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27日,中国贸促会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杨帆表示,应美国商会邀请,中国贸促会将于12月初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美国。随团企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业食品、机械电子、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物流运输、生物医药及潮流文化等多个领域。代表团将与美政商各界广泛交流,举办多场中美工商界交流活动,积极向美各界介绍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举措。
原文如下:
中国贸促会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杨帆:
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国贸促会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
我首先向大家通报3条信息。
第一条信息,发布9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从综合指数看,9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持续处于高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增长7.9%,环比下降15.6%。
从国别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中,印度、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美国的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已连续15个月居首。
从行业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13个主要行业中,经贸摩擦措施的冲突点聚焦于电子、运输设备、医药、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其中电子行业经贸摩擦指数居首。
从分项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30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发起67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42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27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80项。其中,贸易救济措施指数在五类分项措施指数中居首位。传统贸易救济调查再次成为各国保护本国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工具。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15,仍然处于高位。其中,印度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半导体、电池和铜缆等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当月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36.6%,环比上升9.6%。
第二条信息,发布10月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
2025年10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65.69万份,较上年同比增长7.48%,充分表明我国外贸在外部压力下保持较强韧性,延续增长态势。
其中,全国贸促系统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275.76亿美元,签证份数为34.20万份。全国贸促系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8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51%;签证份数为26.05万份,同比增长21.32%。
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5%;签证份数为30099份,同比增长9.42%,预计共为我国产品在RCEP进口成员国减免关税0.13亿美元。这意味着,RCEP等自贸协定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外贸企业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第三条信息,2026年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将于明年1月在武汉市举办。
经国务院批准,2026年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将于明年1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论坛由中国贸促会与四家会展业国际组织——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独立组展商协会、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共同主办,已成功举办20届,是我国会展业规格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专业论坛。论坛致力于为中外会展业深入交流与务实合作搭建有效平台,凝聚全球会展界共促开放合作、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广泛共识,通过会展业交流合作链接国际贸易,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本届论坛将设置开幕式、两节全体会议、六节分组会议,围绕全球会展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会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会展业的数智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目前,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独立组展商协会、亚洲展览及会议协会联盟、国际汽车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巴西展览与商务活动联盟、新加坡旅游局、印度展览业协会、乌兹别克斯坦工商会、香港贸易发展局、澳门特区招商投资促进局等多家境外会展业主管部门及商协会,dmg展览、柏林展览、易展集团、高美艾博、智奥、锐昂展览等多家国际头部展览公司均已确认出席本届论坛。论坛将继续保持一流国际化、专业化水准,除传统欧美会展业大国之外,本届论坛着力邀请中东、中亚、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会展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会,为与会嘉宾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有价值的观点和讯息,助力企业把握新商机,开拓新市场。论坛还将充分展示武汉大健康和生物技术、汽车制造与服务、光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举办会展企业对接活动,促进更多交流、促成更多务实合作。
以上是我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回答媒体朋友提问,请大家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据报道,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日前在成都成功举办。可否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杨帆: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欧洽会由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发起,已在华举办18届。欧洽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欧盟商会共同主办,虽然中欧关系历经风风雨雨,但欧洽会这座中欧工商界交流合作的金桥从没有阻断,已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覆盖最广的中欧投资贸易与技术合作盛会之一,累计吸引上万家中欧企业参与,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超过3300项。
本届欧洽会继续维持了高人气,来自2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驻华使节及企业代表专程赴蓉参会。会议更加聚焦前沿领域,设置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数字文创、农业食品、智能机器人五大平行产业对接会。来自16个国家的204家企业开展257场一对一洽谈,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166项,成果超出预期。这充分证明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显示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工商界支持开放合作、反对脱钩断链的坚定决心。
除欧洽会外,中国贸促会近期还在成都同西班牙相关机构共同举办了中国—西班牙商务论坛,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将其作为访华期间首场商务活动,亲自出席并致辞。
当前,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欧工商界需要更多欧洽会这样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更需要中欧双方坚持对话合作,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摩擦,为双方工商界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工商界始终欢迎欧方企业投资中国、扎根中国,也愿与欧方企业一道,把握中国实施“十五五”规划带来的重要机遇,共谋发展,赢在中国。
凤凰卫视记者:
日前,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肯定了釜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态势。可否请您介绍下近期两国工商界有哪些实际交流互动?两国工商界如何看待未来两国关系发展?
