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旅行中转站?3年6倍的机场究竟怎么赚钱?

30831 10月24日
share-image.png
云锋金融 秉承“立足香港,架起东西方桥梁”的战略布局,利用创新互联网科技,为个人、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性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云锋金融公众号(id:majikwealth),经授权发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一个你从未留心过的神秘标的

虽然黄金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但我仍旧无心上班。想想2018年的法定假期已经全部结束,不由让人悲从中来。

周末的时候笔者抽空看了很多国庆游记,其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之一竟然是各大机场免税购物攻略。这让人不免感叹,哪怕没有假期出去玩,有能在免税店买买买的自由也是好的。

在过去,机场只是人们旅行的中转站。而现在她丰富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其越来越像人们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境游客的购物第一站是机场免税店,回程纪念品的最后一站也还是机场商店。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甚至有影院、游泳池和不逊色于景区的花园。

图片来源:pixabay,新加坡樟宜机场

国庆假期不仅洗涤了每一个工作狗学生党的心灵,同时黄金周带来的出行高峰,也使得一批相关上市企业受益。除了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我们在假期那几天拖着行李箱短暂停留过的机场更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你的每一次出行,都是在为机场的营收做出贡献。

假期,就是机场赚钱的日子。截至发稿,今年国内的机场吞吐量排名新闻稿还未看到。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去年的机场排名感受一下,其中位列首位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国庆节期间的吞吐人次达到了226.3万人次。

来源:航空圈,云锋金融整理。注意:上海机场集团(浦东和虹桥)以及厦门机场吞吐量为估计值。

据Wind统计,目前国内上市的机场共有五家。其中A股上市的机场有四家,港股上市机场仅有一家。虽然标的不多,但机场股说不定还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那机场为什么值得关注?因为它确实是一门高护城河叠加稳定收入的好生意。

高护城河

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和城市都能“负担”起机场

机场的高护城河一大半来源于她的公共属性。作为面向公众提供运输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机场承接了面向社会全体提供服务的义务。面对全社会庞大的人口和出行需求,机场的建设离不开两个词:土地和钱。

出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运输设施建设的高昂成本,机场具有民航运输业的另一个特点: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保证了机场的规模化效益,最大程度节省了社会总成本,也为机场树立起了一定的护城河。

首先为了取得土地和运营许可,机场建设需要经过极为繁琐的层层审批。从地方政府到民航局,从规划设计到最终落成,每一步都要经过多方协定审核。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建设需求和支持,机场建设将难以实现。

图片来源:《机场报批程序指南》

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机场建设的资金也并非民营企业所能承受。通常建设新的机场需要经过地方政府、银行、民航局等多方资金筹备。

比如根据上海机场集团披露,除了使用自有资金外,其更重要的资金来源于民航局、上海市政府以及银行贷款等。

而且在初期建设完成后,后续的新航站楼建设,卫星厅建设,都是源源不断的烧钱机器。

同样以浦东机场为例,根据其2017年年报披露,2014年度通过的浦东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项目批复总投资估算达201亿元,报告期内累计投入金额42.18亿元。目前项目进度将将过半。而这一建设项目的所需资金则为公司自筹。要知道压垮百年老店西尔斯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不过是1.34亿美元的债务而已。机场的烧钱速度比百货商店快得多了。

而实际上,机场说不定还真做了百货商店的生意。

收入稳定

最赚钱的并不是你交的机场建设费

既然这么烧钱,又为什么说机场是一门好生意呢?想想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同样是公共基础设施,机场特别在哪里?

首先,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一样,机场具备的自然垄断性带来的是绝对的定价权。我们熟悉的机场建设费,旅客服务费、飞机起降带来的相关收费等,这些都是由政府管控价格带来的航空性收入。

这一部分收入的优点在于稳定。机场庞大的运输体量能为其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增长能长期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区间。

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性业务(旅客服务费,飞机起降及机场费等)为例,根据年报,从2012至今,该类收入的增速稳定在5%左右。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性业务收入变化

图片来源:首都机场年报披露,云锋金融整理

缺点也在于稳定,公共基础设施的价格一般不会随着市场产生过大的波动。这就等同于太过稳定的业绩。作为上市企业来说,这一点显得有些过于无趣。如果没有人口和吞吐量的大幅提升,光靠航空性收入,机场股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政府控价带来的局限。

