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精选好书|《Cradle to Cradle》再升级!探索《The Upcycle》的革命性思想(上篇)

201 5月24日
share-image.png
Link ESG

LINK-ESG 好书推荐官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The Upcycle: Beyond Sustainability - Designing for Abundance》是William McDonough和Michael Braungart继畅销书《Cradle to Cradle》后的又一力作,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观点。McDonough 和 Braungart于1995年开始合作, 1999年联合创立了McDonough Braungart Design Chemistry (MBDC),将Cradle to Cradle理念应用到建筑、城市规划、产品设计等领域。之后他们共同撰写了畅销书《Cradle to Cradle》(2002)和《The Upcycle》(2013),系统阐述了二人的设计哲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William McDonough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建筑师、设计师、作家和思想家,以其革命性的可持续设计理念“Cradle to Cradle”和“Upcycle”闻名。他拥有耶鲁大学的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创立了William McDonough + Partners建筑设计事务所及McDonough Innovation公司。McDonough的设计作品包括福特汽车River Rouge工厂、Nike欧洲总部和NASA的可持续基地等。他的贡献为他赢得了美国Arts and Letters建筑学院的Brunner奖章和总统可持续发展奖。McDonough还着有多部作品,如《Cradle to Cradle》和《The Upcycle》,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理念。

Michael Braungart是一位德国化学家和流程工程师,以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而闻名。他拥有苏黎世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并创立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couragement Agency (EPEA) Internationale Umweltforschung,担任科学总监。Braungart主要推动了“Cradle to Cradle”(摇篮到摇篮)理念的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产品设计应支持可持续循环使用。他的重要工作包括开发了Cradle to Cradle认证规程和材料评估工具。此外,他还在德国吕讷堡大学和荷兰鹿特丹商学院担任教授,致力于教育和推广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Braungart的贡献在于其对环保材料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革新思路。

二人利用各自在化学和建筑领域的专业背景,从材料和结构两个维度入手,开创性地提出了Cradle to Cradle设计框架,强调产品从摇篮到摇篮、永续循环的理念,使人类活动能够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良性运转。 McDonough关注宏观的建筑、园区、城市等系统设计,Braungart则专注于微观的材料和化学品评估,二人优势互补,成果丰硕。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McDonough和Braungart都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设计和商业领域的重要推手,为ESG在企业界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以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开创了可持续设计这一全新赛道,启发和影响了无数设计师、企业家和决策者,推动人类社会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型,功不可没。

《Cradle to Cradle》自2002年出版以来,在设计界和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指导性文本"。而《The Upcycle》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Cradle to Cradle的内涵。让我们详细回顾一下:

《Cradle to Cradle》的影响

· 提出了革命性的Cradle to Cradle设计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主张产品生命周期的永续循环

· 系统阐述了生物营养和技术营养的概念,为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估和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 启发了一大批企业开发Cradle to Cradle认证产品,如Herman Miller、Steelcase的办公家具,Shaw的地毯,Puma的服装鞋履等

· 促进了跨学科协作,设计师、建筑师、化学家、企业家开始携手探索可持续创新,形成了庞大的C2C小区

· 引发了对传统设计和制造范式的反思,推动了生态效益、社会责任等因素在商业决策中的主流化

·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20万册,堪称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现象级"著作

《The Upcycle》的延续与发展

· 提出了"Upcycle"概念,即在生物圈和技术圈不断创造价值和丰富度的良性循环,与"Downcycle"形成鲜明对比

· 分享了过去十年推行Cradle to Cradle的经验教训,介绍了更多成功案例,如P&G、福特、谷歌等公司的可持续实践

· 阐述了Cradle to Cradle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消除了对增长的"原罪化"看法

· 提出了"材料银行"、"智能材料库"等设想,为打造跨产业的材料协同网络指明了方向

· 反思了传统环保主义的局限性,提倡通过设计实现"more good"而非"less bad",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积极能量

· 讨论了如何将Cradle to Cradle理念应用到园区、城市、经济体的宏观层面,拓展了其适用边界

《Cradle to Cradle》奠定了框架,唤醒了意识,而《The Upcycle》则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丰富了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可持续设计世界观。这两本书牺牲发人深省,启迪智慧,激励了企业界拥抱可持续发展,在ESG话语体系形成之前就为其埋下了伏笔。