杨帆:
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此后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向好,为两国工商界深化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本月以来,中国贸促会同美方组织了一系列工商交流活动,如中国国际商会和美中贸委会共同举办了2025健康经济与创新发展对话会,中国贸促会和美国驻华使馆共同举办了中美医疗与保险行业圆桌会,近期还将举办中美餐饮行业合作交流会。两国工商企业参与热情高,合作意愿强,均对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充满期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美国商会邀请,中国贸促会将于12月初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美国。随团企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业食品、机械电子、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物流运输、生物医药及潮流文化等多个领域。代表团将与美政商各界广泛交流,举办多场中美工商界交流活动,积极向美各界介绍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增信释疑、深化合作,促进相互成就,实现共同繁荣。
极为巧合的是,50年前的1975年,中国贸促会代表团首次访美,成为1972 年中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后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贸易代表团。时任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会见代表团,国务卿基辛格等陪同。这次访问,为中美两国民间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中国贸促会愿持续做好中美工商界交流的友好使者,推动两国工商界共同维护好、落实好两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助力两国关系平稳前行。
另外,应加中贸易理事会邀请,代表团此行还将访问加拿大,与加方政商界人士广泛交流,推动落实中加领导人韩国庆州会晤成果,积极拓展经贸领域务实合作。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国贸促会近期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南非参加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可否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以及中国贸促会在多边领域还开展了哪些工作?
杨帆:
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即B20,是G20的重要配套活动。每年,G20工商界利用这一平台,就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磋商讨论,形成B20政策建议报告向G20提呈,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工商界智慧和力量。
中国贸促会作为中国工商界参与B20机制的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中国企业参与全年政策建议磋商和各项交流活动。今年,在我会组织下,多名央国企、知名民企主要负责人担任“贸易与投资”“能源与公正转型”等关键议题工作组中方联合主席或国际推广委员会委员,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本月18日至20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应峰会主办方邀请,中国贸促会共组织30余家中国企业70余名代表与会,行业覆盖基建、能源、金融、智能制造、数字科技、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代表积极参与峰会各议题讨论,围绕人工智能、能源转型、贸易投资等议题与二十国集团工商界开展广泛交流,所提出的多项中国倡议和案例被纳入B20政策建议报告终稿,展现了中国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意愿与责任担当。
除B20以外,近年来在中国贸促会组织下,中国工商界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多边领域工商合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建言发声,已经从国际工商规则制定的追随者、参与者成为贡献者、引领者。如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十四五”期间,中国贸促会组织中国工商界牵头制定了20项国际标准,先后促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设立管理咨询、联络中心和数字营销三个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落户中国,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实践纳入国际标准研制进程。
不久前,中国贸促会正式接棒2026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办权,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启动明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和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等系列工商界活动的筹备工作。欢迎国内企业和工商机构积极参与APEC中国年工商机制相关活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共创世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济参考报记者:
明年第四届链博会正值“十五五”开局之年,链博会将如何体现“十五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杨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链博会经过三届精心培育,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经贸盛会。第四届链博会将于2026年6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在第四届链博会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升贸易促进平台功能等部署,将继续以创新为核心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目前,第四届链博会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国内外路演和推介也同步展开。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签约参展第四届链博会,充分体现了各方对链博会平台的高度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十五五”规划为战略指引,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第四届链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报道、宣传链博会。
证券日报记者: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6.2%。想请问一下,近期中国贸促会在服务外资企业特别是增进中外企业交流互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帆:
