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

467 5月31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31日,广州召开《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3”政策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提到,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放一次性激励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提到,鼓励建设产业保障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广“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小项目租赁厂房”模式。2023年修订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创新性提出鼓励以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向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供地,建设只租不售的标准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实行以房精准招商,通过建设只租不售的产业保障房,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营成本。2024年拟在白云、黄埔、番禺、增城、从化、南沙区推进6个产业保障房试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7公顷,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业保障房建设。

文字实录如下: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对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1+3”政策的主要内容。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空间载体是工业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广州市通过划定工业产业区块、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园、更新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等有效举措,率先在全省划定了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切实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有效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近日,为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更好支持广州产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我市正式印发实施了《广州市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3”政策》。这是首次在市政府指导下,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制定,制定覆盖工业用地、工业厂房、工业园区等多个维度的政策体系。在“二次创业”再出发进程中“二次打造”制造业空间载体。

“1+3”政策中的“1”是《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大部分23项内容;“3”为3个“若干措施”,分别为《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1条具体举措。

在工作目标上“广开沃土”。聚焦加快我市产业发展载体存量增效、增量提质,重点实施“130”和“51520”工程。即,到2028年,我市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将不低于1万亩,约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要打造5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推动15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在主要任务上“深耕细作”。“1+3”政策围绕“化零为整、成片连片、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原则,实施“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工业厂房体系保障、工业园区提质升档、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培优培强”等四大行动,全面提升产业与空间载体资源适配有效性,打造节约、集聚、高效的空间格局,进一步聚合创新要素、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具体举措上“精准滴灌”。政策举措的金方良策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关键在于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为此,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通过施行“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支持工业厂房建设”“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个若干措施,解好优化空间载体“综合题”。

一是聚焦工业用地存量低效和增量不足的瓶颈,围绕“增存调配”做好“加减法”,夯实工业项目“定居地”。增量方面,通过加大工业用地供应力度,优化工业产业区块布局,拓展“带项目”“带方案”等供地通道,做好工业用地高品质供给的“加法”。存量方面,通过拓宽协议转让、股权转让等盘活路径,建立“增存挂钩”等用地激励机制,鼓励国企等主体盘活存量载体,建立“先安置,后搬迁”等企业临迁安置机制,做好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的“减法”。

二是聚焦工业厂房供给和产业需求错位的痛点,运用“供需适配”巧解“不等式”,建好工业企业“安居房”。围绕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构建多品类的工业载体保障体系。对于龙头骨干类型的大中型企业,着重打造集设计、研发、创新、运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突出“大企业供地”的集聚性。对于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高成长中小型企业,着重强化专用型厂房、可租可售工业厂房等供给,提高“中企业供楼”的适配性。对于小微企业及新孵化项目,着重建设只租不售、租金合理的产业保障房,确保“小企业租厂房”价廉物美的灵活性。政策还创新“工业物业弹性租期”、“产权分割”等举措,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允许直接进行产权分割转让;对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允许“先租后让”租赁期减至半年。

三是聚焦各类园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局,采取“高低搭配”列出“方程式”,打造工业发展“主题园”。根据我市产业生态培育和“强链”“稳链”“补链”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园区软硬件解决方案。为引导新质生产力高端集聚,聚力打造特色标杆工业园,构建产业引擎型的核心载体。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以点带面拓宽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为满足产业链配套需求,着力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以“工改工”增亮村镇产业成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五个到位”,确保“1+3”政策实施效果。

一是统筹到位。充分发挥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产业载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园区规划、报建、建设、验收等流程。

二是奖励到位。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其中,市财政对每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每个低效工业园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每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

三是补贴到位。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放一次性激励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四是配套到位。持续加强工业厂房的电力、通信、环保、供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安全、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的千兆光网、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监测到位。构建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工业用地产业监管和财税效益评估体系,探索建立工业园区运行监测与调度机制,促进产业项目经济税收贡献与城市资源投入相匹配。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最后,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市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对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大家!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听了市工信局的介绍,此次“1+3”政策,提出了全面优化制造业载体供给,我想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一下,广州在创新工业用地供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和创新做法?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围绕“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精准引导产业用地供应。突出保障产业用地及配套保障房,向制造业用地集中倾斜,降低用地成本,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是加大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多层次保障市场主体用地需求。2024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019公顷,其中计划供应工矿仓储用地1300公顷,同比增长53%,占计划总量的43%。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的同时,扩大覆盖至小面积工业用地供应,近两年将5000平方米以下的工矿仓储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24年计划供应小于5000平方米的工矿仓储用地19宗。

二是鼓励建设产业保障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广“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小项目租赁厂房”模式。2023年修订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创新性提出鼓励以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向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供地,建设只租不售的标准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实行以房精准招商,通过建设只租不售的产业保障房,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营成本。2024年拟在白云、黄埔、番禺、增城、从化、南沙区推进6个产业保障房试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7公顷,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业保障房建设。

三是不断优化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弹性出让、先租后让政策。2024年修订印发《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的通知》,一是在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基础上,增加“长期租赁”的供应方式,支持企业灵活选择;二是优化弹性出让年期设定,扩宽出让年期的可选择范围;三是增加提前续期或租赁转出让规定。2017年至今,全市采用弹性出让和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120宗,用地面积421公顷,为企业节省初始成本31.2亿元。

