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选自腾讯财经,作者周纯。
在研究了两年之后,银监会正式下调整银行拨备覆盖率,这也给净利润趋零增长的银行业得以喘息机会。
3月6日,银监会近期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将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同一天,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按照前述《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将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资本充足性将作为三项参考因素。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银行审慎经营、防范风险的量化指标之一。按照银监会201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简称98号文),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5%,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150%,两者按孰高要求执行。
早在2016年初,银监会就开始着手研究下调拨备覆盖率。2016年第一季度,工行、中行两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首次跌破150%的红线,分别降至141.21%、149.07%,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有7家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155%及以下,已经非常接近或突破150%的红线。
彼时,多名大行中层人士透露,虽然银监会尚未下发正式文件来调整拨备覆盖率,但下调已经成为监管层和银行的“共识”。据一位大行政策研究人士透露,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监管层会按照银行类型给予不同的要求,合理地下调拨备覆盖率。其中四大行的标准会偏低,有望在120%—130%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在其《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就曾建议,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从现有的150%红线下调至100%,理由之一是当前国际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尚不到80%。
有银行业分析师此前测算,银行拨备覆盖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对应的是0.5%—1%的净利润规模。
此次下调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预计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编辑:艾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