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

154 7月26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2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刘绍娓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加大出资人政策支持力度,指导中央企业紧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发挥表率引领作用。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同时,要求中央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坚持买技术水平最好、性价比最高的装备,让质价双优的装备供应商脱颖而出。

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先生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先生,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刘绍娓女士,科技创新局负责人方磊先生。

现在,先请王宏志先生介绍情况。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王宏志: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很高兴同大家见面,介绍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情况。首先,向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广大职工群众深受鼓舞、深感振奋,将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新时代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发生了全局性、转折性重大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力度空前加大,布局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价值创造能力切实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不断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施提质增效、价值创造、品牌引领等专项行动,不断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润与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稳定增长,经济运行持续保持稳中有进、质效向好。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我们充分依靠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协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过去两年研发投入均超过万亿元,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三是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坚持聚焦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和接收央企15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体系化布局,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到32%,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赛道新优势加速形成。

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好激发。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接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收官,三项制度改革全面破冰突围,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优势切实发挥,涌现出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五是服务国计民生功能作用充分彰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加普惠。我们牢牢把握人民性这个根本属性,聚焦服务“国之大者”,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承担川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民生工程,扎实做好基础能源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2013年以来累计上缴税费超过20万亿元,投入和引进各类扶贫资金过千亿元,在重大灾害中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邢慧娜:

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请问,国务院国资委对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有哪些举措?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开场白中提到,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既有方向性指引,又有实践性要求,为新征程上我们做好国资国企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本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了研究部署。初步考虑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是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我们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增强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是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鲜明导向,也是时代特征。我们将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和机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体系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第三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要求。我们将围绕国之所需,聚焦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功能价值,塑造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四是把全会明确的重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国有经济层面,主要是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也就是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有企业层面,主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国资监管层面,主要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强化战略协同,提高监管效能。我们还将鼓励企业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推行一些差异化、个性化的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企业活力。

第五特别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好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我们将深化落实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发挥好企业党委(党组)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得预期成效。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央企将把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把党中央部署的战略任务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行动举措,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国资央企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新的动力。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有一项重点改革任务是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请介绍一下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主要的考虑与安排?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所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无论国企、民企,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功能作用都很突出,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对国企、民企的协同发展,国务院国资委一直都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指导推动国企与民企深化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情况,请庆苗局长作进一步介绍。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 林庆苗:

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归纳起来,有“四个合作”:

第一个是资本层面合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中央企业积极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开展股权合作,金额超过39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国企民企在资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二个是产业链合作。中央企业开展共链行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每一家“链长”企业的背后,都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第三个是供应链协同合作。中央企业采购工作中,通过降低采购门槛、减少交易成本等,有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目前中央企业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第四个是科技创新合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合作的制度规则,继续开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对接,指导国有企业建设协同共赢的供应链生态,鼓励国有企业扩大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关注到,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态势良好。请问这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亮点?下半年有什么重点举措,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王宏志

这个问题请刘绍娓同志回答。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 刘绍娓:

感谢您对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关心关注。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结构向新、质效向优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主要的亮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稳一优”:

第一个“稳”体现在生产经营“稳”。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重点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比如,发电量和售电量分别同比增长5.3%、8.9%,原油产量同比增长0.9%,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2%。

第二个“稳”表现在价值创造“稳”。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2.1%,保持了与利润总额的协同增长。

第三个“稳”主要指社会贡献“稳”。累计上交税费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在总投资中占比超过37%。

一个“优”具体表现在运行质效“优”。累计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340亿元,同比增长2.7%;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78.9万元,同比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4%,同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

下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通过“三增”、“三新投入”、“三个边界”管控,有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增”主要指要带头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基础产品的增产增供,确保“供应增”;要深入开展经营创效、管理增效、改革提效,确保“效益增”;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确保“投资增”。“三新投入”主要指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要加大产业焕新投入,加快新赛道、新产业布局;要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个边界”管控主要指要严守财务边界,严控债务规模过快增长,依托司库系统加强实时穿透、智慧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要严守业务边界,严控无关过度多元经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主业、做强实业;要严守企业边界,严控多层架构无序扩张,大力压缩管理层级、压减股权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堵塞管理漏洞。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

在当前的国企改革中,“增强核心功能”成为一个高频词。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后续还有哪些重点安排?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增强核心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围绕使命责任,站位全局、立足大局做好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壮大我国经济实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刚才在开场白中讲到,过去10多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收入、利润都有了大幅提升,累计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此外还上交了国有资本收益1.5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同时,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4个百分点,为稳定社会预期注入了信心。

