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中美大阪峰会取得三大阶段成果 有助于国内经济平稳发展

38838 6月30日
share-image.png
姜超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2013年加入海通证券研究所,现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摘 要

根据新华社消息,在周末大阪G20会议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评价中美大阪峰会的成果?

一、三大阶段成果。

目前关于中美大阪峰会的资料不多,比较权威的包括新华社的公告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记者招待会发言,我们综合两方面的信息,总结了三大确定的成果:

一是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此前特朗普威胁要对3250亿美元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而在美国国内已经就此举行了7天的听证会。在两国元首会晤之后,特朗普在记者招待会上确认,暂时不会上调剩余3250亿美元产品的关税。

二是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在上一轮中美磋商暂停时,刘鹤副总理表示中方需要一个平等的、有尊严的合作协议,这是中方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而特朗普表示和中国的谈判将会继续展开,这意味着美方尊重了中方的核心利益。而在新华社的报道中,也确认了美方愿同中方达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

三是特朗普同意美国的公司继续向华为出售零件。此前美国商务部在5月份将华为公司列入“实体名单”,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合作。而在记者招待会上,特朗普说华为问题要到最后才有答案,但是至少他会允许美国的企业向华为出售零件。

在我们看来,上述三项都是来之不易的成果,我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关税问题不再恶化,科技企业的贸易禁令部分解除,这有助于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美国打不动了。

然而,特朗普绝非易与之辈,为何美方愿意重新回到谈判桌之前?我们认为是美方自己的经济变化,使得其承受不了贸易的继续恶化。

首先,美国国内逐渐形成共识,加关税的成本主要是美国人承担。

特朗普一直称给中国产品加关税是中国人出钱,然而这一说法在过去几个月被戳穿了。最早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库德洛在参加电视节目时,亲口承认关税是由双方共同支付的,这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美国也要掏钱。

随后IMF在5月份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报告《TheImpact of US-China Trade Tensions》,研究了加征关税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到岸价的变化,发现最早500亿美元商品关税上调25%之后,美国到岸价涨幅在20%左右;而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税率上调10%之后,美国到岸价涨幅在8-9%。也就是说,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绝大部分体现为到岸价的提升。

而在美国对325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结束之后,9成以上的参会代表发言反对加征关税,理由是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无法替代,包括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劳动力、价廉物美的商品等。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对3250亿美元商品加关税,美国人要承担的部分可能会更大。

其次,和中国互加关税,美国农民伤不起。

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尤其是大豆。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我国17年进口了3285万吨的美国大豆,然而在18年之后,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下降了一半至1664万吨。而在19年的前4个月,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同比又萎缩了70%。

由于出口的大幅下降,美国大豆库存大幅上升,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其19年2季度的大豆库存为17.9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上升47%,创下了近20年的同期新高。

由于出口下降,库存上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18年初达到过10.85美元/蒲式耳,而在19年5月之后最低跌至7.91美元/蒲式耳。

在美国国内,农产品出口的量缩价跌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虽然特朗普宣布拨款160亿美元补贴农民,但很多农民接受采访表示,这些补贴都被大农场主拿走了,而普通农民根本拿不到补贴。而且最让人难受的是这些农民过去可以靠努力工作生活,而现在最大的出口市场消失了,以后只能靠补贴过日子,不是特朗普说一句“爱国者”就能让大家扛下去的。

最后,美国经济下滑。

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经济的下滑。在5月初,美国公布的1季度GDP增速高达3.1%,而且就业数据也欣欣向荣。但到了6月份,美国Markit制造业PMI指数创下10年新低,新增就业大幅下滑,国债利率曲线倒挂,意味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幅上升。

而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在5月份开会时经济还波澜不惊,但自那以后,不利的因素在明显增加。而鲍威尔的讲话证实了贸易是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商业和农业反馈了对贸易发展的担忧,而企业投资的放缓得到广泛证实,其实是来自于加征关税对供应链的冲击,企业只能缩减资本开支。正是经济的放缓,使得鲍威尔改口称将采取合适的行动,而市场的降息预期也大幅上升。

但鲍威尔降息面临的重大约束是通胀压力,他一直表示在低失业率的背景下,当前的低通胀是暂时的。如果特朗普把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全部征收25%的关税,或导致美国CPI短期跳升,那么降息就要落空了。

已经宣布竞选连任的特朗普,近期在亲共和党的福克斯电视台的民调中大幅落后于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而上一个连任失败的总统老布什,其实打赢了海湾战争,但就是因为经济不好输给了克林顿,这其实对特朗普是巨大的警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在攻击伊朗之前临阵退缩,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愿意同意不再加关税,因为美国也打不起了。

