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药明生物(02269)在香港召开2018年中期业绩会。会上,CEO陈智胜表示,“即使不增新项目,我们的收入也将非常可观。”
智通财经APP获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该公司收益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亿元,同比增长170.7%;经调整纯利2.97亿元,同比增长94.2%;每股盈利0.21元,不派息。
收益增长主要归因于综合项目数量稳步增长;通过实施“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策略更多IND前阶段的项目成功地进入下一阶段,例如早期(第I及II期)及后期(第III期);及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MFG2新的流加生产线的产量扩大,为后期(第III期)更多项目带来了更高收益。
期间该集团毛利率为39.3%,而上年同期为40.4%,毛利率受以下各项的综合影响,即更好的产能利用率及更有效率的业务运营;部分被2018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大幅贬值,而该集团的大部分收入以美元计值所抵销。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药明生物业绩发布会问答实录。
问:营收增长主要收益于欧洲地区的贡献,请问未来国内外的营收占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答:欧洲是世界CDMO大本营,最大的几家企业都在欧洲设立了公司,而近几年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我们有能力与其PK,虽然欧洲增速较好,但目前总占比并不算高。并且因为我们是一个平台,无论设在欧洲、还是美国,都能帮助自己的业务实现增长,未来美国业务肯定会有一个继续增长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但具体从占比上来说,很难预测到实际增长的占比,我希望未来美国、中国各占据40%,欧洲占20%,这样的比例分布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各个地区竞争。
问:目前未完成订单总额处于较大的攀升中,现在选择药明生物的客户平均等待时间是多久?公司在缩短客户等待时间上做了哪些工作?
答:目前公司之所以还在招人,就是不希望客户等待,去年、前年我们只有一个厂,现在随着新厂投入,1个月就能启动项目。我们扩大产能的目的就不不让客户等待。此外,我们还在将项目速度加快,项目从我们接手到IND的平均花费时间为18个月,但在这些努力下,我们能让其下降至12-15个月。
问:公司业绩未来是否会保持如此高速的发展水平?营利增长点会在哪里?
答:从目前来看,我们对未来保持增速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叫“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项目在研发阶段收入相对较低,等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时收入相对较高,若一个项目成功,收入将会达到百倍、千倍,所以我们业务增长模式是非常清楚的。简单来说,即使我们不加新的项目,我们平台上的187个项目,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目前公司的营利点主要在单抗、蛋白等方面,未来我们还会在原基础上覆盖双抗、疫苗等领域。
问:针对产能方面,公司投入资金是多少?短期内如此扩大产能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我们并非盲目建厂,而是根据项目发展去逐步建厂、产品线来建产能的,是可以调整的,并且我们的产能在行业内的资本利用率最高。就当前来看,我们的产能是不够的,未来3年,每年估计会花费4亿美元左右投在固定资产方面。
问:医药板块的波动较大,您怎么看医药股的走势?
答:股市肯定是波动的,但生物医药板块潜力较好,所以公司层面并不担忧股市的波动。
问:公司如何看待同业竞争的这一问题?
答:市场上绝大部分公司的商业模式与我们完全不一样,因此并不担心同行竞争的问题,毕竟门槛摆在这里,尤其是我们做的是一个“链”的过程,相比其余做某一点来说,竞争性更高。
问:截止上半年,公司进入临床的项目近90个,药企与公司在临床试验的合作模式是怎么样的?
答:药明生物其实是不做临床实验的,更多是推荐给药明康德来做。
问:公司为何只做平台而非药?
答:即做平台又做药,就属于与客户竞争,事实上从公司建立开始,我们就“只做平台不做药”,这样的好处是,平台可以无限大,每个项目进来都是可盈利的,而药不管有多好,总有替代品。因此,做平台反而可以恒者恒强。
问:鉴于“不做药,只做平台”,但大股东李革却投资了即将登陆港股的华领医药,其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当前生物医药非常火爆,但并非所有创新药初期都能做到“自食其力”,所以李革总才做了相关的投资,以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当然,投资和药明生物完全是独立运营的。
问:公司在全球设立基地,那如何应对各国的政策法规?
答:虽然每个国家法规不一样,但我们均是按最高标准执行,即同时符合美国、欧洲、中国的标准,因为这三个国家具有最明显的区别。尽管最高标准能增加自己的成本,但就长期而言,是能增加客户的信任的,转换而来短期成本或许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