四是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带项目”“带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在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产值能耗、生产规模、用地指标等方面制定了差别化的指标控制标准;组织供应工业用地时,将产业门类、投产及达产时间、投资强度、投资总额、产出效率、总产值(含达产年产值)、税收以及违约处置办法等内容纳入监管协议,作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或土地利用绩效履约考核的依据,全力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同时,探索推进项目“带方案”出让,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方案”供应;同时推行“带方案”公开出让工业项目涉及的用地、人防、规划、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五证联发”,进一步推进“拿地即开工”助力建设项目加速落地。

我的回答完毕,感谢媒体朋友对规划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新快报记者:我想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一下,广州在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等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措施?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周勤:《规范》明确要求高标准厂房应符合行业要求,符合产业集聚发展的需求,具有相近行业高通用性和高配套性的特点,规划指标满足现行标准和政策要求并配置载货电梯的4层及以上的标准厂房。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研发配套需求。根据新型产业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鼓励由园区(厂区)运营方统筹建设可供入驻企业共享使用的实验室、检测室等公共设施用房,既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又可降低建设成本。

二是充分考虑厂区公共管理需求。因一个厂区内可能存在多个企业,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管理问题,出于维护和管理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监督生产安全等需要,规范明确要求设计专门的厂区物业管理、安保和消防用房。

三是充分考虑人才配套服务需求。鼓励集中设置公共食堂、公共会客厅、公共阅读区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高配套利用效率。

四是充分考虑平面和立体空间的集约利用。突出平面和立体的功能混合,提倡非机动车停车位结合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合理布局,实现厂区景观绿地复合利用;鼓励利用建筑架空层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建设货物装卸、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地,通过对地面和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节约企业使用成本。

五是充分考虑生产运输功能的完整性。鉴于标准厂房四层及以上的建设要求,考虑到货运电梯对厂房内部垂直运输的影响,《规范》特别强调“配置载货电梯”,以保障生产运输功能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高标准厂房建设既要符合制造业特别是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工业理念,打造成为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我们积极支持、鼓励按照《广东省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要求开展高标准厂房建设。谢谢!

记者:我想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一下,广州在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等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措施?

邓堪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一步强化规划科学引领作用,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完善规划用地管理标准,持续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严格工业区块线管控,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制造业发展要行稳致远,必须要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好工业用地。2020年,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划定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其中,一级控制线443平方公里,是保障长远发展的工业用地管理底线;二级控制线178平方公里,是为稳定一定时期工业用地总规模,未来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作适当优化的工业用地管理过渡线。4年来,全市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稳中有升,增加至623平方公里,管长远的一级控制线增加至451平方公里。

二是加快工业项目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势能。出台《广州市工业产业区块线管理办法》,要求新增工业用地、新引入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区块集聚发展。近年来,除个别在环境保护、城市安全方面有特殊需求,需单独选址的项目外,全市95%以上的新增工业用地均位于产业区块内。严格保障区块的工业主导功能,工业净用地面积必须占到区块总面积的55%以上,禁止与工业生产无关或功能相冲突的项目在区块内选址,集中布局产业生产、研发、供应、上下游产品服务项目及公共服务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是开展工业用地扩容,强化工业用地效能。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组织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工业用地开展提容扩产,全市累计完成371宗存量工业用地的扩容提质审批,总用地26.62平方公里,增加工业建筑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2024年,在过去由“企业申请——政府支持”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企业提出需求——政府主动服务”。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主动摸查企业提容扩产需求,按以工业产业区块为单元,集中开展工业用地提容工作,今年计划完成全市11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扩容,将再增加工业建筑面积约1.97亿平方米,预计惠及企业达2000家。企业无需单独申请办理工业用地提容涉及的规划调整手续,可减少办理时间3个月。

我的回答完毕,感谢媒体朋友对规划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广州电视台记者:实施意见提出打造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是什么概念?

周勤:工业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是集合了多种功能和优势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建筑群或区域。从功能性布局来说,工业综合体不仅包括生产车间、洁净车间、仓储物流、行政办公等功能性用房,还包括公共食堂、公共会客厅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供配电、消防等公共辅助用房;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工业综合体不只是简单的厂房上楼、生产上楼,更是产业链上楼,也就是制造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研发创新和品牌运营一起上楼;它既包含了生产制造环节,也包含了与高端制造强相关的研发、创新、小试、中试、品牌、运营等生产服务业环节,是新型工业化在大都市城域空间的具象化表达。打造工业综合体的目的就是通过功能集成、管理与运营的优化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本场直播已结束,感谢关注!

本文编选自南方网,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

相关阅读

广州:取消首套及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15%

5月28日 | 智通编选

中基协:4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备案确认75只 新增备案规模合计775.27亿元

5月27日 | 刘家殷

金价升至历史新高 基金迎四年以来最看好时刻

5月25日 | 汪晓理

OpenAI投资者Alpha Intelligence Capital筹集2.5亿美元新基金 聚焦AI投资

5月21日 | 庄礼佳

“大宗热潮”继续?史上最大对冲基金之一为开张铺路:四处聘请大宗商品交易人才

5月21日 | 魏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