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11月27日,一波“五连阳”股价累涨逾50%的操作,让市场的目光再次回到拨康视云-B(02592)。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自今年7月3日上市首日破发股价大跌38%以来,拨康视云股价便一直处于波动下行通道中。投资者对这只标的也“兴趣缺缺”,上市4个月,拨康视云股票单日成交量达到100万股的交易日不到30天,交投活跃度有待提高。
凭借此前平淡表现与近日一波大涨行情形成的反差,拨康视云吸引了不少关注,而此时又恰逢该公司即将进入基石解禁的“一个月倒计时”,在禁售期如此暴力拉升股价,也让部分投资者担心此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熙康云医院”。
即将进入解禁“一个月倒计时”
正如上文提到,自上市至今,拨康视云股价便一直处在波动下行通道中。具体来看,在上市首日破发大跌38%后,由于缺乏利好刺激,上市后,拨康视云的场外多方便长期处于持币观望状态,市场承接力量匮乏,因而造成股价持续波动下跌而成交量稀少的现象。
从技术面来看,8月以来,拨康视云的股价基本沿BOLL线上下轨作机械震荡,并且8月19日首次触及上轨后,BOLL线开始逐渐收缩,市场进入低位横盘整理状态。
后续虽然拨康视云股价在BOLL线上下轨之间来回震荡,但一直处于无量空跌状态,未观察到成交量放大支持,且没有形成有效实体K线突破,在技术面上属于BOLL线指标“假突破”。即使在11月19日再次触及BOLL线上轨后,公司股价依旧在次日出现4.08%的股价回调,并于11月21日重返BOLL线中轨。
也就是说,即使到了此次拉升行情的前一个交易日,技术面上依旧无法判断此时是短线介入的最佳时机。而在消息面上,公司最新公告停留在11月3日且仅为10月份的证券变动月报表,并无重大利好刺激,不构成对近日行情的催化。
正因如此,拨康视云的此次“突击拉升”才让不少投资者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在即将迎来基石解禁的时间点选择拉升一波股价,自然也免不了市场上的一些争议声音。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根据此前的发售和基石投资协议,拨康视云港股IPO发售6058.2万股,发行价10.1港元,募资总额6.12亿港元。根据基石投资协议,按发售价10.10港元计算,两位基石投资者富策控股、Reynold Lemkins将予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将为1772万股发售股份,两家机构合计持股1772万股,占总股本约2.11%,合计认购金额为2280万美元,其中富策控股认购2000万美元,Reynold Lemkins认购280万美元。
2026年1月3日,这两位基石投资者将迎来限售股解禁。若按11月17日收盘价4.33港元计算,该股价已较拨康视云IPO发行价跌去57.13%,意味着两家基石浮亏达到1302.56万美元。而在经过近日的“五连阳”后,拨康视云11月27日收盘价回到7.26港元,对应基石浮亏比例收窄至641.11万美元。由于11月27日拨康视云尾盘发力,最后收涨的同时还拉出一根长下影线,技术上不排除后续继续拉升的可能。

实际上,禁售期内暴力拉升情况在港股市场不多见,近年来比较典型的是熙康云医院,该股股价在解禁日前近一个月曾一波明显拉升,从最低0.77港元/股拉升到1.32港元/股,涨幅达到71%,随后在解禁当天大跌9.52%,随后连跌4天,回到0.8港元附近的区间。这便属于逼近解禁之前拉升股价,解禁后又打回原形的案例。
由于拨康视云近日行情并没有技术面和消息面支撑,而时间点又临近解禁日,才让市场出现不少议论声音。
套路回拨不成,基本面难撑估值
其实,拨康视云之所以上市4个月都难以受到投资者青睐,或许与其IPO阶段套路回拨“玩砸了”有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拨康视云是一间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各种疗法。眼科是研究眼部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医学分支,目前已经建立一个由候选药物组成的创新的管线,覆盖眼睛前部和后部的主要疾病,其中有四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及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管线中的所有候选药物均为自主研发。
公司的管线包括两款核心产品(CBT-001及CBT-009),均为自主开发。核心产品CBT-001适用于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公司分别于2022年6月及 2023年9月在美国及中国启动第3期多地区临床试验。
但由于公司产品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取得商业化,因此从业绩来看,拨康视云是一间尚未录得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其自成立以来及于整个往绩记录期产生净亏损,同时公司称可能于不久将来继续产生亏损,且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
往期业绩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拨康视云年内亏损分别约为0.67亿美元、1.29亿美元、0.99亿美元,三年亏损2.95亿美元,约合21.2亿元人民币。
在此背景下,要想上市首日股价走势强势,便需要有所“设计”。
IPO全球发售方面,拨康视云6058.2万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占20%,国际发售占80%。从配售结果来看,该公司香港公开发售获78.78倍认购,分配至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1211.55万股股份,国际发售获0.89倍认购分配至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4846.65万股股份,理论上可能触发回拨机制调整比例。
但实际操作中,如果国际配售本身不足额的时候,那么保荐人有权不按照对应规则进行回拨。例如超额认购比例为50倍,但当国际配售本身不足的时候,保荐人可以将回拨比例“人为”压低到20%。
调低回拨比率,说明公司不想派太多的筹码出去,同时下限定价有利于上市后向上做股价。两相配合,大概率上市之后股价会往上走。
正常情况来看,拨康视云公开发售认购获78.78倍认购,理论上可将公开发售比例将增至40%,但公司仅仅给货20%,从实际操作来看,也与“套路回拨”相似。

但从随后的暗盘表现来看,拨康视云仅收涨4.95%,上市首日更是大幅破发,这显然与市场认知中的“套路回拨”不同。因为2024年以来使用套路回拨的个股暗盘和首日的平均涨幅基本都在50%附近,以至于投资者一度将此设计与“吃肉”画等号。
如今回头来看,拨康视云的股价表现并不像是保荐人主动“套路回拨”操作,更像是缺乏机构资金导致国配不足额。而其暗盘和上市首日表现不及预期,则有可能是锚定参与者拿了超出预期的货值,最终引发了踩踏式抛售。而至于拨康视云为何不受市场青睐,这或许便于其有待提高的基本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