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YJ.US)能否成为社交电商的第二个“拼多多”?

14774 6月5日
share-image.png
美股研究社 美股研究社,微信公众号ID:meigushe;一个专注研究美股的平台,专业的美股投资人都在这。

本文来自“美股研究社”,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6月4日,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云集(YJ.US)发布了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营收方面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同时首次在单季度实现盈利。云集也是继拼多多(PDD.US)上市之后的第二个微信生态里的社交电商平台,只是外界对这家靠会员模式发展起来的平台还是存在不少的质疑。

今年5月3日,云集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报13.4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2%,盘中涨幅一度达到65%。虽说上市当天股价表现不错,不过这段时期云集的股价一直处于跌跌不休。为何云集的发展不受资本市场认可?通过解读它的这份新财报,从它的发展模式当中也许能够获悉原因。

云集首份财报营收保持同比增长 净利润达到4310万元实现单季度盈利

一说到社交电商,拼多多绝对算是这个领域的最强黑马,虽说它收割的流量红利最高,但也有不少社交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生态应运而生,其中云集也是其中代表。云集顺利上市后,对外号称它是"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这也从正面强调了付费会员是它发展起来的重要动力。

根据云集的这份新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一季度的GMV达到了68亿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增长93.7%;实现总收入33.856亿元(约合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在这个季度,云集实现了1690万元(约合250万美元)的净利润,若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的统计口径,云集实现的净利润则达到了4310万元(约合640万美元)。

根据云集之前发布的招股书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营收跟净利润增速还是不错。2016年云集平台总收入为12.84亿元,2017年增长401%至64.44亿元,2018年达到130.15亿元,同比增长102%。在净亏损方面,云集2016年亏损2466.8万元,2017年亏损1.06亿元,2018年亏损下降至5632.6万元。

在用户规模方面,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根据云集之前披露的用户数据,它的平台买家数量从2016年的约250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约1690万人次,并在2018年进一步增加至2320万人次,同比增长37.28%。

云集的会员制为平台发展提供了主要动能之一,2018年的GMV约66.4%来自于会员购买,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从2016年的90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0万人次,截至2018年末,已增长至740万人次。

在业务营收方面,云集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电商交易订单,其中分为平台买家和付费会员两种,会员在其运营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的核心数据增长还是可圈可点,只是国内电商行业头部平台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还被处于二三线的平台激烈竞争瓜分。对于云集来说,虽说现在的付费会员规模算是它的竞争优势,但它还是难以彻底摘掉"传销"的质疑,上市之后云集的股价表现并不稳定,这也说明它的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在美股研究社看来,云集上市后还是难用新故事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助它顺利上市 后续想扩大用户规模存在不小挑战

在电商领域,阿里(BABA.US)跟京东(JD.US)平台上的用户规模加起来超9亿,这两个平台几乎瓜分了电商行业的流量,对于后入局的平台来说它们无力去跟这两个巨头抗衡抢流量。然而在微信生态,坐拥超10亿用户流量的社交巨头却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崛起的重要土壤,借助微信上的裂变用户传播方式,不少社交平台在微信上获取了用户流量,其中云集也算是集中的代表平台。

它采用S2B2C模式,在平台上实现会员制度,通过S(供应端平台)赋能给小B(店主),由小B完成对C(客户)的低成本实时互动,再利用S对设计、生产和运输等协同能力实现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转化。云集靠付费用户模式发展起来,但这个模式也给云集带来了一些质疑,随着社交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现在的云集业务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1、 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积累了发展资本,但付费会员面临跟电商巨头的正面竞争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付费会员规模继续保持同比增长,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但对比之前的数据来看增速是放缓的,这也说明云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点下降。目前云集的付费会员给它创造了不少的商业价值,根据之前的招股书来看,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元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对于云集来说付费会员模式保证了平台的成交量,但这个模式并非它的专属,电商巨头也早早推出会员服务来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2015年10月,京东就推出PLUS会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唯品会(VIPS.US)推出超级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会员。

