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2021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达 24.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49%,其中中国大陆市场依旧保持着最快的增速,达到 4.93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3.69%。
与极高的增长速度相比,光刻胶的国产化率极低,日美企业占据约70%份额,尤其依赖日本进口。
从全球光刻胶市场来看,根据 TOK 和 Fujifilm 数据显示,2020 年各细分半导体光刻胶产品厂商市场主要被日美厂商所占据:
g/i 线:东京应化占比 25.2%,陶氏杜邦占比 19.1%,住友化学占比 15.7%;
KrF:东京应化占比 31.4%,信越化学占比 21.9%,JSR占比 20.9%,陶氏杜邦占比 10.9%;
ArF:JSR占比24.9%,信越化学占比 21.8%,住友化学占比 16.8%,东京应化占比15.8%;
EUV:东京应化占比51.8%,另外JSR也有不小的份额。
我国中高端胶如K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及5%,ArF几乎空白,若此后国际形势再度产生变化,或将对国内半导体供应链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中高端光刻胶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光刻胶是半导体生产的关键材料,帮助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衬底表面,其分辨率直接决定了特征尺寸的大小,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制造产线的良率,高壁垒和高价值量是典型特征,高端的KrF光刻胶价格在200万元/吨以上。
国产光刻胶相继取得突破,产能即将释放
近年来国内各大光刻胶厂商也已陆续取得突破,彤程新材KrF光刻胶持续放量,上海新工厂部分产线已试生产;华懋科技子公司徐州博康多款ArF光刻胶已通过客户验证,邳州工厂产能即将投放;晶瑞电材眉山光刻胶产线已通车,客户拓展顺利。
另外,上海新阳、南大光电等企业也有望持续受益。
光刻胶产业链国产替代相关企业包括:南大光电(300346.SZ)、容大感光(300576.SZ)、雅克科技(002409.SZ)、晶瑞电材(300655.SZ)、彤程新材(603650.SH)、上海新阳(300236.SZ)、格林达(603931.SH)、怡达股份(300721.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