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港股IPO全盘点:大时代下的小趋势

26401 2月1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由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供稿,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已经证明:

制度改革永远是最大的红利。

制度的枷锁一旦卸下,市场自然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更是如此。回顾A股2005-2007年那场浩浩荡荡至今无法超越的大行情,正是源于股权分置改革,理清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释放了强大的市场活力。

如今,港股市场持续的制度改革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港股改革的大时代

自1993年7月,青岛啤酒(00168)成为第一家以H股架构在香港上市至今的公司。此后,大量内资公司以H股、红筹架构赴港上市。时至今日,内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港股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10年间,H股+红筹股的成交量已经占主板总成交的50%以上。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所有的成长都是有周期性的,所有的政策红利也有周期,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新矛盾的产生,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倒逼管理制度的升级。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背靠中国,面向全球的香港资本市场,几经浮沉后,启动新一轮制度改革,也释放出了巨大的时代红利。

1、互联互通

2014年4月10日,沪港两地正式开展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沪港通11月17日正式启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2015年复活节的大时代,浩浩荡荡的北水南调把港股打出一波惊天动地的大行情。2015年4月恒指单月上涨12.98%,期间,4月8日,港股通每日105亿元人民币额度首次全部用完,强大的流动性让无数个股翻倍,这个时代的记忆当属:中国中车(601766.SH,01766)。

(行情图来源:富途证券)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进一步扩大了投资标的,为配合资金流动,沪股通南北向所有总额度限制皆被取消。内地、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时代正式到来,南下资金进一步改变了港股市场的生态,一大批上市公司的价值在南下资金的加入下迅速的发现,这个时代的记忆就属于内房版块了。

(行情图来源:富途证券)

为了配合A股纳入MSCI的平稳过渡,2018年4月11日,证监会公告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内地、香港两地链接更为密切。回看2018年,虽然恒指表现不尽如人意,累计下跌13.61%,但全年成交26.29万亿,同比增长21.93%,市场的活跃度持续改善。

(行情图来源:富途证券)

正是有了交易制度改革带来的流动性红利,才有发行制度的改革的良好基础。

2、拥抱新经济

由于发行制度的限制,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问题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遗憾,大量优秀的公司远走美股,形成“远在他乡”的中概股板块,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矛盾越来越激烈,自然倒逼发行制度的改革,而发行制度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4年,港股市场就有过一场大讨论,最终争议多时的阿里巴巴(BABA.US)因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等问题错过,远走美股,港股市场就留下了那个让人唏嘘的假如:如果阿里巴巴当时在香港上市,阿里+腾讯双剑合璧,现在恒指现在又是怎样的光景?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当年的遗憾,在2017年6月16日继续上演,当日,港交所非常低调发布《香港交易所就建议设立创新板及检讨创业板征求市场意见》,探讨接纳:尚未有盈利的公司;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及拟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决定大致落实《上市规则修订咨询文件》的建议,将于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请。

港股自此掀开新时代的序幕,掀起了一波港股的IPO热潮,创造了众多制度性的第一。首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小米集团-W(01810),首只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歌礼制药-B(01672),首只美股第二上市百济神州-B(06160),首只“3+H”架构君实生物-B(01877),纷纷在在港上市。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的是在二级市场也可以投到更早期的企业,可以享受成长最为迅猛阶段带来的超额收益,坏的是早期投资天然的风险大不确定性高,这类股票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是属于专业投资者的勇者游戏。

因此,要思考港股IPO的大趋势,就要清醒的认清如今身处何处,如今的港股市场:

在交易制度上,既有国际认可的联系汇率下离岸市场带来的全球资金,又有通畅互联互通制度下的中国资金,给市场带来丰沛的流动性;

在发行制度上,既有市场化定价,H股、红筹等多种发行架构的优良传统,又有允许亏损上市、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等创新制度,从而更好地拥抱新经济的到来。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公司而言,港股IPO既靠近本土市场,品牌接受度强,同时靠近本国投资者,估值定价有效性更强,在发行架构的选择上也是全球最为灵活的机制,如果最终不仅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还能吸纳全球资金,这也就是港股IPO持续火热的根本性原因。

港股持续的制度改革必然带来港股IPO的大时代。

二、港股IPO的小趋势

2017年,香港IPO失守全球第一,落后于纽交所及上交所,仅为第三,伴随着港股发行制度的改革,2018年,港股IPO持续发力,最终发行数量、规模双双重回全球第一。在这个大时代下,港股IPO市场又出现了什么小趋势呢?

