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争相碰瓷巴菲特为哪般?

37438 5月1日
share-image.png
文文 智通财经资讯编辑。

这个五一假期,刷屏的爆款除了炫耀美景、美食,还有一种更显逼格的玩法——去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装逼。早在大会开始10天前,我国油头粉面的金融界“高端”人士就开始出言必谈“巴菲特他老人家”,还在社交网络刷屏“直播倒计时”。更有甚者,国内某财经媒体还声称“直播广告”占领了奥马哈机场——这座静谧的美国小镇,估计受够了这帮咋咋呼呼的牛鬼蛇神。

要知道,这里开的是巴菲特股东大会。从名义上说,你必须“是伯克希尔·哈撒韦(BRK)的股东才有资格入场”,而1股伯克希尔股票价值15.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的价格,是多数人高攀不起的。

换句话说,很多咋咋呼呼、高调刷屏去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我国同志们,压根就不是股东,事实上就是去装逼凑热闹,维护自己高端金融人士的身段。

不是正派股东,各路散仙嚷嚷着去奥马哈能干什么呢?

要么就参加打着巴菲特股东大会旗号的高端出境游定制产品,价格多在人均6万元~16万元不等,贵一点的能亲自参加股东大会、亲耳聆听巴菲特的讲话;而便宜一点的,在奥马哈小镇转一转,顺便再来个美国游。这就是我国群众喜闻乐的“碰瓷儿”。不过,这次碰的是股神巴菲特,碰瓷碰出新高度。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到ebay官网上去买股东入场证。对于伯克希尔股东来说,每个股东最多可以申请4张入场证,但是每年总有一些不去的股东,有的就在ebay上公开出售入场证,售价在16美元-40美元不等。仅花16美元,远距离瞅瞅股神,刷几天朋友圈,装的一手好逼,这种装逼性价比超赞。

当然,必须承认股神巴菲特的超人魅力。当一个人数十年来坚持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并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加上不遗余力宣扬理念教化众生、积极推广慈善事业、身体力行裸捐身家,那么这个人的确魅力四射。有股东称巴菲特面容慈祥好似“佛陀”,再加上言语风趣、生活简谱,更为其添加光环。

每年,投资者仅有两次机会能够看到或听到股神巴菲特对下一波投资机会和股市行情的看法:一次是他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所撰写的“致股东信”,还有一次就是公司股东大会上发表的演说。

而数万名股东齐聚的年度大会,可谓是一场心灵洗涤之旅,也是坚定投资理念之旅。这么有谈资、有噱头的高大上聚会,当然少不了我国人民的身影。

智通财经获悉,此次股东大会上,有约3000名中国人士来到奥马哈,希望聆听巴菲特对中国投资市场的看法,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而在奥马哈这个人口约30万的小镇上,去年参加大会的人数约4万,今年约5万,增加了1万多人。虽然数据并不太精确,但可以清楚地说明,新增的人数中绝大多数不会是股东。

在现场的投资者告诉港股挖掘机,“现场到处都是中国人的面孔”。

如果真是为了从巴菲特处获得智慧,看看新闻报道和巴菲特的书籍就可以了。关键是,就算亲耳听到了巴菲特怎么说,和巴菲特合了一张影,聊了几句话,把他的投资理念背了一百遍,绕奥马哈转了一千圈,也成不了巴菲特。

就冲这个往尘嚣里钻、往网络上晒的热闹劲儿,也跟股神宁静致远的作风背道而驰。对于这一类瞎凑热闹的“巴迷”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场投资朝圣,不如说是一场追星之旅,或者可以说,是一场休闲、旅游、装逼的狂欢。

除了各路散仙,国内媒体也是趋之若鹜。不少财经媒体派出精兵猛将,提前数日就驻扎在奥马哈了,要进行无时差的中英文直译大会直播。这架势和规格,大有占领巴菲特大会舆论制高点之势。

反观国外媒体,当然也重视巴菲特股东大会,但绝不至于像国内媒体这样兴师动众地“提前预热”、“现场直播”,后者连巴菲特“心水”的冰激凌口味都要拿出来大书特书。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认为,尽管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巴菲特股东大会,其实中小投资者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你学不来,也学不会,更没办法学!

“国内财经记者热火朝天、千篇一律地重复报道一年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无外乎两个目的:首先,告诉领导这事儿我们做了,不是去美国玩儿的;其次,年轻人回国后在朋友面前装逼,我也去过美国了,甚至还见过巴菲特,至于人家待见不?不重要了。”这名评论人士告诉“港股挖掘机”。

不过,只要是吸引眼球的,就是可以挖掘赚钱潜力的地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亘古不变的道理,演化在这场盛宴中,竟变得如此和谐恰当。

相关阅读

巴菲特二季度增持亚马逊(AMZN.US)等科技股 金融类个股仍占一席之地

8月15日 | 陈闻晓

伯克希尔(BRK.A.US)二季度亚马逊(AMZN.US)持仓大增11% 苹果(AAPL.US)仍是第一大仓位

8月15日 | 智通编选

巴菲上季度特持仓预测:买入微软(MSFT.US)?减持苹果(AAPL.US)?

8月14日 | 智通编选

净利腰斩、减值逾12亿美元:巴菲特这次踩的雷有多大?

8月9日 |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