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深圳市中心20公里的工厂,住着一群日夜忙碌的工业机器人。
漆黑的环境中,均速滚动的传送带上放置一块块待加工的物料,机器人们快速拎起后依据流程需要时刻变换手臂的高度、屈伸程度,物料在工站内完成物料清洗、加工等工作后又被放回传送带,前往下一个站台。
工业互联网覆盖下的空间,没有人,没有灯,只有无声“交流”的机器。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十六家“灯塔工厂”网络的新晋成员——富士康深圳龙华熄灯工厂的一角。
事实上,在中国,乃至在全球能做到这等程度的工厂可谓是凤麟棱角。因为隔行如隔山,一招鲜吃遍天的玩法不适用于制造领域。所以,有的在探索可复制的方案路上,而有的正等着被复制。
2018年秋天,工业互联网概念的首倡者,一直领跑的GE公司壮士断腕,黯然宣布出售旗下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消息一出,举座哗然,工业互联网的前路阴云密布,各种争议纷至沓来。“工业互联网”到底能不能做成?“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否已经成熟?......在这些激烈争议的背后,透露的是挖掘工业互联网价值的不易,以中国市场为例,需要攻破数据采集、分析建模、行业机理模型沉淀、培育现象级工业APP等四个薄弱环节。
就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之路不仅是长征,而且布满荆棘。对于选手来说,只有在风来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迎接利润集中释放的资格。在这其中,考验服务提供商的不止是对产业生命周期的精准把控能力,还有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
通过运营逻辑的比对,工业富联或是市面上最符合条件的标的之一。
第二曲线理论,是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的经典管理学理论。他认为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就好比是在抛物线上,在到了最高峰时就要及时切换到“第二曲线”,找到下一个增长引擎,否则就会随原有的旧曲线下滑。而一旦切换成功,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富士康清醒地认识到,从精密制造到智能制造,仍然只是停留在“造东西”的阶段,依旧属于物理属性、代工层面的业务。但在制造能力之外,富士康还必须补足自己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而工业富联被寄予通过创新型服务输出实现“代工”到“带工”的转型,进而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的厚望。
必须承认的是,工业富联在工业互联网赛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专业领域知识、不可缺少的场域验证,再比如工业领域的to B基因。换句话说,相对其他选手而言,工业富联成长历程不是从0到1,而是1到N。透视2018年财报,这家自成立伊始就备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已为下一步进击备足了“子弹”。
不差钱:90亿元的研发投入
2018年,工业富联首次跨越4000亿大关,录得营收4154亿元,同比增长17.16%;实现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52%,经营性净现金流220亿元,比去年同期猛增158.47%。在规模持续放大并保持现金流稳健的同时,细心观察财报,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科研投入。2018年,工业富联累计研发投入89.99亿元,同比增长13.43%。
产业格局未定,得人才者得天下。不止是加码科研投入,工业富联还在优化人才梯队。截至2018年期末,工业富联研发人员已超过37000人。
这样看来,此前备受市场质疑的高层变动,或是工业富联强化人才护城河的另一种选择。2018年,工业富联大刀阔斧对管理层进行人事调整,由精密制造领军人物李军旗担任董事长,由工业大数据及工业人工智能专家李杰担任副董事长。
那么,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业富联锻造出了哪些重量级“武器“?
简单点说,工业富联走的是打通工业互联网全链路的策略,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核心产物则是Fii Cloud云平台。在这平台上,融合了边缘计算、云计算、工业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主流硬科技,客户接入平台的同时,搭载工业富联研发而成的一系列基设级设备,可以实现“无忧式”内部智能升级。
云计算---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涵盖刀具云、贴装云、机械云、模具云等工具,这意味着接入的企业不用再买服务器、数据器、防火墙等,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便可实现内部技术升级,大幅降低企业高昂的经营成本及时间成本。
边缘计算:集计算、存储、AI等能力一身的”雾小脑”,可以就近为设备们提供智能服务,决策更快、更准。目前,“雾小脑”能力边界正由工业现场向智慧消防等城市安全领域延伸。
Gartner预计,到2022年,企业数据在边缘计算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10%提升至75%。而IDC预测,到2022年,超过40%的组织云部署将包含边缘计算,25%的终端设备和系统将执行人工智能算法。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革新技术加速应用,以及产业政策的持续落地,工业互联网技术将走进更多的工厂,而拥有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的工业富联或将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同时,随着产品更新需求带来的电子设备/工具换购潮,工业富联的云服务设备、5G通讯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硬件业务有望迎来增长的新高峰。
工业互联网也讲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由于技术积累不够,我国不少工业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高,导致整机产品经济成本高、安全性差。比如,我国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50%。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同样型号的高端数控装备,即便是国外价格高出国内3倍以上,不少航空、汽车等行业企业仍愿意选择进口。对于众多制造厂商而言,行业逻辑生变,依托造血式的内生增长能够更好地穿越周期。
工业富联拥有不可缺少的场域验证,Fii Cloud云平台在内部实践效果如何,年报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字:高质量发展。展开说就是“提质增效、降本减存”。
