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再迎中资股上市潮,IPO规模近800亿

34583 6月25日
share-image.png
万得资讯 中国内地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

本文来自“万得资讯”,作者为“Wind”。

港股市场再次迎来中资股IPO热潮。Wind数据统计,纳入近期即将登陆港股的中资股(含H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股),年内港股中资股合计IPO规模已达776.46亿港币,同比去年大增82.33%,并创逾十年同期次高。

中资股掀IPO热潮

2018年以来,港股市场正掀起中资股IPO热潮。

周一(6月25日),首只以同股不同权形式在港上市的小米开始招股,时间从周一持续至本周四(6月28日)12点。

根据新浪消息,小米预期定价日为本周五(6月29日),预料7月9日上市。

同样是周一消息,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2017年总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1.6倍。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为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为独家财务顾问。

如纳入即将上市的中资股,年内港股中资股IPO数量已达23家,合计首募规模776.46亿港币,同比去年大增82.33%。对比过去十年数据,仅次于2015年同期规模。从IPO数量来看,也仅低于2014年、2015年同期表现。

另据Wind统计,目前待上市港股数量已达401家,其中有13家将在7月10日前完成上市。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统计2018年以来已登陆港股市场的14家中资股,出现上涨的共有4家,下跌的有5家,其他5家则保持收平。

其中,21世纪交易、元力控股上市首日均出现50%以上涨幅。

随着登陆港股市场的中资股数量越来越多,中资股在港股市场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香港主板中资股总市值达12.84万亿港币,占比达36.95%,该市值规模已与2015年牛市规模相近。而就在今年1月份,中资股总市值一度达14.07万亿港币,创出历史新高。

中资股静待买入时机

中资股排队IPO同时,二级市场上,机构也在提醒买入时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生指数跌幅1.94%,而恒生H股指数跌幅为3.16%,恒生红筹指数跌幅0.18%。

不过,中金公司早前研报表示,当下买入超跌中资股的时机未到,因为市场情绪需要时间才能恢复,流动性趋紧和贸易冲突将继续令离岸股市承压。

报告分析,长期来看可能最终成为买入H股的良机。虽然央行的降准力度小于预期,但可能有助提振市场情绪,因为降准措施减轻对流动性的担忧并且显示决策者积极主动。

Wind统计显示,当前所有港股中资股中,年内上涨的股票数量共有369只,收平股票数量61只,下跌的股票数量则为622只。

其中,有16只个股的涨幅超100%,另有27只个股跌幅超过50%。

另据国金证券李立峰研报统计,当下部分涉及中资股的港股指数,均小于历史中位数。

市盈率方面,恒生香港35指数(12.07)、市盈率大于历史中位数,恒生指数(11.15)、恒生国企指数(9.45)、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9.98)、恒生大型股指数(10.40)、恒生中型股指数(10.89)市盈率小于历史中位数。

市净率方面,恒生指数(1.21)、恒生国企指数(1.09)、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1.17)、恒生香港35指数(1.20)、恒生大型股指数(1.17)、恒生中型股指数(1.13)市净率小于历史中位数。

鉴于港股吸引力不减,南下资金对于港股买入热情依旧高涨。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937.15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现在并未到整体增长和市场中期趋势都逆转的程度。整体来看,预计恒生国企指数到有望升至14000点左右,隐含全年收益约20%,其中盈利增长仍是绝对主要贡献(16个百分点)、而估值预计仅小幅扩张3个百分点左右。这一目标点位低于此前的预测(16000点),主要是基于在国内和海外流动性都边际上收紧的环境下对估值扩张的幅度相对没有此前那么积极。

展望下半年港股市场,报告建议超配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部分原材料(例如煤炭与水泥)、保险和交通运输板块。同时建议投资者低配石油、资本品与建筑、公用事业和电信板块;同时标配房地产、汽车和其他金融板块(如银行与券商)。(编辑:胡敏)

相关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