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杨德龙宏观策略研究”微信公众号,原出处为巴曙松现场笔记。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主要是三个:安全边际、竞争优势和能力边界;也有多次到办公室拜访巴菲特的投资者认为,在具体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巴菲特最值得关注的特长是他化繁为简的能力,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企业横跨许多产业,有30多万名员工,三、四千亿美元的市值,但是总部只有20名左右的员工。
巴菲特为何没那么忙?
2014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会,从全球各地赶到奥马哈参会的人数再创新高,据估计接近四万人。已经84岁高龄的巴菲特和90岁高龄的芒格,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半,一直精神抖擞地回答来自全球投资者的提问。
有连续七八年参会的投资者总结说,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主要是三个:安全边际、竞争优势和能力边界;也有多次到办公室拜访巴菲特的投资者认为,在具体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巴菲特最值得关注的特长是他化繁为简的能力,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企业横跨许多产业,有30多万名员工,三、四千亿美元的市值,但是总部只有20名左右的员工,他把复杂的管理过程简单化、程序化,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使得这些管理过程清晰可控。有多次见过巴菲特的投资者说,投资了这么多公司的一家公司,巴菲特每天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繁杂的事情要做,无非就是在办公室看看年报和相关资料。
芒格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插话更少,要言不烦,他说,伯克希尔公司这种低成本的发展模式目前看来很少有公司在复制,估计主要是因为见效慢。对照包括中国在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往往商业模式趋同,大都扎堆在繁华而且成本高的中央商务区,员工动辄数百,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有人问巴菲特,“你们的节俭是否有利于伯克希尔的股东?”他说,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更多的钱就变得更快乐。更多的财富和收入使人生变得不同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这个限制,更多的消费将与幸福负相关。
我们应当让财富为生活服务,而不是生活为财富所累。芒格在点评巴菲特的观点时说,巴菲特这个人很奇怪的,在生前就决定死后把自己的财富都捐掉,自己生活却十分节俭,与巴菲特这样的人共事很好,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
沃伦·巴菲特:我为什么能始终保持简单?
伯克希尔在运营方面,过去一年结果很不错。查理和我一直在猎象,公司也在不断进行补强型收购。去年我们一共有25笔,总计31亿美元的此类收购,这些收购从190万美元到11亿美元不等,查理和我都支持这些收购。它们把资本用在了契合我们现有业务的地方,并且将由我们优秀的经理人团队管理。结果就是,我们不用干活,大家却在赚钱。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补强型收购。
去年伯克希尔在“四大”--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和富国银行上的投资比例都上升了。我们增持了富国银行(从2012年底的8.7%增加到9.2%)和IBM(从6.0%到6.3%),同时,我们在可口可乐的持股比例从8.9%提高到9.1%,美国运通的从13.7%提高到14.2%。我们在“四大”上的投资,每增加0.1%,伯克希尔每年的利润就会增加5000万。
四家公司都拥有良好的业务,并由聪明而且为股东着想的经理人掌管。在伯克希尔,我们情愿拥有一家好公司非控制性但大比例的持股,也不愿意100%拥有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宁愿拥有希望之星的一部分,也不愿要一整颗人造钻石。
点评:伯克希尔比较倾向的并购标准就是:好生意、好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层。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在收购企业之后,巴菲特能够信任公司的原有管理者,并不会过多干涉公司的运营管理。
巴菲特在会议上还强调,一旦巴菲特准备要进入某个特定的行业,他会拜访这个行业的10位CEO,然后询问他们两个问题:1、如果要你把全部财富都投资到这个行业中的一个企业,你准备投哪一个?2、你认为这个行业中最差劲的竞争者是哪一个?在这样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巴菲特再决定是否继续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相比于那些局限于投资自身能够运营业务的公司,我们在投资上的灵活性——大额进行被动投资的意愿,让我们拥有更多优势。伍迪·艾伦说过,“双性恋的好处就是,周六晚上约会的概率可以提高一倍。”同样,我们既投资可以自己运营的业务,又愿意被动投资,于是我们用源源不断的现金找寻到合适投资的概率也提高了一倍。
“赌”美国长盛不衰稳赚不赔
2009年年末,在大衰退的阴影中,我们通过了买下BNSF的决定,伯克希尔历史上最大的收购。当时我把这笔交易称作是“完全下注于美国经济的赌博”。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新鲜事了:从巴菲特合伙公司1965年买下伯克希尔以来,我们一直在下类似的赌注,以同样充分的理由。查理和我一直认为“赌”美国长盛不衰几乎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
过去的237年里看空美国的人中谁获益了?如果把我们国家现在的样子和1776年作一个比较,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且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魔力,美国的好日子还在前头。
点评:不少价值投资者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持十分严厉的批评态度,巴菲特的肯定态度显得独树一帜,如果深入研究这种差异,可能那些持批评意见的价值投资者更多关注的二级市场,量化宽松推动了二级市场的价格,使得这些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价值投资的难度加大,因此他们可能会对量化宽松持批评态度;而巴菲特通常强调的是从实体经济、从企业经营的层面来考察投资,通过并购整个企业等来推动投资,因此更为关注量化宽松对缓解实体经济压力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巴菲特说如果让他担任美联储主席,他要做的与伯南克也差不多。
形成对比的是,芒格对量化宽松持批评态度,芒格说,政客们没有休止地大量印钞票,总会达到极限的,不要忘记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胀是怎么来的。
另外,与此前的态度一致的是,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会回避政治事务,在商言商,求同存异,只是聚焦在投资决策上。
你的现金和信贷额度是经营的氧气
伯克希尔优越的经济特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有一群卓越的经理人经营我们拿手的业务,并且这些业务模式基础强健并且难以复制。实际上,在保险业务层面,我们比多数大保险公司在规避风险方面都更加谨慎。举例来说,如果保险行业因某项巨灾遭遇了2500亿美元的亏损,这是历史上所发生过最大规模亏损的3倍--伯克希尔当年整体上依然能够实现盈利,因为它有如此多的利润来源。我们一直会攥满现金,等待巨灾冲击市场这样的好机会。而其他的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则可能会出现大额的亏损,有些甚至将面临破产。