1、问鼎全球——制度红利

2018年,港股共有218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板有143家(包括10家由创业板转主板上市,3家介绍上市);创业板有75家公司上市。在主板上市的143家公司中,扣除13家没有集资公司,剩下的130家主板上市公司共集资2811.80亿港元,在创业板上市的75家公司,共集资50.62亿港元。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2018年,港股新股发行累计募资约2862.42亿港元,募资额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名纽交所的510亿港元,荣登全球第一宝座。港股IPO数量和募资总额分别增长28.13%和126.94%,IPO数量创出最近十年新高,集资总额创近八年新高。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2018年,全球集资额前十名的公司,港交所独揽三家,分别是中国铁塔、小米集团、美团点评,后两家是发行制度改革后,成功上市的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2018年,受益于港股发行制度改革,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28家新经济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累积融资额超过2048.71亿港元,占年度总募资金额超2/3。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2018年,市场出现了两类特殊的新代码后缀,代表同股不同权的W类股:小米集团、美团点评,两家共集资757.49亿港元,占总今年港交所总集资额的26.3%;代表非盈利生物医药公司的B类股: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五家共集资160亿港元,占总今年港交所总集资额的5.59%。

2018年的港股IPO市场依然火热,大形势依然很好,出现了W类股、B类股的小趋势,随着制度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可以预期,这个小趋势会逐步成为大趋势,未来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板块。

2、新股表现——持续分化

市场通常会有一种路径依赖的理解,即好公司是不会破发的,然而,新股是否破发和公司的质地并不存在必然联系。2018年,在IPO盛况之下,港股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和往年相比略有上升,对投资者的考验也有提高。

港股的发行遵循的是市场化定价的原则,新股的发行价格是由卖方和买方共同博弈产生的,这就导致新股发行价格,很大程度上反映更多的是公司上市发行期间的市场情绪,当受大市、行业、企业家、一级市场等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比较亢奋的时候,发行估值自然水涨船高,也就为后续的破发埋下伏笔。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当对比美股新经济公司的发行定价时,不难发现,港股大部分新经济公司的估值明显高于美股,这些公司来到了港股获得了更好的价值发现融得了更多资金,虽然短期内承担了更多的股价压力,却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长期来看,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有其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伴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动,会看到已经有部分拟上市公司发行定价主动下调,有些甚至推迟发行,市场会自我修复破发现象,也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展望未来,依托港股的发行制度优势,新股发行规模依然可能问鼎全球,但新股上市后表现的小趋势可能就是继续维持分化的趋势,甚至两极分化会继续扩大,当市场定价越来越有效的时候,也是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

3、投资服务——新势力崛起

在制度改革释放市场的活力后,港股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服务提供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小趋势就是,互联网券商的迅速崛起。

(数据统计:富途证券)

港股通开通后,投资者的教投工作在全国持续展开,过去几年恒指相对A股的超额收益也不断刺激投资者南下投资,由于港股通在制度设计上的限制,不能非常好的中小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打新投资者等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与港股通制度限制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也是互联网券商能崛起的市场基础。

特别是对于港股IPO而言,互联网券商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券商通过多年的产品创新以及运营,将懂新经济的投资者与有融资需求的新经济公司进行精准连接,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这可能就是2018年港股IPO市场最为人所忽视的小趋势了。

结语:

2018年12月20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小加网志中发表:《明星公司的IPO为什么也会破发?——回顾2018香港上市新规》,文末,他展望未来:

“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新的上市机制可以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来香港,就像当年的H股的诞生一样,为香港市场带来长久的繁荣与活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属于港股市场的大时代,但是大时代之下的小趋势,又有多少人能把握住?

在港股市场,新经济公司的崛起必然需要更懂新经济公司的投资者,而这类投资者自然也需要更懂他们的新券商来服务,随着港股制度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新经济公司-新投资者-新券商”的生态必然会日渐成长自我加强,最终形成新时代下的新常态。(编辑:刘瑞)


相关阅读

在香港,这项投诉几乎被内地消费者承包了!

2月1日 | 香港传真

新股消息 |动物饲料添加剂公司Ritamix Global Limited申请香港IPO

2月1日 | 许然

香港证监会推新措施革新发牌程序

2月1日 | 刘大洋

新股消息 | 特艺文化向港交所递表

2月1日 | 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