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投票门”反思:中国技术标准意义何在?

152582 5月12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作者罗超。

这几天,联想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类似于“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联想不支持Polar方案”这样的内容,指出“在3GPP举办的5G标准表决会议上,联想针对5G标准的Polar方案(该方案由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投了反对票,站队高通”,在“中国芯”事件尚未平息的大环境下,联想此举受到很多网友的谴责。不过今天联想集团发表声明称,联想以及包括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在表决会议上针对Polar方案所投的都是赞成票,联想还出示了相关资料来支撑这一结论,联想,可能真的是躺枪了。

那么,5G标准中的一个方案,为什么会引发行业如此大的关注?

标准就是话语权

3GPP是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为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从2G、3G、4G、到即将开启的5G,每一代网络都有对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我国起步较晚,1G、2G时代都是以应用为主,依赖GSM等国外通信技术标准,在终端、通信设备上同样靠进口。从3G开始,我国意识到通信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尝试研发的TD-SCDMA成为全球三大标准之一,虽然3G作为一个过渡期没有延续多久,但也给4G时代自主研发TD-LTE标准打下了基础,如今TD-LTE已是全球4G主流标准,被用户广泛使用。

在4G旗开得胜后,针对5G通信,我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高度重视,在4G大规模商用前就已在布局,希望在全球5G标准制定上掌握话语权。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行业佼佼者,同时拥有位居行业第一的通信和终端业务线,有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走在了前面,本次风波中,由华为牵头力荐的polar码方案已成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主要应用场景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3GPP计划在今年6月公布5G的首个标准规范,通信标准涉及到不同场景,不同信道,会涉及到多个技术方案,编码只是一部分,中国技术最终能占多少尚不可知。

我国对通信技术标准如此重视,是因为技术标准就是话语权。如果掌握自主通信标准,或者在国际标准中技术方案能够与国外玩家分庭抗礼,就不会受制于人。2018年轰轰烈烈的贸易战掀起了对“中国芯”即掌握核心技术的热烈讨论,本次联想“投票门”可被视作是其余波,中兴被制裁陷入被动是“核心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淋淋的事实。不只是芯片,技术标准也不能落后于人。

落后就要挨打

说到技术标准,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芯片、通信这样的高科技,事实上,标准无处不在。

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插座标准,不同形状、插孔数量和电压,插座标准不只是决定了插座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对应电器的接口标准,你在国外买的电器在国内要用可能需要转接头。中国大陆汽车是左舵,日本却是右舵,这不只是限制了汽车的造型也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甚至交通习惯。

最初技术标准还只是一种保护本地市场的手段,今天的技术标准却已是生财之道和市场武器——既可以伤人也可以护己,专利体系的发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和专利就像孪生兄弟,前者走技术路线,后者走法律路线,做法很简单:先让一项技术成为行业的一项标准,技术背后是大量的专利,拥有该技术的企业就能通过出售设备或授权专利获益,进而攫取巨额利润,正是因为此,才有一流企业卖标准的说法。

在强化技术标准、建立专利体系上,美国都走在了前面——就算不考虑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美国在USB这样的技术上都十分注重标准,iPhone 7取消3.5mm耳机孔,强推Lightning接口显然不只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类似于这样的标准,在电脑、音频、视频、家电诸多领域都已形成。

4月,国新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对外贸易高顺差的背后,知识产权使用费上却有高逆差,去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已经达286亿美元,逆差超过200亿美元,主要逆差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其中支付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同比增长14%,其中通信行业占了大头,比如国内企业每出货一台2000元的手机,都需要向高通公司支付200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这还是在受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处罚后。

不只是通信手机行业,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企业有着一部“专利”血泪史,形成了所谓的“一美元”现象。

在互联网前时代,电视、VCD/DVD和音箱几乎是家家必备,中国深圳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大量的科技品牌,然而当时知名的TCL、万利达、德赛、奇声等中国碟机企业都要缴纳昂贵的专利费,视频上有3C、6C、蓝光等专利费,音频上有杜比、DTS等专利费。所谓“6C”就是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JVC、华纳家庭影院7家DVD技术及格式的主要开发公司组成的联盟,中国DVD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要向6C联盟缴纳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每台蓝光播放机为9.50美元,甚至光盘都要缴专利费:蓝光只读光盘的专利费率为每张0.11美元,蓝光可录光盘为0.12美元,蓝光可擦写光盘为0.15美元。

专利费成了企业的“苛捐杂税”,我国当时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交给国外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中国企业如果拒绝缴纳,法律诉讼和出口限制就随之而来。

虽然DVD已经成为历史,不过专利费却从未终结,2017年开始,小米就要向杜比实验室旗下子公司Via Licensing支付相关专利费用。“一美元现象”,在汽车、手机、软件等等行业都在出现。不断给世界源源不断地制造商品却只能拿最少的利润,正是“中国制造”时期的一个典型特征。缺乏技术标准、专利意识淡薄,是“一美元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落后就要挨打”,在科技产业一直在上演,中兴不是第一家受害的企业——行业虽然不同,然而方法几乎一样。

互联网未能幸免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产业,也是一个相对不受专利限制的行业——PC时代出现了大量的Copy 2 China模式的网站,就没有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软件专利的界定和保护比硬件要难很多。当然在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设施上,中国依然出现了受制于人、替人打工的现象,微软、Intel等巨头拿走了PC产业的巨额利润。不过,互联网服务产业如搜索、社交、电商、支付、金融、生活服务等等行业,却不再受制于人,中国出现了不少自主创新的产品,也出现了BAT这样的世界级巨头。