第二个方面是创造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为国家重大部署落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央企业提供了全国接近100%的基础电信服务、96%的电网覆盖、67%的炼油产能、54%的电力装机、25%的煤炭产量,是维护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全力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有效助力雄安新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建设;同时,我们积极拓展国际化业务布局,有力促进了我国技术、装备、产品等成体系走出去。

第三个方面是创造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高质量完成246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任务,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带头推进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7%;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电信资费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疫情期间电网“欠费不停供”、房租“应免尽免”,并通过搭建产业链金融平台方式,帮助解决上下游企业资金难问题。特别是坚决打好能源电力保供攻坚战,全力参与重大灾害抢险救援,这个月初洞庭湖堤坝决口,建筑央企紧急调运块石十余万吨,中国安能等企业昼夜奋战、比原定计划提前13小时完成封堵,能源、电力、通信、粮食等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障,在大战大考中体现了央企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提升“五个价值”,推动企业进一步履行好功能使命。分别是:提升增加值,提高企业对GDP的总体贡献,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提升功能价值,推动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综合贡献;提升经济增加值,强化“先算再投”的意识和习惯,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和布局,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提升品牌价值,培育更多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央企品牌,擦亮中央企业的金字招牌。

谢谢!

证券时报记者: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铸就了一批“大国重器”,也获得了许多科技大奖。请国资委介绍一下,下一步在推动中央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工作安排?以及重点工作有哪些?

王宏志:

这个问题请方磊同志回答。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负责人 方磊:

感谢您的提问,也十分感谢您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重要枢纽,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中央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围绕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我们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融入国家总体部署、组织央企合力攻坚、推动企业主动突破的三层联动攻关体系,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重要领域,组织百万科研人员投身攻关一线,有力维护了两链稳定。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在可控核聚变、6G网络架构、类脑芯片等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着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学研主导作用。指导中央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协同上下游企业提出重大需求、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遴选30家产业链领军企业,实行“大兵团作战”,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建立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市场和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中央企业加快成为自主创新产品的友好市场。

我们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和“AI+”专项行动,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启动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坚持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并购双向发力,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6大未来产业。实施启航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布局新赛道、掌握新技术、搭建新平台、推行新机制”的创新型国有企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我们全力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资人政策,科技创新考核对工业和科研企业实现全覆盖,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实效导向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对科研人员工资实行单列不受总额限制,健全容错免责机制,赋予更大科研自主权。

下一步,国资央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战略必争领域,进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加大研发投入、引育高层次人才、实现国际化发展,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企业观察报记者: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积极推进中。请介绍一下近段时间中央企业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后续工作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党中央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央企业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机遇。上周五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作出专门部署。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也召开专题推进会,作了相关工作动员,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支持政策,统筹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业升级,把好事办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方面具体情况,请刘绍娓同志作介绍。

刘绍娓:

刚刚王宏志副主任也介绍了,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指导中央企业率先行动,聚焦“五个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加快推动先进设备更新。加速替换改造一批服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装置和设备,更新部署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二是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一批“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智能装备更新替代和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

三是加快推动绿色化改造。推广一批绿色装备,大力促进减污降碳、节能降耗,加强设备能效管理,加快对能效水平较低的装置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布局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品从研发制造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四是加快推动本质安全。实施一批老旧装置改造,强化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应用,在安全隐患高发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加强对各类危险源的在线监控和管理,提高事故和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水平。

五是加快强化有效供给。研发生产一批新型装置设备,推进在各类工业机械、农用、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努力提供技术先进、绿色低碳、节能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设备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加大出资人政策支持力度,指导中央企业紧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发挥表率引领作用。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同时,我们要求中央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坚持买技术水平最好、性价比最高的装备,让质价双优的装备供应商脱颖而出。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当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行程过半。请问,此轮改革的成效如何?下阶段还有哪些重点的改革任务?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话题,刚刚我在开场白中也作了介绍。具体说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作出的重大部署,与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内容是高度一致的。目前,深化提升行动时间过半,任务完成也已过半,总体成效符合预期。具体情况,请庆苗局长作介绍。

林庆苗:

好的,我再介绍一些具体情况。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我们坚持功能使命类改革与体制机制类改革统筹推进,形成组合拳。功能使命类改革,就是聚焦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国有企业的使命责任,推动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体制机制类改革,就是着力破除影响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效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向上、多点突破态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重塑优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科技创新领域亮点纷呈、令人鼓舞。比如,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等等。第三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董事会建设持续深化、制度不断健全,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更加注重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第四是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导向作用更加精准。加强监督问责,推动各类监督力量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把三中全会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与深化提升行动重点工作有机衔接、一体推进、统筹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取得新的突破。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明确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加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投入布局。聚焦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把国有资产守护好、发展好。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国有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另外,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堵点,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作出专门安排。国有企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必须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去年以来,国资央企以空前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一方面是强化创新策源,促进科技和产业同向发力。实施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技术、新模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另一方面是优化发展生态,强化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实施一揽子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政策,对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给予考核加分和利润加回,今年超过80%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升级,并且累计对25万名关键人才和科研骨干实施了股权分红激励,形成了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的看,国资央企已经初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性思路、体系化布局,各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也在抓紧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打造“三个高地”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推动中央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我们将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以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需要为主攻方向,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在研发周期长、攻关投入大、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的领域坚定投入,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我们将打造“产业高地”,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产品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并重,不断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我们还将打造“改革高地”,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管理方式变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同时,创新组织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持续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同时,我们感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国资央企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各类市场主体的共答题,我们将继续深化同各类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的合作,和大家一道,共同研发新技术,共建产业新生态,齐心协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谢谢!

邢慧娜: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两个提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

我们比较关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发展的情况。此前,国资委也启动了“AI赋能产业焕新”的工作。不知道目前工作成效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关注。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一段时间以来,国资央企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靠合作、靠生态,我们将同社会各界一道,在基础端、供给端、需求端、政策端共同发力,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加速,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情况,请方磊同志作介绍。

方磊:

好的,我来具体回答您的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我们积极顺应形势,主动担当作为,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国资央企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作为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部署的主要方向,制定印发行动计划,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开展“AI+”专项行动,就像刚才主任讲到的,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上同步发力,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积极进展。

算力底座加速夯实。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为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基础模型稳步建设。支持“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强化技术攻关和生态培育,推进多模态大模型与跨模态图像生成能力追赶国内一线水平。持续推动大模型开放赋能,带动产业央企、民企、高校院所等共建行业模型。

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在新材料、通信、制造等领域打造超百个应用场景,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在物流、金融、医疗等领域初步构建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开发数据治理工具,逐步对外提供数据加工等增值服务。

产业带动持续加强。多家中央企业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会议上发布软件工厂、5G+AI新通话等标准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能源化工等领域强化与华为、科大讯飞等民企合作,形成供需对接,联合打造行业大模型并推动落地,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央企业也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抢抓战略机遇,携手各方力量,加快成为智算资源的供给者、应用场景的转化者和产业生态的培育者。一是深入挖掘高价值场景并全面开放,开展供需协同合作,形成一批行业应用示范标杆。二是探索高质量数据集标准体系与建设路径,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三是有序推进智算中心和算力调度运营平台建设,做强智算能力供给,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四是紧盯前沿提升基础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对外赋能。谢谢!

邢慧娜:

最后一个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问一个有关“一带一路”的问题。我们知道,这几年中央企业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一批重大工程和标志性项目,比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等。请问,“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时代机遇,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谢谢。

王宏志:

谢谢您的提问。 中央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资央企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累计在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在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为共建国家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具体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基础设施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基础设施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合作积极开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一批示范性项目,比如,雅万高铁开通运营9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00万人次,还有,电信企业海外服务网络遍及40多个共建国家,亚欧海缆5号项目极大提升了沿线通信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积极践行ESG理念,累计承担重点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约300个,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卡塔尔光伏电站等标志性项目顺畅运行,有效助推所在国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同时,惠民利民成效持续显现,带动当地近百万人就业,中央企业积极开展民生项目,比如,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华龙一号项目满足了当地2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科特迪瓦城市供水项目使230万人受益。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八项行动。刚刚召开的三中全会,对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国资央企将深入抓好落实,发挥优势特长,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着力拓展互联互通的新通道,深化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拓展健康、绿色、数字等合作新领域,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

我们将着力打造共建项目的新标杆,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设好、运营好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标杆项目,同时积极对接民生需求,建设更多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工程。

我们将着力夯实安全发展的新基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境外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陈筱亦。

相关阅读

港股概念追踪 | 设备更新再迎催化! 这些细分领域业绩增速有望提高(附概念股)

7月26日 | 张计伟

两部门:降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门槛 不再设置“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要求

7月25日 | 智通编选

五部门:推动大规模节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快淘汰落后的用水产品和设备

7月22日 | 智通编选

民航局: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将近60.8万架 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成长新阶段

7月10日 | 智通编选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答记者问

7月3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