三、美国繁荣时代,全靠里根新政。

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连任口号是“让美国保持伟大”,这句话其实是里根的原话,而里根也被认为是美国战后最为伟大的总统,带领美国重新恢复到了繁荣时代。

日本没有输在贸易问题,而是败给了宽松货币。

在1960、70年代,美国经济江河日下,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巨大挑战。从人均GDP来看,1960年时日本只相当于美国的16%,而到1978年则达到美国的82%。从研发强度来看,在1964年美国的研发强度几乎是日本的一倍,而到了1978年,由于美国研发强度大幅下降而日本大幅上升,日本已经追上美国。在1960年代,美国的科技企业依然独领鳌头,但经过70年代的投机狂潮之后,1980年代美国国内领先的企业几乎都是能源企业,而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等行业的巨头迅速崛起,并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里根发动了对日本的打击,而当时的贸易副代表就是莱特西泽。而以出口配额和惩罚性关税为手段,里根政府对日本的钢铁、汽车、半导体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打击。而特朗普其实是在学习里根,并且把莱特西泽请回来做首席贸易代表。

但事后来看,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在美国的打击下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汽车行业反而越打越大。而真正使得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其实并非加征关税,而是因为日本的国内政策失误。由于担心出口下滑影响经济,日本大幅降息刺激内需,结果导致了巨大的地产泡沫,最终泡沫破裂而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繁荣靠里根新政,两大核心是收货币和减税。

而美国在80年代以后,重新进入繁荣时代,其人均GDP目前已经超过6万美元,把日本遥遥甩在身后。日本的GDP在巅峰时期曾经接近美国的2/3,如今则不到美国的1/4。

从研发强度来看,在80年以后,美国从2%左右又重新回到了3%左右。其知识产权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不到2%上升到目前的4.4%。而代表科技水平的2018年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美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从科技企业的实力来看,美国的5大科技企业占据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前五名,也是遥遥领先。从美国股市来看,在过去40年是一轮超级大牛市,代表性的标普500指数1980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超过26倍。

而美国荣光重现的关键,其实在于里根的两大政策,收货币和减税。

里根认为,美国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的关键就是货币超发,因而他给美国经济开了两个药方:一是支持当时央行行长沃克尔的货币紧缩政策,大幅降低了美国的货币增速,在1970年代美国的广义货币M2平均增速为10%,而在1980年代以后降至6%。随着货币增速的大幅下降,美国的通胀预期和房价涨幅大幅回落,与此同时利率水平也大幅下降;二是大幅减税,在里根的任上实施了两次大规模减税,大幅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税负水平。

正是得益于里根新政,美国的货币增速大幅下降,泡沫投机得到抑制,与此同时利率下降提升股市估值,减税提升企业盈利,之后美国股市开启了近40年的超级大牛市,进而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科技公司。

四、甩锅中国威胁联储,特朗普绝非里根。

特朗普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模仿里根,不仅他的竞选口号是里根的原话,其减税政策也是来自于里根。然而我们发现,特朗普绝对不是里根,他的政策只学到了里根新政的表面,而没有学到里根新政的实质。

指责政策太紧,威胁联储放水。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货币政策上,当时沃克尔的货币紧缩不被大家理解,但里根则是力挺沃克尔,沃克尔称痛恨通胀是他和里根最大的共识。而现在特朗普则放话要解除鲍威尔的职务,因为他不降息。

早在18年7月,特朗普就公开表示不喜欢美联储加息,打破了美国总统不评价美联储政策的惯例。而在18年10月,特朗普说美股大跌是由美联储加息过快引起的,指责美联储货币政策太紧。而在今年6月,当特朗普被问及是否想将鲍威尔降职时,他对媒体表示:“让我们看看他要做什么”,“我从来没有暗示要炒了他,但我确实有这个权力”。

在6月1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就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听说我们的总统想把你免职,请问你有何感想?”而鲍威尔当时面无表情地回答:“法律的规定很清楚,我有4年的任期,我打算把它做完”。

贫富差距失衡,全部甩锅中国。

特朗普是非典型的美国总统,其主要支持者是铁锈带工人、农民等低收入阶层,其上台本身标志着美国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巨大分裂。

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数据,美国住户中收入低于60%分位的家庭,其收入占比已经从1966年的36%降至目前的28%。而在考虑了通胀的变化以后,美国收入低于40%分位的家庭,其实际收入在过去40年几乎没有变化。

为何美国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长期停滞?特朗普甩锅给中国,说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原因,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像火箭一样蹿升,美国工人的工作被中国人抢走了,所以要通过加关税的方式,帮美国工人把工作找回来。

