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作为国内可控核聚变发展“元年”,随着高温超导技术持续突破,有望大幅提高磁约束聚变装置点火条件,2024年或将迎来项目集中招投标,利好高温超导磁体、偏滤器、真空腔体、射频电源等核心零部件厂商大批量订单落地;对于较为成熟的三代核电机组,2024年有望迎来零部件集中交付验证期,在持续稳定的核准保障下利好核心零部件厂商订单和业绩持续放量,另外四代核电机组完成商业化运行后,后续的各项进展也值得期待。建议关注核聚变和核裂变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事件:
近日,国能核能产业加速发展。聚变领域,2023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推进设立可控核聚变专业化公司。裂变领域,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至此2023年核裂变机组已核准10台,与2022年核准数量持平。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确立“终极”能源地位,可控核聚变持续突破。
2023年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元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随着技术突破+资本助力,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加速落地,其中2023年下半年奇点能量、星环聚能、聚变新能、新奥集团、核西南院等主体先后宣布投资建设聚变装置,尤其以核西南院为领导始终引领核聚变行业发展。
2023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记录。2023年11月12日,核西南院与江西联创光电超导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建设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项目,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技术目标Q值大于30,是目前我国已规划待建的参数最领先的聚变装置。
海外方面,2023年10月底目前全球最新、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成功点火,2023年11月初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预计在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加持下,以高温超导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环节有望加速放量。
高温超导赋能可控核聚变,其他核心零部件环节日趋成熟。
目前主流可控核聚变装置采用磁约束路线,依托相对成熟的托克马克装置实现聚变反应,其中超导磁体、第一壁、偏滤器、包层、电源系统、冷却系统为核心零部件。近年来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产业化持续推进,在材料性能上突破低温超导磁体场强上限,有望大幅提升聚变“三乘积”(温度、约束时间、等离子体密度)以满足聚变装置的点火条件,同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采用高温超导磁体的托克马克装置中磁体价值量占比超40%,有望加速高温超导带材和磁体的放量。
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产品质量、客户响应度、研发能力等方面不断获得海外重点项目认可,在加速出海业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内聚变项目建设,预计2024年已规划待建项目有望加速启动核心零部件招投标,预计将带动偏滤器、包层、射频电源、真空腔体等相关企业规模化订单落地。
三代核电机组核准项目持续落地,四代反应堆有望加速商业化。
2022年以来国内核电机组项目加速核准,其中2022和2023年分别核准10台核电机组,在数量上创过去十年新高,同时单体机组容量均超1200MW,侧面反映了国内对于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预计在未来3-5年核电机组年均核准数量有望达到10台左右。
技术路线上,截至2023年中,超20台在建机组中压水堆占比接近80%,同时国内“华龙一号”机组已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其中2023年末新核准的中核金七门核电项目作为浙江省第四个核能基地,规划建设的6台核电机组均将采用国际先进的“华龙一号”技术。
四代堆方面,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同年6月位于甘肃省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获得国家运行许可证,标志我国四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凭借更高发电效率和更强稳定性,四代核电机组有望加速商业化。
审批和建设加速推进,相关零部件厂商放量在即。
2024年核电机组零部件有望迎来集中交付。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单个核电机组从核准到建设启动再到投运往往需要6-8年,但对于零部件企业招标-交付-验收时间周期普遍在3-5年,因此对于2020年前集中投建的6台核电机组有望在2024年进行设备的集中交付验收。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核电主设备交付54台,其中蒸汽发生器交付17台,占比超30%,是核电机组设备投资价值量最高的环节之一,在核准机组数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压力容器、特种电机、阀门、蒸汽发生器、燃料运输容器等核心零配件企业或将迎来业绩收获期。
投资策略:
1)可控核聚变:2023年作为国内可控核聚变发展“元年”,随着高温超导技术持续突破,有望大幅提高磁约束聚变装置点火条件,2024年或将迎来项目集中招投标。
2)三代&四代核电机组:2024年有望迎来核电机组核心零部件企业集中交付验证期,在持续稳定的核准保障下利好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订单和业绩持续放量。
风险因素:
可控核聚变研究发展不及预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核电机组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高温超导带材产能扩张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