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NIU.US)踏上“熊途”:增长乏力 股价告急

620 12月15日
share-image.png
郑允

2023年行至尾声,这一年对于我国的电动两轮车行业而言,“分化”可算是一大主旋律。

选取重点公司作为观察对象,其间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方面,头部公司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资本市场上也迎来了电动两轮车企业新面孔;另一方面,受制于行业产能快速扩张而需求逐步进入稳态,叠加消费者的选择更趋于保守,不少电动两轮车企业的业绩正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就以小牛电动(NIU.US)为例,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23Q3期间公司的收入缩水19.6%至9.2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净利润为-794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290万元。拉长时间来看,今年前三季小牛公司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1.42亿元。

业绩疲态尽显,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似乎也正在逐渐失去了耐心。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本周二小牛电动股价盘中一度触及1.94美元,距离历史新低仅剩下一步之遥。

业绩下行压力骤升

小牛电动增长陷入停滞,背后的行业背景是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逐步进入新的动态平衡期,现阶段存量企业间的竞争烈度重新开始上升。

回溯历史,实际上我国的电动两轮车行业在2013开始便逐步进入发展稳定的成熟期,2013-2019年期间的年产销量维持在3500万辆上下。而转折点正在于新国标的出台,2019年新国标正式实施后,电动两轮车行业加速整合出清:一方面,加速了超标车的更换,拉动了市场销售;另一方面,也规范了电动两轮车的生产、销售,为行业整合创造了重要条件。

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数据,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5010万辆,同比口径下增长了15%,2019-2022年销量CAGR达到11%。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益于新国标的实施。而2023年以来随着各地过渡期先后结束,替换需求已接近释放完毕。

视线转回到小牛电动,复盘公司近年来表现,小牛电动的业绩变动曲线也体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2020-2022年,小牛电动的收入分别为24.44亿元、37.05亿元、31.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2.26亿元、-4946.29万元。在2022年,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遭遇了断崖式的下降。

小牛电动业绩“过山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公司电动踏板车销量的波动。2020-2022年,小牛电动产品的总销量分别为60.17万辆、103.79万辆、83.16万辆,其中2022年销量滑坡的趋势十分明显。

进入2023年后,小牛电动的基本面复苏预期也遭遇了现实的“打脸”。今年前三季,小牛电动的总销量为57.23万辆,全年来看要超过去年的销售数据尚有较大难度,距离破百万量的目标更是已几无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从小牛电动方面给出的业务展望来看,公司层面对于23Q4的预期亦较为悲观。根据财报,公司预计四季度的收入将介于4.9亿元-6.12亿元之间,同比口径下降幅至多为20%。

竞争烈度上升高端化逻辑或受损

置于行业视角下,小牛电动的增长困境或许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变化就有所改善。对于小牛电动而言,新的挑战也许才刚刚开始。

就电动两轮车行业当下的供需形势来看,考虑到需求端新国标后行业短期驱动式微市场需求趋于稳态、而供给端各大厂商仍在争先恐后上马新产能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烈度上升几成定局。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数据,2023-2024年我国存在替换需求的电动两轮车的数量分别预计为3000、2500万辆,同比增速为10%、-7%。另据太平洋证券提供的数据,至2022年我国预计共保有电动两轮车3.5亿辆,相当于每4人就拥有一辆,渗透率或许已经接近“天花板”。

除了行业增量空间预计将越来越小以外,高质低价或许也将会是电动两轮车行业未来的一大趋势。据智通财经APP观察,今年来,由于消费需求趋弱,行业价格竞争再起,头部品牌多款产品降价促销。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不少知名品牌的部分产品的补贴价甚至超过了上千元。

头部品牌纷纷探索下沉价格带,而这对于主打智能化、科技化和高端化的小牛电动而言显然是一个危险的讯号。横向对比主流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的单车均价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以23Q3的数据为例,期内小牛电动单车均价约为3486元,而上年同期为3595元,价格虽有所下行但对比同业依然较高。

以产品矩阵中相对低端的产品为例,小牛电动的产品定价位居行业较高的一档。尽管在智能功能维度小牛电动的产品功能似乎确实更加丰富,但接下来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为了这些功能溢价近千元这恐怕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比主流品牌的高端产品,小牛电动的产品定价也明显高于同业。只不过,价格上的“遥遥领先”,似乎并不能让小牛电动的业绩也取得长虹。

而除了围绕产品端的竞争以外,渠道方面的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截至9月30日,小牛电动在国内的特许经营门店总数为2834家,而去年该公司的门店数量曾一度超过3300家。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烈度的上升,小牛电动想要维系当前的基本盘预计也非易事。

另外,这些年来被众多电动两轮车企业津津乐道的出海的故事似乎也并非“灵丹妙药”。今年第三季度,小牛电动的海外销量和收入同比降幅均达到双位数,前景亦不容乐观。

行业顺风期,押对一个概念或许就能站上风口。然而当逆风期来临,考验的就是企业的综合能力了。对于小牛电动而言,如何在波谲云诡的变化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的“锚”,大概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议题了。

相关阅读

大众汽车(VWAGY.US)软件部门达成协议 将削减20%预算

12月15日 | 玉景

美国劳工委员会:星巴克(SBUX.US)阻挠员工组建工会 应重新开放被关闭的23家门店

12月15日 | 庄礼佳

一雪前耻!喜迎鸽派降临,美国银行股回升至危机前水平

12月15日 | 魏昊铭

为实现盈利目标 花旗(C.US)将关闭市政债券业务

12月15日 | 庄礼佳

比特币矿商Marathon Digital(MARA.US)CEO:拟进行更多并购

12月15日 | 魏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