Eco-efficiency VS Eco-effectiveness:环保设计的新战略

McDonough和Braungart在书中指出,传统的环境管理主要关注"eco-efficiency",即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污染排放等,本质上是在minimizing damage。而他们提出要转向"eco-effectiveness"的思维,即通过良性设计从源头上消除负面影响,创造积极效益。让我们具体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

Eco-efficiency的局限

· 仅关注减少资源使用强度,但总体消耗量可能因为规模扩张而上升 (如提高汽车油耗,但车辆总量增加导致石油消耗上升)

· 容易陷入"less bad is not good enough"的困境,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 污染的减量并不等于污染的消除,危害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

· 容易将责任外部化,转嫁给最终处置环节 (如回收部门)

· 在企业内部较难获得认同,常被视为与增长对立、成本上升

· 激励机制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命令-控制"手段推动

Eco-effectiveness的优势

· 在设计之初就将环境因素内部化,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 以模仿自然界的"摇篮到摇篮"循环为目标,实现永续利用

· 对标自然生态系统,提出了nutrients、metabolism等正向概念

· 将环保创新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视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 通过良性设计获得质量提升、成本节约等商业红利,实现增长与环保双赢

· 超越合规驱动,主要依靠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推动

Eco-effectiveness的案例

· 耐克将鞋底设计为可回收再利用的聚氨酯材料,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能循环利用

· 福特汽车用植被屋顶代替空调系统,每年节约能源成本30万美元

· 通用电气淘汰灯管中的汞、三星为电视机选用无毒阻燃剂,从源头杜绝危害

· 荷兰Desso公司的地毯backing使用类似蒲公英的安全材料,实现100%生物降解

对ESG的启示

· ESG目标设定不能仅关注风险规避,更要立足机会创造,实现战略增长

· ESG举措要嵌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价值链,从源头入手,开展系统性变革

· 开展ESG创新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的协同效应,不能顾此失彼

· ESG最终要落实到产品、服务、流程的设计中,通过设计驱动来引领绿色转型

· 企业应主动拥抱ESG,通过良性设计建立差异化优势,获得消费者认同

· 政府在推动企业eco-effective转型中大有作为,需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工具

从eco-efficiency到eco-effectiveness是一次范式革命,标志着人类环境观的跃升。对于正在推进ESG变革的企业而言,这一思维转变可谓恰逢其时。唯有从被动减量走向主动创新,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这需要企业和政府携手努力,在利益相关方中凝聚共识,打造ESG生态系统。我们曾经对增长和环保的对立看得太狭隘,而Cradle to Cradle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化解矛盾的锦囊妙计,开启了eco-effectiveness的崭新境界。

重塑环保设计:如何利用生物与技术营养实现材料可持续利用

生物营养和技术营养的循环是Cradle to Cradle设计理念的核心。McDonough和Braungart认为,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两类营养:生物营养和技术营养,二者并行不悖,但循环方式迥异。设计的关键是要顺应其内在规律,实现永续利用。让我们深入解读一下:

生物营养 (Biological Nutrients)

· 定义:可以安全地返回生物圈、被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如自然纤维、可堆肥材料等

· 循环模式: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营养成分,最终形成土壤养分,滋养植物生长,实现物质closed loop

· 设计要点:慎选用材料,确保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尽量使用单一材料,提高可降解性

· 案例:福特汽车座椅采用100%安全可堆肥的织物;TRIGEMA公司生产全棉无化学品T恤

技术营养 (Technical Nutrients)

· 定义:在工业死循环系统中无限次循环使用而不降级的非生物材料,主要指金属、塑料等

· 循环模式:再利用(Reuse)和再制造(Remanufacturing),通过拆解、熔炼等方式实现材料的高质量回收,用于同等质量的新产品生产

· 设计要点:产品模块化设计,易于拆解、分选和再加工;避免使用混合材料,防止交叉污染;建立逆向物流体系,确保废弃物高效回收

· 案例:Steelcase公司生产模块化办公椅,塑料和金属部件可完全拆解回收再利用;Philips公司的Econova电视机98%材料可回收,并大量采用回收料生产

生物与技术营养的协同设计

· 两类营养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可以藉由巧妙设计实现"quasi-lifecycle",即营养成分从生物圈进入技术圈,又重新回到生物圈

· 比如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在使用周期内类似塑料发挥功能,使用后则可生物降解,重新释放营养

· 再如可降解材料与永久材料组合,实现各司其职、阶段性转化,如植物纤维与金属结合的家具

· 关键是对材料特性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设计师要像编曲一样,让不同材料在不同周期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对企业ESG的启示