相对而言,电商巨头它们的会员服务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更大,线上提供的场景资源更丰富,像阿里的88会员就能在优酷、飞猪、餐饮娱乐等方面可以去兑换之类。对于云集来说,它的付费会员享受的福利还是有点单一,产品种类跟电商巨头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显眼。

2、 云集的商业模式仍受到传销质疑,整改动作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回顾云集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GMV突破百亿用过3年时,在这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云集基于社交网络下的三级分销模式,所带来的流量裂变。云集最早的模式是,每年缴纳365元"平台服务费",成为云集微店店主,然后可以通过邀请发展新店主,当店主邀请到160名新店主,就可以升级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可以再次升级为"合伙人"。对于用户而言成为云集的会员不仅购买的产品有优惠,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赚钱,这个需求点确实还是挺能抓住微信上的用户。

虽说这种模式让云集获得野蛮式增长,但它也难逃被外界质疑"传销",在2017年,云集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大礼包"——一张958万元罚单。在受到惩罚之后,云集也进行了整改将"平台服务费"变成"注册大礼包",团队层级也变成店主——主管——经理。虽说模式上有稍许变动,但形式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只是将赤裸裸的收费模式变成送礼物形式。后续如果政策上有变动,这对于云集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一定隐患。

3、 云集从社交电商转向会员电商,模式上的转播让它后续难以获得新用户增长

随着社交电商的发展告别疯狂生长的风口,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走向拼品质拼效率的新阶段,对于云集来说新的征程也让它的发展面临新的风险。目前它也逐渐由社交电商向会员电商方向发展,模式上的转变也为它带来新的挑战。砍掉"礼包" 、三级分销这两大臂膀的的卖货模式,功力无疑大大降低。仅靠几块钱分享奖励的模式,对于新用户来说显然是动力不足,这将提高拉新的门槛。

根据云集的财报来看,付费会员跟平台买家都是为它创造营收的关键人群,其中会员贡献的营收很高,会员电商比拼的还是性价比。以云集目前的规模来看,它难以在议价这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还是处于被动的,整体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用户增长太难。

会员电商在国内具备一定发展潜力 云集需借好故事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根据云集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较上市之初市值蒸发超过18%,一个月的时间股价下跌这么多这也说明云集的商业模式并不受资本市场的肯定。对于云集来说,上市是它的新征程,后续如何在会员电商这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呢?

对于云集来说,未来要想吸引到更多用户,还是要在购物体验上提升平台的优势,加强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的布局,在产品种类跟物流上缩短与竞争都市的差距。云集上市之后将直面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的竞争,尚需强化供应链与团队运营支撑。截至2018年底,云集布局有40个自营仓。据其官宣,未来三年将有300个前置仓落地。只有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购物体验,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营收价值。

对于云集来说,平台上存在的负面问题对于它未来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影响,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会员电商模式虽说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如何能够做出属于本土特色的会员模式,还是需要云集有更多的想法跟尝试。社交电商虽说还有不小的发展潜力,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对于云集来说如何实现更多流量增长仍然很重要。

在会员电商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非Costco(COST.US)和亚马逊(AMZN.US)莫属。Costco 2018年全球会员达9430万,全年营收1384亿美元;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已达到1.01亿,Prime会员的年费为119美元,这个会员规模跟营收能力确实让它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云集来说,虽说无法成为这两国巨头,但如何从巨头的身上学到更多好的经验也许也能帮助它提高它的营收增速。

相关阅读

云集(YJ.US)一季度盈利4310万元 为成立以来首次单季度盈利

6月4日 | 刘瑞

美股开盘 | 三大股指高开 云集(YJ.US)涨近7%

6月4日 | 朱姝琳

90后男性消费觉醒 潮牌电商平台开始崛起

5月28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