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LK.US)财报首秀:咖啡不解渴,花钱却上瘾

17553 8月19日
share-image.png
聂一洲 智通财经研究员

“烧钱—抢市场—IPO”,用18个月从运营走向上市的瑞幸咖啡(LK.US),将这套互联网“快攻打法”演绎得淋漓尽致,可它唯独忘了作为一家公司的根本:盈利。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近日,瑞幸咖啡公布了2019财年Q2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的净营收为9.0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648.2%;同期净亏损为6.8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33亿元,同比扩大了105%。

这一业绩在古板的华尔街眼中简直是一场“灾难”,于是财报公布后,瑞幸股价即刻“跳水”。公司总市值从60亿美元跌至如今的46亿美元。

在今年5月上市的时候,瑞幸CEO钱治亚表示,“亏损符合瑞幸的预期,会持续补贴3-5年,目前不考虑盈利”。可如今在首份财报披露后,钱治亚却改口称“预计到2019年Q3,公司将朝着门店运营盈亏平衡点迈进。”可是,改口容易,瑞幸实现盈利会有这么容易吗?

“偷换概念”的盈亏平衡点

通常意义下,我们所说的“盈亏平衡点”是指一家公司净利润方面实现扭亏为盈,瑞幸此次所说的“盈亏平衡”却有点偷换概念。

瑞幸在财报中对其运营数据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门店数达2963家,同比增长374.8%,其二季度营业亏损5580万元,低于2018年同期的亏损8170万元,同比下降31.7%。因此瑞幸较去年将更接近门店运营的盈亏平衡点。

然而相较于瑞幸的门店运营盈利情况的“好转”,其公司实际净亏损却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瑞幸在今年二季度净亏损达到6.81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的3.33亿元同比扩大105%。

不难看出,在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在门店运营盈亏跟公司净盈亏两组数据上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一方面瑞幸表示,公司开的每家门店每日运营的营收即将覆盖成本;一方面瑞幸财报显示,公司整体仍处在亏损当中。

那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瑞幸的门店表现能完全代表公司本身吗?当然不能。因为一家咖啡店不能只有店面的空壳,还需要各种材料费用、人力成本以及营销费用等。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的材料成本为4.66亿元,同比增长514.8%;店铺租金和员工薪酬等其他运营成本则为3.72亿元,同比增长271.7%;销售与营销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19.1%;此外瑞幸在第二季度的管理费用也从2018年同期的7491.6万元大幅增至如今的2.66亿元。

综上数据,可以看到,2019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的整体营运费用高达15.99亿元,同比增长243.9%。而正是这些增长的营运费用造成了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进一步扩大。

长期以来,不少投资者习惯按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大小来定义轻重资产。但对于瑞幸而言,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并不高,并且公司也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张门店,这一模式看似是轻资产模式,但实际上,当我们把隐藏在众多门店背后的各大费用列出来时,瑞幸还“轻”的了吗?到头来所有的费用还将呈现在公司最后的利润中,这也就是造成公司净亏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不过我们似乎并不需要为瑞幸咖啡担心。从当期现金流情况可以看到,虽然公司第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片亏损,并且亏损幅度较当期净亏损额还要大。但是瑞幸咖啡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吸引大量资金。虽然瑞幸咖啡财务状况让人“不忍直视”,但第二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同比增长266.6%,达到39.89亿元。这也难怪公司管理层毫不担心公司存续经营的问题,扬言3-5年后再考虑盈利问题。

不过,市场似乎还没明白瑞幸咖啡将会有怎样的盈利模式。

花钱容易赚钱难

经历过共享单车、网约车等的“大混战”之后,相信所有人对烧钱扩张的互联网“快攻打法”已是见怪不怪。不过这套“快攻拳法”似乎只解决了大规模扩张的问题,却未解决盈利问题。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瑞幸咖啡是一家现代化的咖啡经营公司,但起底公司团队以及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瑞幸是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资本运作公司。

智通财经APP发现,瑞幸的创始团队均来自以资本运作出名的神州系:瑞幸咖啡第一大股东陆正耀,为神州系掌门人,在瑞幸创始之初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人才和场地;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原为神州优车COO;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和CMO杨飞,原为神州优车CMO。

而瑞幸在成立之初的发展之道是依靠数据驱动,并组建了约400人的技术团队,目前技术团队的规模已经扩大至800人。此外,为了获取完整的交易数据,避开渠道方控制,瑞幸所有的交易都需要在瑞幸App上完成。然后依靠单店数据链对公司整个门店及交易进行管理,而门店快速扩张也不过是数据量的扩大而已。

因此,依靠互联网式的数据管理,瑞幸可以做到在18个月内大量裂变直到公司体量足以上市。然而这套看似“无敌”的拳法却未考虑盈利的问题。

对于瑞幸咖啡而言,裂变靠互联网,盈利靠的却是产品本身。咖啡只是瑞幸互联网模式下变现的一个渠道。只要条件允许,这个变现渠道可以是咖啡,也可以是茶饮。这就是近期瑞幸咖啡进军茶饮市场推出“小鹿茶”的根本原因。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综合饮品店(传统茶饮店、新中式茶饮店等,不包含咖啡店)销售额达472亿元,同比增长14.29%,预计2019年,综合饮品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元。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500亿元。而在这个百亿级的市场,瑞幸咖啡给小鹿茶的三个品牌定位是,“面向年轻人,锁定下午茶,体现活力感。”

不难看出,“找市场+圈用户+定场景”,小鹿茶和小蓝杯套路如出一辙。

茶饮市场与咖啡市场一样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利用市场规模化效应公司或可得到规模化的营收回报,这便是瑞幸的逻辑。只是,与咖啡不同,国内的茶饮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瑞幸烧钱容易,能否赚钱还得打上一个疑问号。


相关阅读

新东方在线(01797)收购东方优播剩余49%股权,FY20将继续建设大中台推进长期增长战略

8月19日 | 杨仁文

民生教育(01569)急速扩张,增收不增利如影随形

8月18日 | 刘跃岭

支柱业务游戏营收迎来复苏,英伟达(NVDA.US)顺利度过危险期?

8月16日 | 美股研究社

京信通信(02342)主席霍东龄:集团有盈利及足够现金流时会维持派息政策

8月16日 | 林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