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 5G、人工智能等产业将率先受益

39485 2月18日
share-image.png
华泰证券 华泰证券研究所关于行业及港股个股的最新研报。

本文来自“华泰证券”,作者李超。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券商分析师一直处在“大湾区”研究的第一阵线。自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方正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东兴证券等各家券商均对大湾区的前景与规划、相关行业机会做了大量持续的研究,并发布了数十篇研报用以跟踪调研。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际,新财富第一时间联系了部分券商的分析师以及投顾,向其提出投资者关注的涉及大湾区发展的四大核心问题,请他们进行解析,此为华泰证券宏观首席李超观点。

问题一:要超越纽约、旧金山、东京成为世界第一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需要发力的难点在哪里?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依靠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对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我国的人口规模占世界近1/5,2018年,我国GDP首次突破90万亿大关,达到90.03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按照全年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9769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又有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强烈诉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因此,依靠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全国的发展和动能转换,是政策的一个必然选择。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三大世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占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6000万,优势明显,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在四大湾区中也名列第一。目前来看,面积仅占全国1%左右,人口比例仅占全国5%左右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贡献了全国GDP的12%,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难点在于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流高校少,支撑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比其他湾区弱。我国高校在北京比较集中,有8所985高校和27所211高校,因此北京有依托中关村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另一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上海,目前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的创新优势在产业创新,有很多好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等,深圳2016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09件,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名,达欧美日韩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依靠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深圳的高校数量少,顶尖高校更是稀缺。这是一个难点。

问题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哪些产业将率先受益?投资主线与投资方向有哪些?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率先受益的应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高端制造业。湾区的产业基础好且类型比较完备,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耦合协调度较高,体现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2016年广东省第二产业比重为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而在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占据龙头地位,企业单位数与利润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约1/3左右。而高端制造业又是国家的重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要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我认为,湾区依托自己的产业基础是能够很好地结合中央政策落地高质量增长这个战略。

其他投资主线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围绕粤港澳联通以及广东境内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广东域内的龙头企业,在进一步开放和国家鼓励建设的情况下,它们会强者恒强;三是会在湾区建设较先受益的贸易与港口领域;最后是要素资源的加速流转方面,特别是土地要素的盘活利用。

问题三:区内四大核心城市中,香港、深圳、广州的定位是否需要调整?“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这三大城市圈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融合发展?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不需要调整,因为目前珠三角依托这几个城市圈已经进行了比较好的产业分工。广州可继续发挥省会、商贸等优势并依托大腹地发展产业链完整的高端制造业;深圳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做好湾区发展的动力源;香港的龙头地位依然不变,通过金融贸易航运带动湾区发展。

在现有城市圈的基础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再深入发挥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作用,着力打造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具体来说,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的为右下角“香港+深圳”,其次为顶端的广州,再次是左下角的“珠海+澳门”。“香港+深圳”以金融和创新为驱动,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龙头和动力;广州作为广东省会依托大腹地发展产业链完整的高端制造业,“珠海+澳门”则作为大湾区的第三梯队,凭借早期开放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共同带领大湾区其余城市经济发展。以三点为核心支撑形成了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促进大湾区整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并向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内地辐射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问题四:大湾区规划落地会不会影响区内各地的房价?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因城施策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个大方向。从国家的层面看,房地产长效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因城施策完善需求端的调控机制,其二是按照库存去化周期精细化土地供给,其三是健全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完善共有产权房和租赁房保障机制,其四是加快研究房产税的立法。

我们认为湾区规划落地会进一步提升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并扩大住房需求,但对各地房价来说,仍然是按照城市布局来因城施策。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因此在中央“房住不炒”的立场下,判断房价要综合考虑人口流入、国家金融信贷政策以及住房供给体系调整等因素,某一个因素如住房需求的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房价的抬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房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编辑:林雅芸)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天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先行,有望带动水泥等行业反弹

2月18日 | 天风证券

高盛:上调中资券商股目标价 升中信建投证券(06066) 及华泰证券(06886) 至“买入”评级

2月13日 | 朱姝琳

智通港股早知道 |(2月13日)中美谈判出结果之前继续“薅羊毛”

2月13日 | 智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