触底反弹,投资收益下降空间可控,估值有望修复至35倍PE。
2019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总收入125.7亿港元,+2% YoY(19Q1/Q2/Q3分别+3%/+6%/-3% YoY);归母净利润74.1亿港元,-1% YoY(19Q1/Q2/Q3分别+2%/5%/-10% YoY)。主要由于:1)现货市场交投疲弱,前三季累计日均成交额同比下滑21%,使得现货分部收入同比下滑9%。2)市场波幅收窄致使衍生品分部收入同比下降9%,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下滑。3)收购伦交所要约带来额外1.3亿港元支出。
另一方面,投资收益+61% YoY,沪深港通收入+45% YoY,抵消了交投转弱带来的负面影响。营运支出控制有效,19Q1/Q2/Q3分别+4%/+0/-7% YoY,平滑了β属性对利润的影响。
尽管地缘政治压制因素仍在,但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纳入互联互通及潜在重要公司上市有望支撑ADT向上。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自3月起逐月走低,7月降至687亿港元后,8/9/10月分别为864/758/759亿港元,仍处于历史低位。由于本港事件短期或难有彻底解决方案,预计资金部分流出对交易量的间接压制仍将持续。
但另一方面,10月28日WVR公司正式纳入沪深港通,南下资金对美团(03690)和小米(01810)的投资热情有望部分抵消负面影响。此外,据报道阿里巴巴(BABA.US)正考虑最早于11月赴港上市,若顺利落地,参考腾讯(00700)近1年成交额,有望带来日均60亿港元增量。如果阿里顺利发行,有望带动更多中概回归。
投资收益面临利率下行压力,但二级市场波动风险可控。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净额22亿港元,其中结算业务带来的保证金及结算所资金获利12亿,公司自有资金获利10亿。1)2018年末保证金规模1237亿港元,2019年9月末规模1292亿港元,前三季平均资金金额1296亿港元,全年保持稳定。
随着北向交易成交增加,香港结算参与者的内地证券及结算保证金上升,预计未来一年保证金规模有望维持。2)公司自有资金前三季度平均资金金额278亿,其中2/3配置于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债务证券。3)9月末集体投资计划公允值91.97亿港元,前三季度获利6.43亿港元。其中上市股本证券/绝对回报/多资产定息收益/美国政府债券及按揭支持的证券配置占比分别为25%/17%/28%/30%。
考虑全球自2019年下半年开启降息潮,美国连续三次降息25bps,预计若明年类固收投资净回报率下降50bps,投资收益下滑25%。而港交所委外权益主要投资于除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全球市场,配置分散且比例较为保守,预计局部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有限。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超预期,日均成交量持续疲弱,重要潜在标的上市进度低于预期,香港宏观事件演进超预期。
投资建议:基本面预期企稳,估值仍有修复空间,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65港元。香港事件既是一次估值压力测试,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港交所的制度优势和战略实施进展,但其制度比较优势预计在较长时间内仍无可替代。短期看,日均成交额见底,投资收益下行空间可控。
结合三季报,调整公司2019/2020/2021年EPS预测分别至7.6/8.1/9.0港元(前值7.6/8.4/9.4港元),对应2019/2020/2021年PE估值分别为32/31/28倍,维持目标价265港元,对应2019年35xPE,维持“增持”评级。(编辑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