然而,互联网上依然有“一美元现象”,音视频领域是重灾区。我们手机或者电脑里的音视频文件都有一些主流格式,文件格式背后是不同的音视频解码标准——事实上,手机上的短视频直播背后同样要用到各种音视频解码技术。不过,中国在音视频解码领域的技术标准基本一片空白,在泛娱乐和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加持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

音视频不只是在硬件环节有专利费,解码标准的使用也要支付相关费用,正是因为此,互联网公司、音视频网站、短视频直播平台也要支付昂贵的费用。

比如近年来很受关注的H.265专利费问题,就是中国缺乏视频技术标准的缩影。H.265是一个高清视频技术标准,它的压缩技术可以让视频更高清的同时占用更少的存储和带宽,受到苹果、华为等硬件公司、BAT等互联网公司、视频直播网站的支持,已被广泛使用,2015年HEVC Advance宣布将对H.265收取专利费,中国大量企业受此影响。当然,H.265 只是众多视频解码技术的一种,中国企业要缴纳的视频解码专利费还有很多,有数据显示,中国公司每年向相应标准组织缴纳的与视频解码有关的专利授权费就多达40亿元,在目前一直无法盈利的视频行业,这个数额堪称巨额。

再比如音频领域,目前数字音频主流核心技术和标准由美国杜比公司、DTS等国际音频巨头掌控,我国音箱、电视、音乐平台等厂家每年支付高额技术许可费用,其中一些行业,交给国外巨头的专利费超过全行业利润的总和。

缺乏技术标准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显著,缴纳高昂专利费用是直接后果,长期来看,缺乏技术标准、专利储备薄弱,还将威胁产业经济安全、阻碍企业全球发展,中兴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企业当自强

在中国芯事件后,不少中国企业表态要在自主芯片技术上加大投入,诚然,核心技术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不过,从通信、DVD、视频、音频等行业缺乏技术标准,进而“挨打”的过往来看,在重视核心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各方面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同步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产权储备,包括但不限于专利。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缺乏技术标准的痛楚,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巨头正在奋起直追,在4G时代建立优势后在5G时代抢占先机——所以才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而在视频领域,目前也有一些巨头正在加强布局。H.265标准就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华为、联发科都贡献了多个技术方案,其中一些被标准组织采纳,这两家公司因此获得了相应的专利,不过目前话语权依然不在中国企业手里。在下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标准VVC(Versatile Video Coding)上,出现了中国最大的科技巨头腾讯的身影,其旗下的音视频实验室标准团队代表腾讯公司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同时获得了标准制定的多个专家组主席、联席主席和核心实验负责人的重要席位,从而深度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在视频编解码标准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在自主技术标准上,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完成“补课”甚至“弯道超车”?

第一,是基于市场优势建立自主技术标准。

不论是通信、手机、汽车还是视频等互联网市场,中国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即让中国企业自给自足,也让国外企业垂涎。中国完全可以基于市场优势在国内建立事实上的标准。

腾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将文化(包括内容和泛娱乐)作为战略,不只是在音视频、文学、动漫、游戏、体育等版权上战略布局,也开始对技术标准日益重视,此前,腾讯发布自主图片压缩格式TPG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保护,今年又开始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事实上,小程序也可以被视作是一套应用技术标准。简言之,腾讯完全有能力在其业务体系内推广自有标准——不只是图片和视频,还有音频、游戏、娱乐、支付等等,再通过生态推广到行业,就像苹果不断将自己的标准变为行业标准一样。

第二,是基于国家战略实现技术标准输出。

就在5月7日,彭博社发表了题为《中国正悄然制定全球标准》的文章,其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众多领域输出了技术标准,进而助力本土企业通过专利及销售设备获利。技术标准包括金融、建筑、金融、数据管理。中国近来修订《标准化法》和《网络安全法》也具有更深远的重要意义,它们或将长期在中国境外产生回响,与西方标准一较高下。

与此同时,中国知识产权正在越来越完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为4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5%,增速居国内服务贸易之首;分类别看,复制或分销计算机软件许可费出口额居各类别之首,出口额为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占比71.1%。

简单地说,中国企业自主或者联合建立了自主技术标准,就可以借助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实现对外输出,最终不只是可以少缴纳昂贵的专利费,还可以获取利润。

第三,要抓住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弯道超车。

在一个技术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后,后来者就很难打破壁垒——这是标准的意义所在。正是因为此,只有抓住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加大投入才有可能形成自主技术标准。DVD时代中国碟机厂商意识到缺乏技术标准后一起做了一个EVD模式,然而互联网的到来让任何光盘标准都变得无意义。反而是在3G\4G这样的更新换代时间节点,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如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高铁、泛娱乐诸多行业中国都可与世界比肩,这正是建立自有技术标准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有更多类似于华为、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参与进来,甚至形成联盟,想必也会加快中国标准的建立。(编辑:陈嘉林)


相关阅读

爱立信(ERIC.US)拟扩大波兰工厂产能 为5G扩张作准备

8月30日 | 林喵

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5G、1亿像素、瀑布屏能否拯救?

8月30日 | 智通编选

2019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半年报告:华为手机即将赶超苹果(AAPL.US),手机之外硬件成暗战战场

8月27日 | 智通编选

瑞声科技(02018) MEMS业务营收同比增11% 应用场景将扩展至智能家居

8月26日 | 陈嘉林

港股异动︱上半年天线业务销售额降10% 摩比发展(00947)大跌近9%

8月26日 | 王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