中国贸促会持续发挥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和中国国际商会外资企业工作委员会作用,通过“投资中国”诉求直报平台、外资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收集外资企业诉求并推动解决。深入开展外资营商环境调研,了解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现状及期盼,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资企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品牌活动——外资企业地方行,目前本年度最后一站“福建行”活动正在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外国在华商协会及外资企业负责人参加,在福州、宁德等地开展政企对话、投资恳谈、产业考察等,福建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与外资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回应30余项企业诉求,为外资企业投资福建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合作平台。
2025年,中国贸促会先后举办“广东行”“龙江行”“山西行”“西藏行”“福建行”等5站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59家外国在华商协会及外资企业参加,各相关省区政府部门现场回应外资企业超过200项诉求。2026年,我们将继续创新丰富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部署,推动更多外资企业走进地方,协助解决外资企业在地方发展遇到的问题,帮助外资企业坚定信心,投资中国、投资地方、投资未来。
另外,作为服务外资企业的创新之举,由中国贸促会创办的第二届“友谊杯”中外政企足球邀请赛也刚刚落下帷幕。辉瑞、佳能、迪卡侬、麦当劳、雀巢、诺和诺德等外资企业和来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外国驻华使馆、外国在华商协会的球员们场上竞技、场下交流,将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合作共赢的经贸理念有机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第24届意大利米兰三年展于11月落下帷幕,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杨帆:
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即大家都很熟悉的米兰三年展,创办于1923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极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领域展览之一。根据《国际展览会公约》,米兰三年展属于经国际展览局认可的世博会范畴。
中国贸促会作为中国参加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事务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国参与米兰三年展工作,长期以来与米兰三年展主办方——米兰三年展基金会保持着友好关系。近年来,中国贸促会牵头组织国内设计领域知名院校、权威机构及领军企业,积极参加米兰三年展,着力加强艺术设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中国设计在全球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第24届米兰三年展于2025年5月13日至11月9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经中国贸促会批准,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组织中国展区参展。中国展区以“动平衡——文明的发展律”为主题,选择一系列“在中国、为中国、从中国和同中国”的创意设计内容,从“生命网络”“以食为天”“多样老年”“空间生长”和“调解平衡”等五个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多场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米兰三年展中国展区得到了主办方米兰三年展基金会,以及现场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三年展不是简单的展览展示,而是一次高水平的跨文化深度交流。中国贸促会将持续组织参与米兰三年展,将三年展作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平台,积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中国贸易报记者:
贸法通作为中国贸促会服务企业的数字公共服务平台,近期运行情况如何?有哪些企业咨询热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杨帆:
近期,贸法通平台继续发挥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涉外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回应广大企业关注的法律领域热点问题,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根据贸法通平台咨询统计,近期企业咨询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咨询领域占比有所变化。贸易纠纷解决类咨询占比基本保持在16%上下,仅次于国际贸易类咨询(53%),国际合规类咨询量占比(11%)稳中有升,反超跨境投资类咨询占比。二是出证认证仍为咨询数量最多的问题类别。其中原产地证明咨询约占一半;其次是ATA单证册咨询,主要涉及拍摄设备、电子设备、芯片仪器暂时出国。三是美国为咨询数量最多的目的国,中美经贸摩擦相关咨询持续处于高位。企业关注的问题包括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对美出口钢材、芯片等产品的最新税率查询和计算,OFAC出口管制合规应对,货物到港不提货、外贸遭诈骗等纠纷解决,在美跨境电商独立审计合规等。四是外贸、投资政策合规类咨询稳中有升。五是咨询目的地国别/地区日益多元。涉及美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约旦、阿联酋、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聚焦企业咨询较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贸法通发布中美经贸摩擦下中国企业出口管制合规、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走出去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的系列培训活动和会议信息;同时针对我国新海商法出台、中美吉隆坡磋商和两国经贸政策调整、美国与越柬泰马四国协议等热点,及时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政策法规和解读文章。
下一步,贸法通将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经贸热点事件和政策,为广大中外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及时的商事法律公共服务。感兴趣的朋友可及时关注获取相关信息。
大家有没有其他问题,如果没有的话,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徐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