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522可能是个交易敏感窗口

62106 5月10日
share-image.png
刘煜辉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来源于天风证券研究所,作者为天风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522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时间点:500亿美元关税的政策咨询结束日。领导下一周赴美谈很大程度上决定522的成色。床铺的“推”平静了好几天了,我们的外交部、官媒也降低了情绪的调门。我们在周边频频在调整关系,中日、中朝、中韩、中和东盟。

似乎都在为第一个敏感时间点准备着什么?希望避免TRIGGER。至少能延到第二个敏感时间点(7月1号)再决定。别一下聊死了,还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讨论。

我想表达几个判断,供批判学习。

1、当下中美之博弈矩阵,技术层面操作空间有限,都是明牌,谈判桌上的TEAM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木有太多办法。不是技术层面的事,关键是背后的政治决断。

2、我个人认为522不是那种很标准的“懦夫困境”的博弈矩阵。因为双方的支付函数中的“害怕值”并不对等。(拐弯,直行)可能会出现,但如果一方计算失误的话,(直行,直行)也是可能发生的。

1)这次贸易战的背后跟过去三四十年的历次贸易纠纷完全不一样,背后有强烈的“清算”的味道。过去四十年是冷战的铁幕徐徐降下的四十年。至此世上没有任何抑制力量能去抑制资本跨境自由流动的“洪荒之力”。

2)我们可能过于聚焦床铺作为商人的“交易”特性的一面(认为他唯利是图,以为以利诱之而擒之),而产生了认知的“幻觉”。

3)我们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床铺政治集团身后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反建制”(大资本、大金融、大科技,过去四十年的既得利益),建制的坚硬利益共同体恰恰是我们,而将两者结合的纽带叫“全球化”。所以“文明的冲突”、“修昔底德”这些政治学的符号,显得有些逻辑跳跃,那只是盖在“底层”逻辑之上的一抹“油彩”。

4)不揭开“底层逻辑”,你可能体不到“清算”的味道。全球化给过去四十年的世界格局、美国和西方的内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结构断裂造成了怎么的冲击。全球化模型的参与各方(跨国资本、美国沉沦的中产阶级、以及我们)都可能进入了某种临界状态。

3、既然是“清算”,所以这轮贸易战的本质是中美供给侧改革的竞争,是全球资本的争夺。床铺的“牌”已经开出:对外提关税(制造全球化的摩擦成本),对内大幅降企业所得税。其他中美的“牌”其实也开出来了。

1)地租:中国是美国的9倍;

2)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

3)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

4)电力/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

5)蒸汽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1倍;

6)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

7)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

8)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

9)人工成本:美国是中国的2.57倍;

10)折旧成本:美国是中国的1.7倍;

11)厂房建设成本:美国是中国的4倍

剩下的就是告诉全球资本,你们自己看着办,食材都齐了,做什么菜看你们自己了。

4、贸易战上拖长时间对峙的结果,供诸位思考。我们的“胀”事实上已经冒出来。如果你要讨论CPI那我们就只能请你去找“非交易”领域的筒子去讨论,交易层面有意义的只有货币购买力。很多筒子对通货膨胀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你且可以抛掉那些以往进入你脑海中的各种庞杂的通膨的概念,只去感受一下我跟你讲的这个“通膨”。

成都最近五万四千人摇号求签四百套房,中签率只有0.78%。最近TF跌得蛮厉害,其实资金面还尚好的情况下。“胀”是什么? “胀”是货币购买力。我们实际上已经再现“不外贬,就内贬”之场景,外部不能释放的话,那就内部释放去把这个实际汇率等式的缺口补上。跟2015-2016一样,只是上一回是驱动居民猛加杠杆买房子,需求扩张向上拉出的产出缺口(学宏观的研究者都知道这就是理论上的“胀”,模型中的“胀”);今天至以后我们体会到的“胀”可能更多是:美国用供给侧的大棒(全球资本的争夺)向下砸出来的产出缺口。有种“撕裂出来的口子”的画面感,有股“狠”的感觉。

5、美国会怎样,我只是感觉很多筒子觉得我们不好能把美国拖下来,美国甭想好,或者美国怕股票下跌,股票一跌经济就扛不住,这些个想法怕是要修正。很多筒子对美国经济的影像可能还是停留在“老照片”中,印钱、加杠杆、股票财富效应、然后是EM的需求盛宴,我们能蹭便车,大家还是紧紧地绑在一起,就像过去四十年全球化一样;是不是有点漠视了当下供给侧的全球资本争夺,基建翻新,特别是能够让美国的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新能源、大数据,乃至5G通讯,生产函数的改造。

6、最后提一个问题: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成本谁来负担?供思考。很简单。

7、2016年底我讲过我们非常需要战略缓冲期“打扫房子”。一年多过去了,时间不够用。但木有办法,当下现实和理性的,怕还是要尽量购买“时间”,尽量购买“效率”。

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文文)



相关阅读

通胀目标7年未达标,美联储意识到当前政策偏紧?

6月24日 | 智通编选

中信建投:鸽派信号明显,美联储降息或将提前至7月

6月20日 | 中信建投证券

达拉斯联储:哪个核心通胀率指标更可靠?是切尾均值消费物价指数还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

6月10日 | 市川新田三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