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走华为搬迁路,植华集团的三年“撤退史”

32103 4月21日
share-image.png
杨世宏

2018年7月2日,在约1500辆车辆长龙的簇拥下,华为2700名员工正式从深圳搬离,前往东莞上班。即使华为是年收入超7000亿,总利润近600亿的“巨无霸”,但对于深圳的高房价,也有所顾忌。

华为将研发部门搬离的举动,不禁让人思考深圳高房价对于制造业的冲击。作为高科技制造企业的杰出代表,华为的实力毋庸置疑,但若巨头都搬离深圳,那么占据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又将如何生存?

而植华集团是在深圳建有工厂的背包及行李箱制造商、出口商,在为深圳贡献了约十三年的GDP后,该公司逐渐将产能向江西赣州转移,欲脱离深圳。透过植华集团,或许我们便能看到小企业在深圳成长的独特视角。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植华集团已于4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上市,德健融资有限公司为独家保荐人。经过近30年的努力,植华集团终于迈向资本市场。

品牌产品收入“滑铁卢”

事实上,植华集团起家于香港,早在1989年时,便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植华制造厂,从事包、袋买卖业务。这一干,就是十五年,2004年时,植华集团才在深圳平湖成立了内地首间生产厂房,开始为名牌的包、袋代工,并在同一年于江西赣州建造了新厂房。

截至目前,植华的厂房也仅仅是深圳和江西两个,但产品丰富了不少,在生产背包及其他袋的同时,植华还生产了行李箱,且运作模式也不单一,植华集团既生产自有标签产品,也生产品牌产品,而品牌产品中,又包括了代工的特许品牌和自有的Ellehammer品牌。

从数据上看,背包手袋产品的销量更广一些,2018年的收入占比为56.4%,而行李箱为43.6%。与此同时,自有标签产品是植华集团收入的大头,2017年时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5.9%,其次是特许品牌产品,收入占比20.6%,而自有品牌Ellehammer的收入占比仅3.5%,规模较小。

智通财经APP发现,植华集团的自有品牌是逐渐走向“衰败”的。从2016至2018年,Ellehammer品牌产品收入连续下滑,2016年时,该产品收入为1.24亿港元,至2018年时,仅有2391.4万港元。这说明,公司的自有品牌已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同时,特许品牌产品增长乏力。2016年时,该产品收入为1.08亿港元,2017年增至1.4亿港元,但2018年时,略微下滑至1.39亿港元。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是与一名品牌特许商的合作协议在2017年结束后并未续签协议。

自有品牌产品收入的大幅下跌以及特许品牌产品的增长乏力,导致了植华集团品牌产品收入的“滑铁卢”,2018年收入同比下滑近30%。

产能限制下的高毛利策略

但细看自有品牌和特许品牌的毛利率能发现,二者的毛利率都是逐渐增长的。自有品牌的毛利率从2016年的22.1%增至2018年的28.4%,同期内,特许品牌的毛利率则从44.3%上升至52.1%,这导致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从2016年的32.4%上升至2018年的48.6%,提升16.2个百分点。

为何在自有品牌收入大幅下滑,特许品牌增长乏力的同时,毛利率却大幅飙升?智通财经APP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产能的限制。

2016年时,植华集团的产能使用率已超90%,2017、2018年则上升至97%,接近满产。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植华集团通过承接部分高毛利的订单推高品牌产品的毛利率,虽然增长有所乏力,但毛利率显著提升。

其次,虽然植华集团的产能接近满产,但公司在不断缩减深圳工厂的产能,同时增加江西工厂产能,这也将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毕竟在江西赣州,房租、人力等生产成本会有所降低。

自有标签产品毛利率的变动也能说明这一点。自有标签产品属于代工生产线,毛利率较低,但毛利率低的产品,反而对成本的波动显得更为明显。2018年时,植华集团深圳工厂的产能降低了33.76%,而江西工厂最大产能上升13.5%,自有标签产品的毛利率也较2016年提升3.6个百分点,这就是逐渐向中部转移产能所带来的好处。

自有标签产品毛利率提升的同时,增长也较为亮眼。2016年时,该系列产品的收入为3.98亿港元,连续两年增长后,2018年增至5.14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13.57%。增长动力来自于北美市场以及其他地区(新加坡、南韩、澳洲、菲律宾、秘鲁及智利)需求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植华集团在中国的收入仅有7%左右,海外收入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最高,二者合计超过80%。

得益于自有标签产品收入的两位数增长,即使品牌产品增长放缓,但植华集团的整体收入仍有所增长,从2016年的6.3亿港元增至2018年的6.77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3.68%。

而在产能转移以及承接更高毛利率的品牌产品订单时,植华集团的整体毛利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1.23亿增加至2018年的1.55亿,年复合增长率12.25%。

毛利快速增长的同时,植华集团的销售及分销开支控制得当,使得公司经调整的净利润(剔除上市开支影响)也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2461.8万港元增至2018年的4011.4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至27.28%。

高毛利策略持续性存疑

整体来看,植华集团自有标签产品收入仍录得两位数增长,虽然产能有所限制,但在采取高毛利策略后,显著抬高了特许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且叠加产能的逐渐转移,使得植华集团在收入微增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的快速增长。

但植华集团当前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是产能的限制,接近满产的状态让公司的收入增速无法提速,虽然上市后公司会修建新厂,但在短期之内,该问题仍无法解决。

其次,公司在产能限制下所执行的高毛利策略持续性存疑。2018年时,特许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已高至52%,这样的毛利率水平,已接近部分品牌产品的毛利率,提升空间有限。且特许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在提升的同时,收入增长逐渐乏力,这也说明,植华集团的议价权并没有那么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自有品牌Ellehammer的收入大幅下滑,已毫无看点。

更为关键的是,植华集团的净利润增长虽差强人意,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截至2019年2月底,植华集团流动资产3.15亿港元,流动负债约3.09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超80%。这也就意味着,上市之后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还贷,对于产能扩张的想象空间有所下降,且过高的负债也将导致公司的经营风险上升。

逐渐从深圳撤离的植华集团,对于业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助推毛利率提升,但若想走的更远,就得看公司真正的本事了。


相关阅读

华为胡厚崑:华为5G订单量达40个 预计运营商业务将于201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4月16日 | 朱姝琳

新股消息 | 箱包制造商植华集团递表港交所,严重依赖出口销售

4月16日 | 张金亮

华为已经签订40个5G商用合同,超4万个基站发往全球

4月16日 | 林落

新秀丽(01910)拟向董事会授出股份奖励授权

4月15日 | 董慧林

华为被爆可能向苹果出售5G芯片 任正非首次给出回应

4月15日 |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