但是机场之所以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好生意,依靠的是她在其他业务上自主定价的自由。在稳定现金流之外,非航空性业务才是机场真正的摇钱树。

我们通常而言的非航空性业务指的是除航空性业务外,机场所能经营且自主定价的其他业务。

资料来源:首都国际机场年报、网络公开资料合并整理。注:部分机场将租赁等业务也归为航空业务,例如深圳机场的非航空业务仅包括航空物流业务、航空增值业务和航空广告业务。

这部分业务的最大特点在于自主定价,可以跟着市场行情变化。在目前上市的机场股中,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性正日渐凸显。

根据各上市机场2017年年报披露,其非航空性收入占比平均已超过了30%。其中以上海机场占比最高,非航空性收入已达到了53.81%。

2017年各上市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比

图片来源:各机场2017年年报,云锋金融整理。注:部分机场将租赁等业务也归为航空业务,例如深圳机场的非航空业务仅包括航空物流业务、航空增值业务和航空广告业务。

而在增速上,相比起航空性收入的稳定增长,非航空性业务的波动就大得多。同样是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从2012年至今,其单年最大涨幅达19.1%。但同样,机场的这一业务也有营收收缩,增速下滑的年月。

首都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变化

图片来源:首都国际机场年报,云锋金融整理

那为什么这些业务日渐重要?因为机场已经成了一个绝佳的消费场所。

当你步履匆匆来到机场,却发现自己忘了带旅行枕,你肯定没时间网购或者转头去百货商店,机场商店成为了你不想委屈自己的最优选择。同理可证的还有化妆品、当地特产,紧急衣物等等。

而无数出境旅行省钱攻略中均有提及的机场免税店,每逢节假日,简直就是游人的第二目的地。更不用提,当你在机场饿了,大概率是点不了外卖的。

据年报披露,2017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零售业务收入达15亿人民币,约占其非航空性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年同比增速24.8%,高于整体收入增速。而比零售增长更快的则是餐饮业务收入,增速超过了27%。

机场困局

效率成本两难全,靠“天”吃饭不容易

那机场的生意看起来这么好,问题会出现在哪里?一是周期,二是成本。

周期关乎着机场的收入增长能力。机场的收入能力离不开三个重要指标: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这三个指标是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当前的周期紧密相连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好坏和当前的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其机场的经营能力。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机场年报2017年年报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区,人们的出行和消费意愿也会更为旺盛。

以上海为例,作为国内少有的双机场城市。虹桥和浦东的单个国庆吞吐量都能位列全国前十。一方面是国际城市声誉带来的旅游客流,一方面是庞大的现有居住人口(2017年底约达2418万人)和全国第一的城市GDP。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性一般而言会更大,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物流贸易需求更为旺盛。

而经济形势则更好理解,当经济环境处在上行阶段时,人们会更为乐观,消费和旅行意愿增强。旅行带动机场航空性收入上涨,消费则明显拖动免税店等机场消费场所的交易额上升。

而在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没什么现金流的时候,机场的非航空业务收入收缩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说完收入,我们来看看成本。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运输需求,各大机场都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吞吐能力。而提升运营效率,就意味着要建设新的跑道、新的航站楼、甚至是新的卫星厅。

抛开建设的巨额花费先不谈,随着项目落成而来的折旧费用是成本端造成持续影响的重要因素。它被老老实实地记录在机场的经营里,一年一年吞噬着机场的利润。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折旧占经营成本比重变化

图片来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历年年报,云锋金融整理

折旧是影响机场运营成本中除人工和运营成本外的大头。每年持续的大量折旧严重侵蚀了各机场年报中的利润。而要保证利润空间,机场必须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大功夫。

综上,哪座城市更具有发展潜力和对客流的吸引力,哪座城市的机场有着更强的成本把控能力,哪家机场企业才更具有升值空间。

结 语

当世界靠着一条条航线连接起来的时候,新的商机就在不断涌现。而我们的旅行中转站,也在不断自我成长。未来机场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会给其收入增长带来怎样的空间,仍未可知。

此时,你可能正在某一座城市的机场里候机。不妨算一算,你所在的机场能值多少钱?

(编辑:张佩暄)

相关阅读

2018年前三季度新股市场总结

10月15日 | 涛哥讲新股

美股从“甜点区”转向“引爆点”

10月12日 | 广发证券

港股开盘(10.12)︱恒指涨0.53%报25401点 华晨(01114)跌17%

10月12日 | 王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