点评:巴菲特称伯克希尔公司主要不靠银行贷款,因为在真正需要现金时可能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伯克希尔公司将永远在手头留出200亿美元现金,公司必须靠自己。现金和信贷额度就像氧气一样极度珍贵,可能在99.9%的时间里它都是充足的,但往往最需要它的时候,你却发现已经没有了。
只有经历过惨烈的市场洗礼的投资者,才会深刻理解“现金为王”的涵义,市场最缺乏现金时往往也是投资最需要的时候。这个时候哪家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哪家公司就可以把握良好的投资机会。巴菲特在回答关于为什么能源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现金时,也强调是为了潜在的收购需要。
如何始终“保持简单”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话作为这封信的开场白是合适的,因为我很感激能从他那了解到关于投资的想法。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过的两个小小的非股票投资。尽管它们都没有明显地改变我的净值,但还是能带来些启发的。
这故事始于1973至1981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美元,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着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化繁为简,我的五条投资基本原则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阐明一些投资基础原则:
1、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2、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3、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4、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5、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
关注宏观经济是浪费时间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无常和不理性所影响,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为市场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经济状况、利率、股票的价格等等。
那些拥有农场或房子的人,能够默默持有资产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加上评论员总在暗示“别一直坐着,来买卖吧!”,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
一个闪电崩盘或是其他极端的市场震荡,对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比一个古怪且爱说话的邻居对我农场投资的伤害来得大。事实上,下跌的市场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果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他手里还有钱可用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恐惧的氛围是你的朋友;一个欢快的世界却是你的敌人。
点评:时机预测或许能显着改善投资,关键的问题在于巴菲特认为自己从来不知道如何确定市场何时见底。往往在衰退期价值跌幅最惨的公司,往往反弹的力度也最大,投资能获得更多回报。
世界上的一些伟大的投资家的最为伟大的投资,往往是在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做出的。巴菲特强调自己不能择时也不用择时,这点依然值得再关注。
乖乖呆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圈
当查理·芒格和我买股票时,我们会把它当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与买下整个生意时所思考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一开始会判断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计出,资产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处于与我们估算底线相对应的合理价格内,我们就会购买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估算出未来的收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简单地继续前行,继续寻找下一个潜在标的。在我们一起合作的54年里,我们从未因宏观或政治环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具有吸引力的收购。事实上,当我们做决定时,这类因素想都没想过。
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错误。但它们发生时都不是灾难型的,例如在一个长期上升的市场中,基于预期价格行为和欲望导致了购买。
点评: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重要一点。投资者的经历、知识、能力不同,能力圈范围的大小也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
巴菲特在会议上强调,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满足你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日积月累,必然会有所感悟。这也应当就是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的过程。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商业前景研究当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够明智的话,他们会知道自己对具体生意的了解不足,并不能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获利能力。
我给这些非专业人士带来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资者并不需要这些技巧。这是对非专业人士说的“投资是什么”。“什么时候投资”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或新手的投资者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入场,然后看到账面亏损了才醒悟。(想起巴顿·比格斯最近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的感觉最好。)投资者解决这类错时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长时间内积攒股份,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多样化投资,还能保持成本最小化,这几乎就能确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相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但连自身弱点都看不清的专业投资者,一个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短处的纯朴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编辑:张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