教育机会不均,穷人无法受益。

但是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国际贸易一定是互利互惠的。中国工人的勤奋努力,给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一定是从中获益的,如果说贸易不平等的话,不可能持续这么多年。因此,关键其实在于美国国内的分配机制失衡。

美国大量的跨国企业、有钱人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良多。同样是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收入最高的5%分位家庭,其实际收入比40年以前翻了一倍。是什么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在诺奖教授斯蒂格利茨看来,其实关键是机会的不平等。

简单看下全世界,那些拥有巨大自然资源的国家,其实不一定能富裕,因此同样的道理,拥有大量财富的富人并不能保证后代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而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靠的是科技领先。但是在科技的背后,则是知识的积累。因此是教育的不平等,导致了拥有知识的不平等,进而导致了美国贫富差距的扩大。

简单的说,美国通过国际贸易,扔掉了低利润的低端产业的负担,而占据了高利润的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以苹果公司为例,其手机售价平均达到800美元,而其中大约一半都是苹果公司的利润,但中国在整个制造环节获得的价值约55美元,其中中国工人的工钱大约在3美元。

但是要想去苹果公司工作,必需拥有高学历高知识,而在美国由于高等教育过度市场化,使得低收入阶层很难获得足够的知识从事高科技的工作。

美国在1944年曾颁布《退役军人权利法案》,为数百万退役军人提供了免费的高等教育资助,这批人后来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使得美国进入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贫富差距在战后的20年显著下降。但是到了现在,这样的免费教育机会已经消失了。

目前,美国穷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支付高额的学费主要靠学生贷款,截止19年3月,美国的学生贷款总额高达1.6万亿美元,占美国家庭总负债的比例超过10%,而在06年时这一比例不到4%。高额的学费和贷款成为一条鸿沟,使得穷人无法受到优质教育,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放水资产受益,加剧贫富差距。

而特朗普没有给美国的低收入阶层提供更好的机会,其主导的减税是大幅下调边际税率,其实是给富人减税。他开出的药方是希望通过高关税,帮低收入阶层把低端的工作搬回来。问题是即便考虑到25%的关税,美国的工资放在全世界还是太高,这些制造业的工作哪怕搬到越南、墨西哥,其实也很难搬回到美国,1季度越南对美国出口的激增就是明证。

而由于关税政策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美国企业的全球销售和投资受影响,经济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损失,特朗普反过头来又逼迫美国央行降息放水。但问题是,美国富人拥有大量金融资产,而穷人占有的资产本来就不多,而货币放水只会推高金融资产价格,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特朗普的政策并不是让美国更伟大,而是让美国更分裂。

五、去杠杆加减税,中国股债双牛!

而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两大核心政策是去杠杆和补短板,是非常有希望的政策组合。

供给侧改革核心:去杠杆和补短板。

我国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其中最核心的两大政策就是去杠杆和补短板。

为了去杠杆,我国出台了资管新规,主动关闭了影子银行,根据郭主席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我国影子银行在过去两年萎缩了接近14万亿。我们主动打破了金融体系的刚性兑付,成功地实现了利率的分层,让风险机构的融资有了更高的成本。

而在去杠杆之后,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降至8%左右,相比过去10年平均15%的增速已经下降了一半左右,这个变化其实和里根时代前后非常类似。因而中国也出现了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通胀预期和地产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二是利率水平出现了趋势性下降,国债利率中枢大幅回落。

而为了应对去杠杆引发的经济减速,我国在18年提出了万亿规模的减税计划,并且在19年激增至2万亿。今年5月份,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这充分显示了减税的诚意。而且中国的减税的主要受益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个税起征点的上调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受益,而增值税的下调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

去杠杆债市先牛,减税股市后牛!

正是去杠杆加减税的政策组合,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在2018年,中国债市率先走出了大牛市行情。而债市上涨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由于去杠杆抑制了投资需求,未来中国不可能重走刺激投资的老路,而不大搞投资就意味着缺乏资金需求,那么利率就很难再大幅上升。

而在2019年,中国的股市开始走出牛市的格局,今年上半年的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27%,尤其是涌现了以蓝筹和消费股为代表的中国核心资产。为何核心资产能上涨?其实就在于去杠杆和减税两大政策红利。

去杠杆减少了无效资金需求,降低了无风险利率水平,这使得中国股市的低估值不再下降,甚至还有所回升。

而去杠杆减少了无效投资,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降至零增长附近。而在不投资以后,中国的诸多周期行业没有了新的产能投放,其实并不是坏事,这意味着行业格局稳定了,没有新玩家进入,同时现有行业龙头的存量设备也值钱了,也不用大笔增加资本开支,其实盈利也稳定了。不投资反而使得周期蓝筹的龙头企业有了长期投资价值。

