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可控核聚变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关注具备托卡马克零部件制造能力公司

75 3月14日
share-image.png
张计伟

智通财经APP获悉,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1年后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资额快速提高,私人投资已占主体。据FIA和UKAEA,2021-2023年聚变企业分别共获得18.7亿美元、48亿美元、62亿美元总投资额。聚变产业链设备主要聚焦于托卡马克,上游零部件包括磁体、包层模块和偏滤器等。该行认为可控核聚变近年技术持续突破,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托卡马克零部件的制造壁垒较高,在当前阶段具备托卡马克零部件制造能力和已收获订单的公司有望在未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建议关注:联创光电(600363.SH)、安泰科技(000969.SZ)、永鼎股份(600105.SH)、合锻智能(603011.SH)。

信达证券观点如下:

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核聚变是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实现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一般是氘、氚反应。核聚变的原料氘在海水中储量极其丰富,资源约束问题将大大缓解;聚变安全可靠,其发生条件的严苛使得其不易发生安全事故;聚变也不存在污染,氘氚聚变产物氦不存在放射性。我们认为,可控和自持将是可控聚变技术的研发方向,可控的难点在于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约束和净能量增益;自持的难点在于氚材料的增殖。

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为托卡马克,其他多种技术也处于持续探索过程中。

核聚变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种类型,惯性约束是利用外壳的惯性限制聚变规模,通过内爆对热核燃料进行压缩,使其达到高温高密度条件,美国NIF是代表性装置;磁约束是利用磁场限制超高温等离子体,以托卡马克为主,也有仿星器、磁镜、球形环、紧凑环、环箍缩、场反转等装置。除典型的纯聚变装置外,聚变裂变混合堆也具备发展可能性。此外,近期AI技术有所突破,有望助力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维持,可控核聚变技术在持续向前发展。

国际可控核聚变加速推进,中国可控聚变发展进入新时期。

ITER是全球最大的聚变装置,截至2021年6月,ITER项目预估成本为220亿美元,其中磁体系统成本占比最高,将达到28%。该项目的目标是解决可控核聚变投资产业化运行前的各种工程化问题,该项目是全球分工制造模式,我国承担9.1%的设备制造,预计研制费和加工费达到40亿元。美国的NIF装置近年实现了能量净增益;欧洲建造了欧洲联合环面(JET),2023年其氚氚聚变实验产生了等离子体;日本JT-60SA装置已于2023年10月23日首次成功产生等离子体;中国具有明确的可控核聚变发展目标和时间规划,我国参与了ITER项目,运行EAST项目、环流器一二号,并研发CFETR,筹建BEST项目等,此外民间投资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多家公司也入局可控核聚变。

产业链投资额近年明显提高,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21年后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资额快速提高,私人投资已占主体。根据FIA和UKAEA,2021-2023年聚变企业分别共获得18.7亿美元、48亿美元、62亿美元总投资额。聚变产业链设备主要聚焦于托卡马克,上游零部件包括磁体、包层模块和偏滤器等。

风险因素: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交付节奏不及预期风险。

相关阅读

信达证券:国货防晒大单品稳健增长 关注具备α机会的头部化妆品公司

3月14日 | 张计伟

信达证券:信贷实现“开门红” 银行落实支持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3月12日 | 陈筱亦

永鼎股份(600105.SH)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3月12日 | 詹进港

信达证券:HBM3E量产在即 关注国产HBM突破和产业链受益

3月11日 | 张计伟

信达证券:近期A股逼空式上涨 反弹升级为反转的概率很高

3月11日 | 张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