· 开发bio-based原料,积极探索生物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寻求化石基材料的替代

· 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实现产品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

· 建立配套的逆向物流体系,提高废弃物回收效率,发掘循环材料供应链机会

· 与原材料供货商、回收商等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建共享材料数据库,为跨产业协同奠定基础

· 采用生命周期视角,系统评估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材料环保标准,引导供应链绿色升级

· 创新商业模式,由sell products向sell services转变,通过租赁等方式保有产品所有权,便于循环利用

生物/技术营养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思维,让我们用"圆形"眼光审视万物,洞悉材料循环的内在规律。对于正在开展ESG变革的企业而言,这一理念可谓点睛之笔,它昭示材料创新是打造可持续产品的关键一环,循环利用是实现死循环价值链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企业方能在ESG赛道上赢得先机,在利益相关方中赢得美誉。让我们以生物/技术营养为指引,重构设计理念、流程、材料和商业模式,让"摇篮到摇篮"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设计与自然的对话:解读2000年Hannover世博会的绿色指南

Hannover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是McDonough应邀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制定的一套指导纲领,全面阐释了他的设计理念。这些原则超越了建筑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设计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让我们逐条解读其精髓要义:

1. 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权利

· 设计应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而非割裂对立。要从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统筹考虑,实现人与万物的互利共赢

· 对应到企业ESG实践,就是要将环境、社会、治理因素内化于商业决策,而非视为外部约束

2. 认知互联互存的系统性

· 要深刻洞察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复杂联系,审慎权衡局部行为对整体的影响,避免孤立thinking

· ESG不能流于点状举措,要从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角度系统谋划,方能激发协同效应

3. 尊重自然与人文的内在价值

· 自然不仅有使用价值,更有内在价值,人类应怀敬畏之心;设计要彰显人文关怀,凸显社会责任

· ESG不能仅盯着经济账,更要算大生态账、社会账,在商业利益与道德操守间找平衡

4. 为设计负责,考虑整体影响

· 设计要以增进人类福祉和生态健康为宗旨,对其整体影响负责,不能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做trade-off

· ESG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对各利益相关方负责,要有使命担当,更要有具体行动

5. 创造安全耐用的产品

· 产品要从源头杜绝有毒有害物质,为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负责;要保证耐用性,减少资源浪费

· ESG要将产品质量和安全视为立身之本,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打造让人信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产品

6. 消除废弃物概念

· 要依循自然界循环不息的法则,让废弃物重获新生,成为他用;要从源头精准投料,杜绝污染

· ESG要树立循环思维,在产品、包装、废弃物等各环节精益求精,最小化外部性,最大化资源效率

7. 依靠自然能量

· 要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摆脱化石能源依赖;通过仿生设计等充分利用自然力

· ESG要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推行节能减排,在能源结构转型中抢占先机

8. 理解设计的局限

· 设计不是万能的,在致力于优化的同时,更要顺应自然,保持敬畏,不能好大喜功

· ESG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效益评估,合理制定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9. 通过知识共享寻求持续进步

·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企业、政府、公众等协同创新,共享智慧

· ESG是一个不断evolving的过程,企业要虚心学习,拥抱变革,通过最佳实践分享形成良性互动

汉诺威原则以宏大视野响应了设计的终极命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共生,堪称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照企业ESG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在理念、路径、方法上的一脉相承。

超越传统管制:Cradle to Cradle设计哲学的启示

McDonough和Braungart在书中反复强调,好的设计可以取代许多管制,让法律变得不必要。传统的环境管理主要依赖"命令-控制"的管制手段,而Cradle to Cradle设计则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实现更高层次的守法,从而"超越"管制。这一理念可谓视角独特,发人深省。

管制的局限

· 管制通常滞后于问题,总是被动应对已经发生的危害,缺乏前瞻性

· 管制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困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管制的制定和执行成本高昂,手段单一,效果并不理想

· 管制强调"不能做什么",容易引发企业对立情绪,遏制创新活力

· 管制往往忽视区域差异和产业特点,缺乏灵活性

设计的优势

· 好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将环保、健康、安全等因素内生于产品,扼杀公害于摇篮

· 好的设计能满足甚至超越最严格的标准,让合规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 好的设计能带来品质提升、成本节约等商业利益,为守法合规创造内生动力

