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萎靡,怎么看怎么办?

70372 8月8日
share-image.png
肖顺兰 智通财经资讯编辑。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一大问题: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低迷时间创二战后以来最长。

全球经济面临怪现象

虽然上周五公布的美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5.5万,远高于市场预期值18万,失业率维持6月低水平4.9%,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已出现长期疲软现象,这在二战之后非常明显。

这种经济颓势又恰恰能解释自世纪之交以来,为何员工尤其是低薪一族的工资增长得如此缓慢,同时汽油价格低迷、储蓄利率超低。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解释特朗普崛起、英国选择脱欧、欧洲民粹主义运动兴起这一系列现象了。

这种缓慢增长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怪就怪在已低迷了15年且没有复苏迹象。据智通财经了解,以美国为例,1947-200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2.2%,而自2001年以来,已降至0.9%。西欧和日本经济表现则更糟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经济增速下滑,意味着生活水平改善速度也会放缓。2000年时在美国,跟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的人均GDP约为4.5万美元,但如果当时经济增速降至2001年之后水平,人均GDP可能仅为2万美元。

更糟的是,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数据显示,过去10年,美国81%的人口收入持平甚至下滑,而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出现的比例则分别达97%、70%和63%。

归根结底还是供求问题

与经济学中大多数现象一样,经济增长放缓归根结底还是供求问题,即全球经济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消费者和企业购买的需求之间出现了问题。令人担忧的是,全球供应和需求疲软,且在往恶性循环方向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机器的一些基本零件似乎已被损坏,常规政策工具如降息和稳健的财政刺激政策,并没有起到修复的作用。

低增长态势,是困扰美国新总统的难题,也是欧洲和日本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逆转放缓局面有措施

要逆转经济放缓的局面,第一步则需了解放缓的原因,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即重新审视经济学家的预测。

2005年1月,如往常每年一样,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了其对美国未来10年的预算和经济展望,但实际上,2015年美国经济产出比预期的3.1万亿美元低出逾17%,即使假设2008-2009年未发生金融危机,2015年也会比预期少1.7万亿美元。

从算术来看,增长放缓有两个潜在组成部分:人们工作时间变短,每一小时劳动力的经济产出也变少,而这两方面则会造成经济增速下滑。

2000年时,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美国西北大学讲座教授Robert J. Gordon发表论文称,网络并不会像20世纪的电力、航空运输和室内管道那样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不会产生变革性影响。

但那时占大多数的技术乐观派认为Gordon的观点是错误的,认为全球正处于一个新时代。但随着几年后生产力增速的下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Gordon的观点。

2005年时任C.B.O.主任的Douglas Holtz-Eakin,目前担任美国行动论坛(American Action Forum)总裁,他称,科技似乎也没那么神奇了,与其他投资形式差别也不大了。

经济学家曾预测,2005-2014年间,一个小时的人均劳动力产出会增长29%,但实际上仅为15%。

但不仅仅是每小时劳动力产出比预计少,连工作时长也变短了。

失业率则确实比当年C.B.O预测的5.2%要低,7月美国失业率为4.9%,但失业率只是将积极寻求工作的人员纳入计算,2015年既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劳动力比预期的500万略少。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去年的一项分析估计,自2009年以来,劳动参与率下降了约一半,而人口老龄化问题(C.B.O预测时也考虑过老龄化问题)贡献了14%的比例,还有三分之一下滑的原因则是因为年轻人不去寻求工作,因为他们认为找到工作的机会渺茫且赚取的薪资过低。

疲软的生产力和减少的劳动力,对经济供应都会带来打击,但需求萎靡,才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问题。

将经济比作一辆汽车,如果车速超过汽车承载的能力,汽车并不会跑得更快,发动机也会过热。同样,如果自愿退出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增多、科技不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是造成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则经济应该出现过热,并导致通货膨胀。

但目前并未出现通货膨胀,相反,全球央行还一直在为经济加速,并未导致经济过热。

到底是供应还是需求造成经济增速下滑,区分这一点很关键。如果是需求带来的问题,则需要释放更多刺激政策;如果完全是供应问题,则政府刺激作用无效,决策者更应刺激企业创新,并说服劳动力重回就业市场。

但如果是供应和需求双方共同带来的问题呢?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曾在克林顿时期担任第71任美国财政部部长、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观察到,虽然央行加大刺激,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维持低位,且未出现通货膨胀。但其实在金融危机前,由于房地产泡沫、战争支出和低利率,美国经济也是不温不火。

2013年11月,萨默斯结合他的观察发表言论称,全球经济可能已经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需求不足,造成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

三年之后到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变本加厉。

但这可能也并不只是供应和需求的问题。有劳动能力的人退出就业市场,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技能衰退;生产力下滑,也有可能部分原因是企业没有进行资本投资,因为他们认为产品需求不足。

萨默斯称,这打破了萨伊定律(Say's Law)。据智通财经了解,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需求是由供给创造的,只要供给增长,需求就会自行扩张,与供给相适应,即所谓的萨伊定律,即人们通过工作,如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获取收入,再用收入去购买商品和服务。

而萨默斯称,现在是需求不足,造成供应萎靡。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应大幅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需求,这反过来又会提振供应发展,如为道路和桥梁修建工人提供就业。而两位总统候选人,即希拉里和特朗普均支持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

然而即使有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经济前景仍充满不可预知性,但如果任由问题发展而不去解决,21世纪将悲苦不堪。


信息支持:比特

相关阅读

萨默斯:全球央行“弹药”已空

6月30日 | 曾俊翔

GDP地图告诉你:法国还不如美国一个州

6月16日 | 曾俊翔

联合国:食品价格上涨加剧或导致中国GDP减少1610亿美元

5月19日 | 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