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电报解读|新冠药物已进入业绩兑现阶段 产业链面临巨大机遇
智通财经 11-10
阅读量

疫情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同时也催化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景气和高需求。

从海内外新冠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展来看,新冠药物已进入业绩兑现阶段,新冠药产业链的上游原料药企业、中游制剂企业、下游商业化企业,以及深度参与新冠药物供应链的CDMO企业,均面临巨大机遇,业绩兑现值得期待。

截至年2月,全球已获批上市的新冠中和抗体有6款,但多数对Omicron变异株无效,包括国内寄予厚望的君实生物JS016,只有礼来的Bebtelovimab被证明对Omicron变异株保持活性。因此,根据NIH的指南,现有的中和抗体中仅Bebtelovimab推荐使用,但使用优先级仍在小分子新冠药Paxlovid和瑞德西韦之后。国内研发的中和抗体中,腾盛博药的BRII-196/BRII-198保持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活性,但这两种中和抗体后续的有效性仍需持续关注。

不同于中和抗体,小分子新冠药一般针对结构保守的区域进行设计,对病毒变异株仍然有效。小分子新冠药同时具备其他优势:生产成本低、使用便捷、适应症广;居家自行服用可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降低社会成本;此外可在常温下存储运输,快速实现全球分发。方正证券指出,小分子新冠药相比中和抗体优势明显,有望补齐新冠抗疫最后一块拼图。

按照首创证券预计的阿兹夫定30亿元市场空间计,上游原料药市场按5%-10%计算约为1.5亿-3亿元,下游分销配送市场按5%-8%计算约为1.5亿-2.4亿元;若按照方正证券的预测,2023-2025年市场空间为420亿元,上游原料药市场约为21亿-42亿元,下游分销配送市场约为21亿-34亿元。另外,若阿兹夫定采用外包生产服务,CDMO企业也将分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原料药产业链受益:

据各公司发布的公告,真实生物已就阿兹夫定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拓新药业(301089.SZ)、华润双鹤(600062.SH)、奥翔药业(603229.SH)与真实生物签订上游原材料供应或中游药物加工生产合作协议;复星医药(600196.SH)、新华制药(000756.SZ)与真实生物已就阿兹夫定在中国及海外国家的生产、商业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除国产新冠药外,国内相关公司也将从海外新冠药的产销中获益。

MPP宣布授予了27家企业生产和销售默沙东Molnupiravir仿制药的权益,这27家被授权企业中包括5家中国药企,即博瑞医药、复星医药、朗华制药、上海迪赛诺、龙泽制药。其中,朗华制药被授权生产原料药,其他4家被授权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另外,MPP授予35家企业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及Paxlovid联合包装的权益,包括5家中国药企,即九洲药业(603456)、普洛药业(000739.SZ)、华海药业(600521.SH)、复星医药、上海迪赛诺。其中,九洲药业被授权生产原料药,其他4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国金证券表示,基于授权合同,MPP授权的仿制药企存在进入辉瑞Paxlovid原研药供应链的潜力。

国内在研新冠药物研发进展靠前的有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孵化企业)合作开发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其中,君实生物的VV116基于其II期临床试验结果,产品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紧急使用授权(EUA),年5月君实生物公布对标Paxlovid的轻中度患者临床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有望凭借该结果上市;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部分I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良好。

公告显示,药石科技(300725.SZ)、泰坦科技、阿拉丁可为君实生物供应部分中间产物,海正药业(600267.SH)已与君实生物签订合作协议,承担VV116的原料药供应;开拓药业生产与华益泰康进行合作,海外商业化与复星医药合作,国内商业化与上药控股、京东大药房、国药集团合作。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