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约20年一个周期,上一轮周期是03-08年,21年以集装箱船为代表开启了新一轮周期。集装箱船经过21年订单爆发,短期内预计消化现有订单为主。
根据海事服务网,干散货船和油轮的手持订单量均保持在历史低位,其中干散货船的订单量接近现有运力的7%,是21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油轮订单量占现有运力为4%,处于1996年以来的低位,我们认为三大船型需求轮动下,船厂订单将有较高持续性。
4月28日,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录得167.33,连续第13 周上涨。根据克拉克森,5年二手船价/新船价反应当下航运市场景气度,80%是较为合理水平,当前油轮95%、散货88%、集装箱78%,这还是在新船价格持续上涨,航运运价、钢板价格下跌情况下。
行业出清彻底,供给端收缩明显。
根据BRS2022年报,造船厂数量从2007年的约700家急剧下降到2022年的约300家,目前每年可建造和交付约1200至1300艘,远低于2005年至2010年每年建造和交付2000艘的产能水平。
机构认为本轮周期特点是船型轮动,相比上一轮周期三大传统船型集体爆发,预计业绩持续性更强。
此外LNG船、汽车运输船、海上养殖工船等船型当下同样需求旺盛。
21年签的高价船预计将从今年开始交付,板块将开启业绩释放周期。
船舶板块标的:
中国重工(601989.SH):中船集团下属的主要军船研制生产公司,军船占比较高,且积极开拓军贸市场,出口占营收比例约40%,此外还有大量民船。公司当前PB仅1.39;
中船防务(600685.SH):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其中港股PB当前仅0.9,A股PB为2.4,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船舶(600150.SH):民船占比高,年产值近600亿元,造船板块龙头公司。
昆船智能(301311.SZ):公司集团隶属的昆明海威机电技术研究所,从事船舶机械电子设备及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开发;船舶机械电子设备及水下航行器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无人机研制、开发;智能水下装备研制、开发等智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