· 好的设计强调"应该做什么",用激励取代惩罚,焕发企业创新激情

· 好的设计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实现千企千面、精准施策的效果

设计取代管制的案例

· 耐克360度环保概念鞋在设计之初就剔除了限用物质,远超欧盟标准

· 日本大仓百货把建筑打造成巨型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优于法定标准100倍

· 手工家具企业The Joinery选用FSC认证木材,良好的供应链设计让其免于繁复的材料合规审查

·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部将产品设计嵌入污染预防,产品超标排放直接归零

对企业ESG的启示

·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计,在ESG目标设定上要有前瞻性思考,对标最佳实践而非最低标准

· 在产品/服务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融入ESG因素,将环保、健康、安全、公平、诚信等理念贯穿始终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实现ESG合规,在材料选择、制程改进、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为守法合规扫清障碍

· 发挥设计创新优势,为ESG探索差异化路径,在满足合规的同时创造竞争优势

· 通过开放式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协同,运用前沿科技成果"设计"出更优的ESG解决方案

· 建立常态化的ESG培训机制,提升全员设计能力,让ESG成为企业的文化自觉

由此可见,"设计取代管制"绝非放任自流的托辞,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守法合规理念。它启发企业要从"要我守法"走向"我要守法",用内生动力取代外部压力,在ESG的道路上实现自我革命、自我超越。这需要企业上下统一思想,政府部门也要因势利导,在严管重罚和柔性互动间找到平衡。

创新共享平台——智能材料库如何助力企业ESG战略

智能材料库(Intelligent Materials Pool)是McDonough和Braungart提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旨在打造一个高效、透明、可追溯的跨产业材料协同网络。通过这一网络,企业可以共享材料成分、性能等数据,实现材料的跨产业循环利用,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让我们一层层剖析这一宏大设想:

智能材料库的内涵

· 通过材料护照(Material Passports)等信息化手段,记录材料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

· 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材料流动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

· 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材料使用规律,为跨产业协同提供决策支持

· 构建开放共享的材料数据库,打破产业间的信息壁垒,释放协同创新潜能

· 形成一个由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协同网络,营造良性循环生态

智能材料库的优势

· 优化材料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可以根据材料库数据,精准配比投料,减少浪费

· 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打通产业间的物质流。一个产业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个产业的原料

· 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供应链韧性。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对原生材料的依赖,抵御价格波动风险

· 加速材料创新,孵化新产品、新业态。企业可借助材料库发现新的应用场景,拓展增长空间

· 实现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透明、可追溯的材料管理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任

智能材料库的应用案例

· 荷兰航空公司与Desso公司合作,将报废飞机地毯循环利用于新的地面地毯

· Excess Materials Exchange平台为50余家企业提供废弃物匹配服务,促成近400笔跨行业交易

· 丹麦Loop Rock公司的材料护照系统追踪建筑材料的来龙去脉,推动房屋解构和材料再利用

· 美国材料市场项目(U.S. Materials Marketplace)汇聚150家企业探索材料协同的可能性

对ESG的启示

· 将死循环设计理念延伸到供应链,从源头杜绝浪费,提高材料ESG绩效

· 在原材料采购中引入ESG标准,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助力上游供货商转型升级

· 依托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强化材料合规管理,降低ESG风险

· 积极参与行业材料协同网络,敞开胸怀分享数据,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 创新商业模式,由原材料供货商转型为材料管理服务商,创造循环经济新价值

· 加强材料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跨界协同能力,打造ESG核心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以ESG为导向的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企业间的材料协同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智能材料库为这一转型指明了方向: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企业边界之外,在共建共享中打通资源循环的任督二脉。这需要企业突破"自我为中心"的窠臼,树立生态系统思维,在更大的棋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大有可为。制定材料溯源和circularity标准,搭建跨行业协同平台,营造公平包容的资源分配环境,都将成为政策重点。ESG时代呼唤一个更加互联、透明、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新格局,而智能材料库恰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通向这一格局的铺路图。

(Link ESG推荐官 童易星)

相关阅读

ESG年报解读|达利国际(00608)发布2023年ESG报告 致力于可持续纺织品生产和绿色创新

5月24日 | Link ESG

ESG年报解读|中联发展控股(00264)发布2023年ESG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减少16.06%

5月23日 | Link ESG

ESG精选好书|财经专家指导:如何通过ESG投资应对气候变化并获取异常回报(下篇)

5月22日 | Link ESG

ESG年报解读|中国重汽(03808)发布2023年ESG报告 致力创造优质产品,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5月21日 | Link ESG

ESG精选好书|财经专家指导:如何通过ESG投资应对气候变化并获取异常回报(上篇)

5月20日 | Link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