产品质量提升:在云网设备生产制造业务中,前五大客户产品良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最高提升比例达1.5%。而在通信设备领域,高精密机构件产品良率更是提升了2.75%。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Fii Cloud云平台的改造,作业人员人均营收、净利均得到同步提升,分别为25%、11%。不仅是人,工具效率也在提升,比如,在某电子产品的表面贴装生产制程中,吸嘴实现智能动态保养后,平均保养周期达到8万次,较之前提升3.2倍,吸着率更是提升到了99.96%。
生产成本降低:场景转换至通信网络设备高精密机构件加工,接入Fii Cloud云平台后,产能提升了18%,形成对比的是,人力耗用下降比列高达84%。财务表现上同样出色,比如,在云网设备的制造上,实现每百万元营收制造费用降低11%,管理费用降低9%。
另一方面,减少能耗,高度凸显企业社会责任感,正成为检验科技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Fii Cloud云平台服务嵌入精密刀具的设计和生产后,2018年已实现34%材料绿色循环再生使用,减少水消耗约6万吨,节约用电约100万度。
库存下降:通过Fii Cloud云平台及时跟踪全球库存水位信息,客户可以在管控存货水位基础上制定采购订单,如此一来,能大幅减少库存积压与资金风险。
数字不会说谎,工业富联的内部实践,向“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制造业进化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在在利润、成本的夹缝中徘徊的传统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按照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教授的观点,工业互联网不是传感器、网络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发现及解决不可见的未知痛点,最终实现无忧制造。
2018年,工业富联通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设备的有机结合,率先在部分精密工具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务领域完成了熄灯工厂样板的改造,成为全球首个离散制造、无忧生产的智能工厂。
在熄灯工厂里,Fii Cloud云平台是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将海量设备连接至边缘计算及云端,目前已应用到表面贴装、数控加工、组装测试等场景。
在这个环境下,工业机器人拥有独立思考、独立修复、独立操作等能力。机器换人的结果,就是可以将一条生产线从318个工作人员降低到38个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30%,库存周期降低15%。
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曾公开表示,工业富联常说独善其身,就是先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场域内解决自身不足,而后把学的经验、方法、技能、工具赋能给全世界的中小企业。
赋能工业APP
翻看工业富联年报,对于未来的布局和规划着墨最多的,正是生态。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业富联生态护城河的建设是从服务、人才、开发等三大方面优先展开的。
目前,工业富联将融合战略生态模式设定为“A+B+C+D+E=F”,即Fii = AI(工业人工智能技术)+Big Data(大数据)+Cloud Technology(云技术)+Domain Knowledge(专业知识)和Evidence(事实)。
在这其中,工业APP作为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传承了老工匠的宝贵经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现实问题是,与个人消费APP不同,我国工业APP应用数量偏少,现象级工业APP更是稀缺。这也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普及的一大瓶颈。
截至目前,Fii Cloud云平台拥有114种开发工具,并支援15类通用算法模型,构建了良好的工业App创新环境。在这基础之上,工业富联还通过打造内部工业APP开发大赛等形式,以此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工业技术软件化应用解决方案。
为了完全激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价值,解决新兴产业“找不到人,请不起人,留不住人”的难题,工业富联还成立了“灯塔学院”,在智慧赋能领域形成了路径清晰的解决方案,即从高校、竞赛等社群引入技术人员,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实现人员技能升级,并调动全生态资源为专业人才提供最广场域的实习基地、最全面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从技术赋能到智慧赋能,从产品输出到服务输出,工业富联构建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深度绑定产业链伙伴生命周期全节点,并在产业新思维下持续升级:工业富联在财报中指出,未来将通过战略投资及并购,将更多合作伙伴融入工业富联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内,实现对外赋能。
生态就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最大的好处就是会不断自我更新。工业富联深耕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背后,或有更深层的意思:开放共赢。
相比消费端,工业行业之间、个体之间的专业知识及数据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工业互联网呈现碎片化特征。通过整合产业链伙伴,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可以交流、合作,而服务提供商在这个过程中与伙伴同成长,能更清楚垂直领域具体需求并进行业务演进,与标准组织、开源社区合作,构建共性问题、可复制的开源解决方案。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赋能平台连接起大量需求和资源方,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强化了网络集聚效应。边际效益递增之下,参与者的竞争优势也将得到提升。对于工业富联而言,打造生态闭环不仅增加了制造企业对其赋能服务的依赖性,实现了对高端客群的价值再挖掘,提供稳定可观的服务收入,还有超级入口价值这一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后工业时代,由于发展重心还未从制造向工业互联网完美转换,工业富联一系列优质资产的作用尚未完全凸显。但随着产业发展思维的转变、潜在市场的激活,以及工业富联从“代工”向“带工”战略节奏的调整,资产迸发效益或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