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鹤:高息股及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或成未来投资机遇

19 12月13日
share-image.png
智通财经 在这里,读懂港股

12月6日,第八届智通财经资本市场年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先生表示,无须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中国依旧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依旧保持体量巨大的增长和一定的增长速度,此外中国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于:14亿人口,4亿中产阶级,数千万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千万企业家以及众多可爱的股民们。同时他也表示当下需要降低增长预期,需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与国家政策同频。

以下是郑伟鹤先生演讲全文:

宏观环境观察与思考

今年以来,技术变革、经济转型以及金融变革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变局。中美两大经济体出现了不同发展态势,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美债收益率急剧攀升,最高已达5%,美元升值,美股持续走强。而中国由于GDP下行,贸易顺差速度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尤其是房地产带来的重大调整,给中国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外部环境上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以及中国一些监管政策的趋严,导致经济不及预期,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的信心也有所下滑,我们看到人民币贬值,A股、港股、中概股承压,中国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持续走低。

但当下各种风险已经达到较大的释放。我们关注到一些分化的特征,首先是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出现了分化,国有投资的比例保持着一定的增速,民营投资在大幅下滑,国有企业的利润是正增长,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利润在下滑,背后的原因是国有资本大部分集中在公用事业方面。

其次是新兴领域和传统领域的分化,比如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国表现非常突出,相反房地产教育等下滑,尤其是今年,我认为经济领域有几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如华为芯片实现了突破,加快了国产替代;中国新能源汽车或者说整个汽车行业,中国在出口方面已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另外拼多多上周市值超过阿里,字节跳动收入超过腾讯……中国在当前时点正在出现一个新老接替的变化,新生力量逐步在崛起。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自身内部力量的强化,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投入、科研企业技术应用创新、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支持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我们判断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明后年会有一个新的升级,银行、保险公司等各大机构也将进一步开放对风投的支持。我认为科技创新明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值得期待。

今年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地招商引资,非常努力地做创新。用张五常先生的话讲,中国除了企业家之外,地方政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力量。

中国确实还是有很多值得乐观的大国韧性和优势:体制优势、换道超车优势、最具成长性的中高收入群体优势……最近受到比较大挑战的是,中产阶级尤其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压力较大,但工程师红利依旧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资本市场红利,后面会分析到深沪股市依旧是全球IPO最大的市场。

此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银行体系健康和资本市场总体稳定,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素质还是较好的。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这几年我们对传统领域做了很多减法,比如房地产、教育行业,但我们的经济依旧还保持5%的增长,这已经是奇迹了。中国房地产去年给经济造成了3.7%的负增长,相反,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带来了4.7%的正增长。中国在太阳能、电磁板、无人机、高铁、锂电池、风力发电、机器人、电商、机床生产、电动汽车出口、造船等都在全球占据非常大的份额,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国新经济一些基础的成分在世界还是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美国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活跃的资本市场,这也是我们当下需要重视金融、重视资本市场的原因。虽然市场依然比较脆弱,但经济的底部特征已经非常明显。

投资与退出观察

下面再讲一下对市场的观察,恒生指数从2020、2021、2022、2023这四年来看,均是下影线,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这个时点是恒生指数的最低点,相反,去年、前年都有一个非常长的下影线,而去年抹掉下影线的应该是10月底11月初。我认为今年12月份有一个翘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从A股全年的表现来看也不达预期,上证指数3000点保卫战争夺的比较猛烈,大部分主要指数下滑幅度较大,尤其深圳创业板。

作为创投机构,我们比较关心IPO的动向。整体来看A股市场截至目前已经上市263家IPO,相比去年的350家,有所下滑,融资规模有所减弱,但是上交所与深交所依然稳居环球新股融资额排行榜冠亚军,且新股破发率较低。今年港股的上市家数很少,前三季度才21家,且仅有1只大型新股上市。

从一级市场来看,按照清科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6510起,同比下滑25.9%;投资金额5070.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1.8%。这情形与18年较为类似,行业受到的挑战比较大,募资进入寒冬,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度很低。目前来看,私募股权和创投支持的公司上市的比例依旧保持80%以上,就是说每上市10家企业大概7至8家是私募股权支持的。

投资策略分享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投资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十四五”时期结束,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的水平,人均GDP达到1.46万美元。到2035年,保持4%-5%的经济增速,人均GDP将达到2.55万美元。到2050年,保持3%-4%的潜在增速目标,人均GDP将会达到4.87万美元左右。从今年情况来看,要有5%以上的目标比较难,我想在座的大部分人可能还是要降低预期来做一些事情,在保住充足的现金流的同时,与国家政策同频,跟着国家的节奏走。

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我们的核心策略依然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主赛道进行布局,比如硬科技、大健康、数字经济,其次还要关注到前沿科技、科创属性较强的未来创新产业。

接下来我想分享下日股复苏带来的一些思考,截止6月末从东证指数来看,11个行业指数已超越泡沫顶点,包括精密仪器、医药、运输设备、橡胶产品、批发贸易、电器等。而软件与服务、商业和专业服务、半导体产品与设备三个行业的“10倍股”公司数量都超过10家,可以看出数字经济跟高科技还是有关联的。

总结一下,跑赢日本失去30年的核心投资策略,其一就是高息股,目前来看是非常好的策略;第二,平替消费如服装企业,还有医疗保健等;第三,关注仿美高科技和精密制造相关的机会;第四,要关注谋求海外拓展的公司价值。巴菲特所投资的美国公司,很多都是国际化的公司,他们都有很多的全球产业布局。而中国的海外扩展,包括拼多多、字节跳动、瑞幸这一类公司都有不错的增长曲线。所以海外业务占比,是一个值得非常关注的参考指标。

下面我想提一下美股的投资价值,今年成功的人有很多,但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分就是投了美股,有人说“ALL IN AI”,有人说可以投资ETF或者纳斯达克指数。整体来看,美股是全球股市的领头羊,它会影响整个港股或者是A股,甚至于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策略,那么如何把美股这些科技先锋股票研究透,是值得我们去下功夫的。

最后再总结下我的观点,首先,对中国经济无须过度悲观,中国依旧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依旧保持体量巨大的增长和一定的增长速度;我们拥有14亿人口,4.3亿中产阶级,数千万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千万企业家以及众多可爱的股民们,确确实实这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此外,中国政府政策层面依旧保持改革开放、进取创新的姿态。

其次,对即将到来的中国龙年我也分享几点建议。龙年我们说要“蛟龙得水”,也就是要保持现金流,要保本,有本钱才能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二,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有自己的“绝活”,尤其是对企业来讲,要锻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就是“现龙在田”;第三,“游龙戏珠”——拥有穿透力,能够抽丝剥茧,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依据不同情境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以及更合时宜的决策。第四,“飞龙在天”,这也是我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相关阅读

刘央:百年大变局之下 投资范式也要做调整 树立新三观

12月11日 | 智通财经

调查显示:投资者将增加对私人信贷市场的投资

12月11日 | 庄礼佳

香港:2022年底外来直接投资总存量同比上升2.9%

12月8日 | 刘家殷

浙江省:支持国有基金开展份额转让试点 支持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

12月8日 | 智通编选

永明资管:A股股市估值处于多年低点 关注人工智慧、ESG等长期主题

12月8日 | 杨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