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瑞银:随双十一落幕电商行业有望触底 竞争在第四季末趋缓和
宋芝萦 14:04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瑞银发布研报称,2025年初至今,中国互联网ETF(KWEB)上涨37%,季度迄今上涨5%。但盈利预期下调19%,大部分上涨由估值拉动。盈利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商对即时零售的投入。

今年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瑞银看到以下特点:

1)整体较为有利的市场情绪推动了估值倍数提升: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投资者对此板块的情绪转好;中国股票今年开始追跌;从估值方面来看,主要互联网公司估值倍数仍然扩大约58%,至约17倍的2025E调整后市盈率,对于2024-2026年间预测约10%的调整后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相较之下,美国“科技七巨头”估值约31倍,对应18%每股盈利复合增长。不难看出,中国互联网股价相对便宜。

2)中小市值的垂直领域公司仍在持续跑赢:随着投资者回避电商巨头间即时零售竞争压力,情绪化消费场景(如线上游戏与音乐)较实物消费相关标的表现出佳。整体来看,竞争格局稳定、盈利能见度较高的垂直龙头继续上调盈利预期。

3)低配标的股价显著反弹:在业绩符合预期情况下录得强劲股价表现。

宏观环境下的结构性亮点

情绪消费:线上娱乐板块在内容供给到位、能够抓住消费者线上休闲支出份额的情况下,整体表现超出预期。其中包括线上游戏(常青游戏表现稳健)、线上音乐(粉丝相关收入强劲增长)。

零售: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3.7%,而实物商品的线上销售表现更好,同比增长6.3%。延长的购物节、平台演算法的优化以及即时零售中的积极补贴起到了推动作用。

广告:具有自下而上驱动因素的广告技术和AI相关公司管理层的展望积极,而其他媒体或传统广告平台表现较弱。

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趋势展望

趋势1:拥抱AI,积极投入

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正积极提升资本开支,加大AI领域的投入。地缘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担心芯片供给是否会影响中国AI发展,但瑞银认为,资本开支更多由需求驱动。与海外相比,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关注GPU效率和利用率,因此会根据需求变化更快速、更灵活地调整投入目标。

另也看到国产算力的持续发展:1)AI芯片层面:虽然仍存在性能差距,但在中国互联网公司持续的自研投入以及本土GPU厂商的发展推动下,性能正快速提升。2)系统层面:瑞银也看到积极进展,尤其是通过“超节点”技术的采用,“超节点”技术通过扩大单机柜的GPU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产单颗GPU的差距,实现机柜级上更好的算力表现。3)大模型演算法层面:瑞银观察到国内大模型开发者正在针对本土GPU进行演算法优化,例如DeepSeek最新的v3.2模型。

中国云厂商仍持续坚定投资AI。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头部公司普遍维持全年资本开支指引,重点提升芯片利用率和部署效率。面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它们强调灵活选择芯片方案,包括国产替代。与AI相关能够拉动收入的层面去考虑,主要看以下业务:1)云相关业务的收入加速增。2)深度融合现有业务,例如包括电商、视频推荐、游戏、教育。3)独立应用快速兴起,包括在内容生成,AI搜索,资讯处理以及沉淀,对话助手等。

趋势2:即时零售投入

加大即时零售是平台希望通过高频外卖交易带动低频电商业务,提升用户活跃度。目前瑞银看到短期竞争趋于稳定的迹象,行业交易量增长放缓,主要原因在于:1)饮料订单季节性下降;2)在监管约谈后,平台优化促销策略。此外,通过月度追踪骑手APP的使用时间占比,作为平台订单量份额的代理指标,瑞银发现市场份额趋于稳定。瑞银相信,随着双十一的落幕,行业有望触底,竞争在四季度末趋于缓和并逐步回归常态。

中长期来看,行业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其结构性变化或尚未反应在价格中。首先,竞争加剧;第二,如何加速外卖在商家供给和用户心智的线上渗透。从目前的投入效果来,单量上升,用户也逐渐开始培养即时零售的心智,加速线下到线上的渗透过程。但中长线对于外卖的UE,商家利润等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