而减税增加了居民消费。今年前5个月,中国消费增速高达8.1%,远高于投资和出口增速。而且展望下半年,随着减税降费的进一步落地,我们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的回升是大概率事件。而美国靠着4-5%左右的消费增速支撑经济发展,就实现了40年的股票牛市。

而中国目前8%以上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龙头消费企业的业绩增速可能会达到15-20%左右,如果我们也像美国一样给消费企业稳定的估值,那么就可以享受这些龙头企业每年15-20%的业绩回报,那么中国股市也可以长期稳定上涨。事实上,本轮中国股市的领涨板块几乎全部都是消费行业,而不同于以往周期行业领涨的短命行情,这恰恰是出现了长期慢牛的希望。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这一次中美峰会的成果值得肯定,但其实是我们凭实力争取下来的,美国也打不动了。而面向未来,特朗普四面树敌靠放水续命的政策,并不会让美国更加伟大。而我们供给侧改革的两大核心政策是去杠杆和减税,其实是不走放水刺激老路,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希望,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股债双牛也有望继续延续。


一、经济:汽车零售转正

1)地产销售回升。6月前28天,4大一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增长26.3%,12个二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上升1.6%,18个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上升16.3%,地产销售整体比5月份有所回升。

2)汽车零售转正。6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增速由负转正至3.3%,比5月份明显改善。前三周乘用车批发增速为-22%,降幅明显缩窄。

3)生产有望改善。6月前28天,6大电厂发电耗煤增速降幅从5月的19%降至9.5%,意味着6月的工业生产或有明显改善。

二、物价:通胀短期回落

1)CPI小幅下降。6月以来商务部食品价格、农业部农产品价格环比降幅分别为0.6%、4%,预计6月CPI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7%,CPI同比涨幅降至2.6%。

2)PPI或将转负。6月以来国内煤价、钢价先跌后涨,国内油价持续下调,整体看6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比下跌0.8%,预测6月PPI环比下降0.4%,6月PPI同比涨幅下降至-0.2%。

3)通胀短期回落。进入6月份以来,虽然猪价继续上涨,但菜价大幅回落,食品价格整体略有下降,6月CPI有望小幅回落。而在生产资料价格方面,虽然近期煤价、钢价有所反弹,但由于国内油价的大幅下调,6月PPI或再度转负。

三、流动性:资金依旧充裕

1)货币利率分化。上周货币利率走势分化,其中R007均值上行39bp至2.69%,R001均值下行34bp至1.16%。DR007上行16bp至2.44%,DR001下行36bp至1.06%。

2)央行暂停投放。上周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而25亿央行互换操作不涉及基础货币投放,综合看来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为零。

3)汇率稳定。上周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均稳定在6.87。

4)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周央行货币政策2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政策:中美重启磋商

1)中美重启磋商。新华社报道,中美两国元首同意重启两国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2)扩大对外开放。在G20峰会上,中国宣布将推出扩大开放5项重大举措,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进一步自主降低关税水平,2020年1月1日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

3)土地改革推进。新一轮“三块地”改革试点将于今年底收官,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评估即将开启。农地入市规则有望得到进一步明确。此外,作为焦点和难点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是下一步改革重点。目前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加快推进,加强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文件有望年内出台。

五、海外:美国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下修,新西兰央行暗示未来降息

1)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未修正,但个人消费支出下修。上周四,美国商务部最终修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折年率增长3.1%,持平于初值。但消费者支出环比折年增速较初值1.3%下修0.4个百分点至0.9%,创一年来的最低水平,但非住宅固定投资增幅上修2.1个百分点至4.4%,知识产权投资大幅上修至12%。

2)美国5月商品贸易逆差高于预期。上周三,美国公布5月贸易初步数据,因进口额升幅高于出口额,商品贸易逆差扩大5.1%至745亿美元,超出预期。汽车和工业用品推动了进口增长,出口的增长以食品和消费品为主。

3)鲍威尔重申观望态度。上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讲话中表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或使更大范围经济放缓的风险增加,许多FOMC委员认为采取稍微更宽松货币政策的理由已加强,但同时也表示货币政策不应对任何单一数据点或市场情绪短期波动反应过度。

4)新西兰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暗示未来降息。上周三,新西兰央行维持利率1.5%不变,同时暗示今年晚些时候或进一步降息。该央行会议纪要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们一致认为有必要推出更多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贸易前景的恶化以及国内增长动能的放缓,释放鸽派信号。

(编辑:孔文婕)

相关阅读

中国港澳台地区宏观经济金融专题研究

6月30日 | 智通编选

G20会务费仅人民币263万!还有这些数字你需要了解

6月30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